第157章 夺权
一石激起千层浪,谁也没有想到赵逆动作如此迅速。
仅仅五个月,便悍然出兵。
从安省出发,顺着冀省一路北上,直扑京城而来,汉国此举吓坏了各方势力。
尤其是留在庐州城正在游说汉国结盟的白莲教教众。
什么情况,昨天登门结盟,你们今天就出兵灭清。
太不把我们白莲教放在眼里了吧。
为避免被汉国一锅端,白莲教诸位高层不告而别,迅速离开汉国势力范围。
坐等事态发展。
倘若汉国出征顺利,势如破竹的消灭掉大清国。
白莲教该投降就投降,绝对不做民族罪人。
庐州城转了一圈,白莲教高层清晰认识到自己与汉国的差距。
完整的组织架构,引人深思的理念,人人平等的追求,以及为民做主的准则深深吸引到白莲教。
白莲教是穷人组织,为了穷人才会揭竿而起。
有一个更加平等的组织,白莲教没必要舍本逐末,该消失就消失吧。
但若是汉国灭清不太顺利,双方进入胶着阶段,白莲教高层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是帮助清廷,还是帮助汉国。
是追求权势,还是信奉理念,各种矛盾会摆在所有人面前。
任何一个组织,基层追求与高层追求往往并不相同。
白莲教基层想要的仅仅是吃饱喝足,有几亩田地,饿不死就行。
高层不同,他们要求的更多。
权势,地位,金钱,美色等等,甚至于至高无上的皇位。
没有不变的朋友,只有不变的利益。
为了金钱地位,为了至高无上的宝座,背后捅汉国一刀并非不可能。
穿越者小队同样理解利益至上这句话,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与本土力量结盟,也不准备联合其他力量灭清。
消灭清朝而已,易如反掌。
直到现在,清廷高层也不知道即将面对什么样的敌人。
于是,还在按照传统的方式应对。
“嘉亲王,成亲王,逆贼来势汹汹,为避免皇室遭劫,臣建议立刻带着陛下北狩。”
紫禁城太和殿,一位身材矮小,穿着红色官服的老人冲着龙椅方向说道。
正殿之上,原本乾隆乘坐的龙椅下方,不知何时增加了两个略小一些的椅子。
一左一右坐着两位年轻人,他们正是十一皇子永瑆以及十五皇子永琰。
穿越小组的出现改变了太多东西,先后消灭清廷四十万精锐,数位知名将领。
遭此大劫,年仅七十岁的乾隆变得疯疯癫癫,皇权慢慢向着皇子们滑落。
其中生前颇受重视的永瑆、永琰二人反别成为武将与文官的代表,在官员提议下,重启太和殿,并且增加了两把椅子,用来处理公务。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朝堂上多了两个主子,各方难免出现矛盾。
五个月以来,不管大事小事,就没有同时认可的。
今天也是一样,面临生死危机,各方依旧在争吵。
“都御使此言差矣,贼兵贸然出击,正是剿灭匪首的良机,怎能建议陛下北狩?”
身后,一位同样穿着红色官服的中年男子站出来反驳道。
从胸口的动物看,此人是一位武馆。
北狩什么意思?
全称是去北方狩猎。
好听点去打猎,实质上是逃跑。
两军还未交战,建议皇帝提前逃亡,另一位年龄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武官站出来呵斥道。
“贼兵还未攻城,便建议陛下北狩,刘墉你是何居心。”
没错,最先提出建议的老臣正是刘墉。
刘墉并非电视上的刘罗锅,也不是寒门出身在和珅面前谨小慎微的小人物。
他出身显赫,祖上是第一批被重用的汉人。
从曾祖父到祖父再到其父,皆为清廷高官。
尤其是父亲刘统勋,更是权势滔天,是被追封为文正的第一人。
如此家世,和珅在他面前也不敢放肆。
“勒保大人,老朽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贼军势大,又掌握着神秘莫测的攻击手段。倘若陛下留在京城,或有生命危险。”
刘墉情真意切的说道。
他确实为大清考虑,汉国不同于其他造反逆贼。
实力强横,又掌握着非凡的攻击手段。
神仙法术也好,先进火炮也罢,那些手段既然能消灭征讨大军,同样能够消灭守城大军。
刘墉不太相信几十万乱糟糟勤王大军能够守住京城,不如提前安排退路。
哪怕丢掉京城,也能为大清国留下复仇的种子。
他一心为国,其他人却不这么想。
勒保阴阳怪气的说道:“我看未必,怕不是尔等汉人眼看汉家江山重新复辟,特意站出来妖言惑众吧。”
此言一出,汉人出身的官员全都面色一变,
齐刷刷跪倒在地:“成亲王,嘉亲王,吾等是清廷之臣,并非汉家之人,若二位亲王不信任吾等,吾等只能以死明志。”
说话间,心中何尝没有一丝凄凉。
在场的汉臣,祖上多数从清军入关后便跟随效命。
算一算,已然过了一百五十多年。
在这一百多年中,他们早已忘记汉人身份。
本以为如旗人一般,被皇室当成了自己人。
但危机之前,还是被旗人当成汉人,当成潜在的背叛者。
他们还能怎么办?
如果得不到信任,就只能以死明志了。
二十多岁的嘉亲王见此,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反倒是对面的成亲王脸色难看。
守城与北狩从来不是战略计划,而是夺权计划。
武将支持嘉亲王永琰,文臣支持成亲王永瑆。
京城武将势力强大,继续留在京城,嘉亲王掌握先机。
一旦带着皇帝北狩,多余力量守卫京城,文臣势力做大。
到时候,成亲王才能掌握先机,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
眼前的场面不是文臣与武将的矛盾,也不是汉人与旗人的争执,而是一次夺权。
永琰自然明白今天的核心,眼看下属用汉人身份一举压下文臣势力。
正想一锤定音之时,殿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这里没有汉人,也没有旗人,只有我大清国的忠臣。”
闻听此言,大殿内众人神情各异。
武将们面带惊慌,汉人出身的文臣一脸惊喜。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恢复神智的乾隆。
“父皇……”
乾隆执掌国家多年,影响力非常人可比。
两位皇子不敢放肆,仓皇跑下正殿。
乾隆没有在意满朝文武的神情,一步步走到皇位面前。
坐在龙椅上,霸气的宣布道:“小小逆贼也敢放肆,朕要御驾亲征。”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175/238536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