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心存死志的乾隆
1781年7月5日凌晨,静谧的紫禁城灯火通明。
由于城外大军压境,在乾隆的命令下,内城高官来到养心殿商讨退敌之策。
大殿之上,披头散发,手握长刀的乾隆状若恶鬼。
“赵贼大逆不道,罪恶滔天,诸位爱卿可愿与朕出城迎敌?”
在他心中,自己依旧是英明神武的天子。
能够一战屠尽十万准噶尔人,也能一战消灭汉国赵逆,重塑大清江山。
养心殿内,满朝穿着红紫官袍的重臣互相对视一眼,低着头默默无语。
心中忍不住吐槽。
陛下又失心疯了。
汉王由安省出击,两天内先后灭掉驻扎在鲁省,冀省,津城的数十万大军。
如今更是攻占西山大营,发起最后的总攻。
行军速度之快,杀敌破城效率之高,京城方面甚至没有反应过来。
得到消息的同时,汉军已经出现在京城附近。
从第一次围剿开始,消亡在汉军手中的清兵何止百万。
精锐消失殆尽,驻扎在京城附近的三十万大军又能翻起什么风浪?
御驾亲征?
自投罗网还差不多。
碍于乾隆多年威信,满朝文武不敢说出心中的吐槽,低下头半天不敢言语。
“怎么?平常口中喊着忠君爱主,如今贼军在侧,就一个个默不作声?你们的忠臣呢?为主赴死呢?”
面对沉默不语的臣子、奴才,乾隆捧着长刀,阴恻恻的说道。
算狗奴才运气好。
放在十几年前、二十年前,如朕还能提得动刀,必将亲手砍杀一批官员。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大一统王朝,历经一百五十年统治,不管成色如何,肯定会有忠臣。
面对暴怒的乾隆,刘墉再次站了出来。
“陛下,赵贼势大,为今之计唯有北狩一条路。”
他还是认为应该逃跑,趁着汉军没有攻城之前,提前安排皇室北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陛下在,皇室在,大清就在,大清的精神支柱就在。
直面汉军锋芒,带着残存精锐拼死一战,莽夫而已。
三天前,面对同样的提议,以勒保为首的武将们断然拒绝。
认为刘墉一介汉人,对大清不忠,身在曹营心在汉。
诱骗皇室北上,在某处地点设下埋伏,好将皇室一网打尽。
旗人与汉人的矛盾,成亲王与嘉亲王的派系之争,北狩计划就此搁浅。
如今敌人就在眼前,即将发起最后的攻击。
勒保的态度为之一变。
“主子,奴才认可刘大人的提议,请陛下北狩。”
勒保跪在地板上,诚恳的说道,明显比刘墉更希望乾隆逃跑。
他是武将,不是刘墉一般的文官。
开战后必须领军作战,刀剑无眼,受伤了怎么办,阵亡了怎么办?
不如以保护皇室的名义,护送陛下北上。
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才有机会。
至于战前起义?
勒保确实考虑过,经过一系列盘算,最终放弃投诚的想法。
不知道什么原因,汉国与大家族、旗人有仇。
投降的大家族首先充公家产,把家族一百多年谋划的土地、财富分给穷鬼。
失去财产还不算,第二步更加恐怖:在全城百姓面前公开审判。
勒保听说过,汉军占据豫省后,在各大城市中公开审判地主乡绅。
不用证据,也不用官员审理。
审判当天,大汉官员把城内百姓聚在一起,每个人手中发一黑一白两枚棋子。
认为对方有罪的投黑子,认为对方无罪的投白子。
全是黑子多白子少者,当场枪毙。
黑子与白子相当,按照曾经的罪行判处三到十年不等。
白子多黑子少者,当场释放,下发身份证,成为汉国一员。
依靠以上办法,汉国把安省、豫省两个省份的地主乡绅们杀的人头滚滚,存活下来的地主们十不存一。
相比较对方地主乡绅,汉国对待旗人士兵更加残忍。
俘虏们互相指正,欺压百姓者,斩。
威逼妇女者,斩。
杀人放火者,斩。
恃强凌弱者,斩。
以清兵军纪,审查结果可想而知。
数千名投降清军,要么被斩首,要么被拉到矿场做苦力。
唯有少数幸运儿逃过一劫,拿着汉军提供的物资、银钱回到清廷。
可是回归的士兵结果并不好。
同样都是俘虏,其他人阵亡,你们是怎么回来的?
还带着汉军的银钱。
此贼必然投了汉军,为汉军打探情报。
大人们一声令下,回归士兵身首异处,落得个凄凉下场。
以前勒保把这些传闻当个乐子,暂时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混一天是一天。
谁能想到汉军如此急速,短短一年时间,赫然打到京城附近,想要投降也没有机会。
为今之计,只能借助护送陛下逃亡一条路了。
“陛下,汉军虽然势大,却也并非没有弱点。”
眼看乾隆神情没有变化,额勒登保提出第二个建议。
“有何弱点,速速道来。”
乾隆急不可耐的问道。
他是天下共主,十全老人,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不想成为亡国之君。
在满朝文武期待的目光下,额勒登保一字一顿的说道。
“据臣观察,汉军依仗火器犀利,在陆地上横行无忌。然汉军发展时间太短,并没有组建水军。奴才斗胆提议陛下带着大军撤退,由津门或者穿辽省在港口乘坐海军前往外岛。如当年的郑成功一般,占据外岛,以待时机重返中原。”
嗯,额勒登保的想法与两百多年后的某校长一样。
内陆活不下去,那就去海上生存。
乾隆眼睛一亮,这不失一个好办法。
以往盯着内地,很少注意海外之地。
以外岛的规模,足够清廷苟延残喘数十年。
万一运气不错,大清又能重返中原。
想到此,乾隆做了决定。
“嘉亲王。”
嘉亲王一怔,立马走到大殿中央跪下。
“儿臣在。”
乾隆坐到龙椅上,居高临下的说道:“爱新觉罗·永琰,从现在起,你就是大清国第七任皇帝,由你带着皇室北上出海。”
“至于朕,将率领大军坐镇京城,与赵逆决一死战。”
他是康乾盛世创造者,十全老人,不是丧家之犬,更不想成为亡国之君。
这一次要么击溃赵逆,再造乾坤,要么就死在京城之中。
永世诅咒这片土地。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175/238121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