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职责变动与工作规划
杨卫国匆匆回到保卫科,脚步略显急促,心中思绪如麻。
他本打算即刻召集科里的几位骨干成员开个会,毕竟自己刚刚兼任东城分局副局长,职务发生了重大变动,许多工作安排都需要重新调整,得跟大家好好商量商量,后续保卫科的工作恐怕要仰仗他们多费心了。
然而,在坐下的瞬间,他改变了主意。如今面临着全新的职责和更为复杂的工作局面,千头万绪亟待梳理。
他深知,此时一份详尽的关于治安的计划书显得尤为重要。这份计划书不仅是对未来工作方向的指引,更是协调轧钢厂保卫工作与分局治安管理的关键。
于是,杨卫国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取出一沓稿纸,拧开钢笔,陷入了沉思。他的目光在办公桌上的文件间游移,脑海中开始勾勒计划书的框架。
首先,他想到的是人员调配问题。轧钢厂保卫科这边,虽然之前已经按照不同区域和职责进行了分组,但随着自己工作重心的部分转移,必须重新审视人员配置。
那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队员,需要被安排到更关键的岗位上,以确保轧钢厂日常安保工作的稳定进行。同时,要尽快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副手,在自己分身乏术时,能够有效地管理保卫科。
在东城分局治安科那边,他打算先深入了解每个成员的专长和特点。
老张处理过诸多棘手案件,经验丰富,或许可以让他负责指导年轻警员,传授办案技巧。
接着,杨卫国的思绪转到了工作重点上。近期东城治安形势严峻,工厂周边犯罪活动频繁,这无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计划加强与轧钢厂周边社区的合作,建立治安联防机制。
对于轧钢厂内部,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物资存放区域和生产车间的巡逻频次和力度。
在案件处理方面,杨卫国决定优化流程。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接到报警,确保治安科和保卫科能够迅速联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同时,加强案件的后续跟进,从调查取证到嫌疑人抓捕,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严谨细致,提高破案效率。
写着写着,杨卫国停下手中的笔,揉了揉太阳穴。
他深知,这份计划书的实施并非易事,其中涉及到人员协调、资源分配等诸多复杂问题。但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尽全力保障轧钢厂和东城区域的治安稳定。
就在他准备继续撰写计划书时,敲门声响起。“请进。”杨卫国应道。
门开了,是赵建设走了进来。“处长,我刚听说您兼任分局副局长的事,这是好事啊,但您这边保卫科的工作……”赵建设脸上带着关切。
杨卫国笑着摆摆手,说道:“我正为这事写计划书呢。建设,接下来保卫科的工作,你可得多担待些。我会重新调整一下人员安排,你也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节奏。”
赵建设点点头,说道:“处长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只是您这边又多了分局的担子,可得注意身体啊。”
杨卫国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说道:“谢谢你的关心。咱们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好。对了,你对保卫科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跟我说说。”
赵建设思索片刻,说道:“处长,我觉得可以加强对新入职保卫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应急处理方面。另外,咱们和分局治安科的合作,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定期的沟通机制,这样能更好地协调工作。”
杨卫国眼前一亮,说道:“你的想法很不错。应急培训确实很重要,新员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定期沟通机制也很有必要,能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和脱节。这些都可以写进计划书里。”
两人又就一些细节问题讨论了一会儿,赵建设离开后,杨卫国继续埋头撰写计划书。
他知道,这份计划书不仅是自己工作的指引,更是开启新工作篇章的钥匙,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关于东城分局与红星轧钢厂保卫科联合组建治安巡逻小队的提议
尊敬的局领导、厂领导:
当前正值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时期,东城区作为重要生产生活区域,人员物资流动频繁。
红星轧钢厂作为区内重点企业,其家属区及周边街道治安状况不仅关乎职工生活安宁,更影响区域整体生产建设秩序。近期,厂周边街道盗窃、纠纷等治安事件有所抬头,为强化东城区治安联防力量,现结合自身在东城分局主管治安及红星轧钢厂保卫处兼职职责,提出联合组建治安巡逻小队的提议,具体如下:
一、组建背景
1. 区域治安需求:1957年“一五”计划深入推进,东城区人口与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但警力覆盖存在缺口。
红星轧钢厂周边5 - 10公里范围内的街道、家属区,因人员结构复杂、管理范围广,成为治安问题高发区域,亟需加强巡逻防控。
2. 现有管理局限:东城分局警力需兼顾全区治安,难以对厂周边区域进行高频次、精细化巡查;红星轧钢厂保卫科虽熟悉区域情况,但缺乏执法权限与跨区域协调能力。双方力量分散,无法形成有效防控合力。
3. 协同互补优势:东城分局具备专业执法能力与全区治安资源调配权,红星轧钢厂保卫科熟悉周边社情民意,联合组建巡逻小队可整合双方优势,填补治安管理空白地带。
二、组建目标
1. 构建以红星轧钢厂为中心,辐射周边5 - 10公里街道、家属区的治安巡逻网络,将盗窃、斗殴等案件发生率降低30%以上。
2. 建立公安与企业常态化联防机制,提升东城区整体治安响应速度与处置效率。
3. 维护职工家属区生活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感,为社会主义建设营造稳定社会环境。
三、队伍架构
1. 人员构成
东城分局抽调5名经验丰富的干警,负责执法工作及重大事件处置。
红星轧钢厂保卫科选派5名熟悉周边地形、社情的工作人员,协助信息摸排与群众沟通。
设队长1名(由东城分局干警担任),副队长1名(由钢厂保卫科人员担任),统筹指挥巡逻任务与协调双方工作。
从各个街道招募20名左右临时工,组建巡逻队伍。
2. 装备配置
东城分局提供手铐、警棍、枪支等警用装备。
红星轧钢厂调配2辆三轮摩托车及2辆自行车,用于扩大巡逻覆盖范围与灵活巡查。
四、巡逻安排
1. 巡逻区域:以红星轧钢厂为圆心,重点覆盖周边5 - 10公里内的主要街道、职工家属区、集市、交通要道等人员密集区域,绘制详细巡逻路线图,确保无死角覆盖。
2. 巡逻时间
分设白班(6:00 - 14:00)、中班(14:00 - 22:00)、夜班(22:00 - 次日6:00)三班制,白班侧重街道秩序维护与纠纷调解,夜班加强家属区及偏僻路段巡查。
每周根据治安特点动态调整重点巡逻时段,如周末加强集市巡逻,月底加强财务室周边巡查。
3. 巡逻方式
主干道及开阔区域采用摩托车车巡,提高响应速度;狭窄街巷、家属区采用自行车或徒步巡逻,便于深入排查隐患。
实行“定点巡查 + 流动巡逻”结合模式,在重点部位设置固定巡查点,同时保持路线动态调整。
五、工作机制
1. 信息联动
每日巡逻结束后汇总信息,形成《治安动态日报》,同步报送东城分局与钢厂保卫科。
建立联合值班室,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即时互通、协同处置。
2. 协同处置
一般性治安问题由巡逻小队现场处理;重大案件东城分局立即介入,钢厂保卫科配合封控现场、提供线索。
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治安形势,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
3. 培训交流
东城分局每季度组织法律知识、执法技能培训,钢厂保卫科定期开展区域社情介绍,促进双方业务融合。
六、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成立由东城分局主要领导和红星轧钢厂领导任组长的联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资源调配与重大事项决策。
2. 经费保障:巡逻车辆维护、装备更新等费用由双方协商分担,纳入年度预算。
3. 后勤保障:钢厂提供临时办公场地,分局负责队员执法保障,双方共同解决食宿、通讯等后勤问题。
此联合巡逻模式既能发挥公安执法权威,又能借助企业属地优势,实现东城区治安管理效能最大化。通过覆盖更广区域的联防联控,可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筑牢安全屏障。以上提议,恳请领导审阅批示。
提议人:杨卫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125/2387227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