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 第 128 章 调研城关镇

第 128 章 调研城关镇


车轮碾过坑洼的柏油路,卷起一阵干燥的黄土。

两辆黑色的公务车,一前一后,驶离了多水县委大院,一头扎进了初春时节依旧带着寒意的乡野。

李毅飞靠在后座,车窗降下一条缝,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冷风灌进来,吹散了车内暖气的燥闷。

他目光沉静地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村庄。

此时戴鹏宇坐在副驾,拿着平板电脑,时不时低声和陈玉秀确认着行程细节。

陈玉秀坐在李毅飞旁边,抱着笔记本,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整理着刚拿到的第一手资料。

后面那辆车里,坐着办公室的小王和一名司机。这队伍,精简,务实,透着一股不事张扬却目标明确的劲儿。

第一站,城关镇。

车子还没完全停稳,镇政府大门口台阶上站着的几个人影就快步迎了上来。

为首的正是镇党委书记姜波,一个四十出头身材微胖,脸上习惯性堆着笑容的男人。

旁边是镇长蒋洪江,身材精干,眼神透着股基层干部特有的精明。

稍后一步的是镇纪委书记张浦,板着脸,腰杆挺得笔直,努力的摆出纪检干部那严肃劲儿。

“哎呀!欢迎李书记!欢迎县纪委各位领导莅临城关镇检查指导工作!”  姜波热情地伸出双手,老远就迎了上来,声音洪亮,笑容热切得能融化二月的冰碴子。

他身后的蒋洪江和张浦也连忙跟着点头哈腰。

李毅飞下车,伸出手跟姜波握了握,力道不轻不重:“姜书记,蒋镇长,张书记,辛苦了。”

目光在三人脸上快速扫过,最后落在张浦身上,停留了半秒。

张浦下意识地挺了挺胸,眼神却微微躲闪了一下。

“不辛苦不辛苦!李书记您才辛苦!来来来,外面冷,快请里面坐!”  姜波侧身引路,姿态放得极低。

开玩笑,眼前这位爷,年前在县里掀起的风暴,余波还没散尽呢!

谁敢把他当普通年轻干部看?轻视?那是嫌自己位置坐得太稳当了!

小会议室里,暖气开得很足。汇报开始。

姜波打头阵,红光满面唾沫横飞,从“党建引领”讲到“经济腾飞”,从“民生改善”说到“社会稳定”,数据一串串往外蹦,成绩一项项往上摞,仿佛城关镇已然是全县乃至全市的模范标杆。

蒋洪江适时补充些具体项目,也是报喜不报忧。

轮到张浦汇报纪委工作时,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稿子,声音平稳地念着“强化监督执纪”、“深化廉政教育”、“信访态势平稳可控”之类的套话,听得李毅飞眼皮微垂,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轻轻敲着。

“张书记,”  李毅飞等张浦念完,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根针,瞬间扎破了会议室里那层由汇报堆砌起来虚假的繁荣气泡,“你刚才说,去年受理信访举报X件,办结率百分之百。

这X件里面,重复访越级访的有多少?真正解决到群众心坎上的,又有多少?”

张浦一愣,额角瞬间见了汗,拿着稿子的手有点抖。他下意识地看向姜波。

姜波脸上的笑容也僵了一下,随即打圆场:“李书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些群众诉求啊,它比较复杂,一时半会儿……”

“复杂不是理由。”  李毅飞打断他,目光转向姜波,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姜书记,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更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纪委的同志,眼睛要亮,耳朵要灵,腰杆要硬!对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尤其是那些吃拿卡要优亲厚友、损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更要露头就打!这是红线,也是底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三位镇领导,最后又落回张浦身上:“监督责任是扛在肩上,不是让你念稿子的。

要沉下去,真发现问题,真解决问题。大会在即,‘零进京’是死命令,城关镇位置特殊,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掉链子,捅娄子!”

几句话,像几盆冰水,浇得姜波脸上的笑容再也挂不住,蒋洪江眼神闪烁,张浦更是面皮发紧,后背的衣服都贴在了身上。

会议室里的气氛,从刚才的“热情洋溢”,瞬间降到了“谨言慎行”。

接下来的“参观”环节,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窗明几净的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笑容标准得像流水线上刻出来的;

台账记录一丝不苟,仿佛从未有过任何疏漏;信访接待室里,登记本干干净净,连个折角都没有。一切都太完美了。

“李书记,这都中午了,食堂准备了点便饭,您看……”  临近饭点,姜波再次堆起笑容,试图挽留。

李毅飞抬手看了看表,语气不容商量:“饭就不吃了,后面还有好几个点。你们的心意领了。

工作,”  他目光再次扫过三人,尤其在张浦脸上停顿了一下,“落实到我刚才说的要求上,比请我吃十顿饭都强。走了。”

车子驶离城关镇政府大院,后视镜里,姜波三人站在门口挥手的身影越来越小,脸上的表情隔着距离也能感受到几分僵硬和尴尬。

“啧,这姜书记,汇报起来一套一套的,唱得比百灵鸟还好听。”  戴鹏宇坐在副驾,忍不住低声嘀咕了一句。

李毅飞没接话,只是闭着眼,靠在椅背上。城关镇这地方,离权力中心太近,水太深。姜波那点心思,他门儿清。

刚才那番敲打,算是先礼后兵。他手里,可有份关于城关镇某位副职和辖区内开发商勾连不清的“黑料”。现在还不是动的时候,但钉子,得先楔进去。

“领导,下一站,李集镇。”  陈玉秀看着行程表汇报。

李集镇。这个名字在李毅飞脑子里转了一圈,立刻浮现出三个关键词:穷、远、难。

二十分钟后,车子拐上一条更窄、坑洼更多的乡道。路两旁的景象也变了,少了城关镇那种刻意营造的“繁荣”,多了几分真实的萧索。

低矮的砖瓦房,零星的店铺,路上行人不多,偶尔能看到几个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眼神空洞。

镇政府大院比城关镇小了不止一圈,围墙斑驳,院子里停着几辆半旧的面包车和摩托车。

听说县纪委书记来了,镇党委书记周大富和镇长刘智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从办公室里冲出来的。

两人年纪都不小了。周大富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了一大半,脸上沟壑纵横,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夹克,袖口都磨起了毛边。

刘智也四十好几了,黑瘦精干,但眉宇间锁着一股化不开的愁苦。两人站在车旁,搓着手,脸上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透着一种长期被边缘化、对上级检查早已麻木又不得不应付的疲惫。

“李…李书记!欢迎…欢迎领导!”  周大富的声音带着点乡音的沙哑,伸出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

“周书记,刘镇长。”  李毅飞跟他握了握手,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掌心的老茧和微微的颤抖。

目光扫过两人身上那身明显穿了多年的旧衣服,再看看这简陋的院子,心里大致有了数。

会议室更是简陋,几张旧桌子拼在一起,椅子吱呀作响。汇报?周大富掏出一份皱巴巴边缘都卷了毛的稿子,念得有气无力。

什么发展规划、产业振兴、招商引资,全是纸上谈兵,空洞得厉害。

谈到困难,他倒是来了点精神,掰着手指头开始诉苦:财政如何如何紧张,历史欠账如何如何沉重,青壮劳力如何如何流失,留在镇里的都是老弱病残,想发展点啥产业,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销路……旁边的刘智也时不时补充两句,语气里满是无奈和认命。

镇纪委书记?李毅飞环顾一圈,没见着人。

“哦,老马…马书记,”  周大富反应过来,解释道,“他…他今天下村调解两家宅基地纠纷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李毅飞点点头,没多问。一个穷得叮当响连工资都经常拖欠的地方,纪委书记能有多大存在感?能去调解纠纷,也算是没完全撂挑子。

他没像在城关镇那样提具体要求,也没训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问几句基础数据。

当听到镇里连维持日常运转都捉襟见肘,干部职工的差旅费、医药费长期积压报销不了时,李毅飞眉头皱紧了。

这已经不是作风问题,是生存问题了。难怪陈玉秀之前搜集的材料里,李集镇的纪委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去琢磨怎么监督执纪?

听完汇报,象征性地在镇政府院子里转了一圈。几个办公室门窗紧闭,冷冷清清。唯一有点人气的是挂着“信访接待室”牌子的房间,门开着,里面坐着个打瞌睡的老头。

“李书记,您看…这都过饭点了,镇上条件差,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就…就在食堂随便对付一口?”  周大富搓着手,脸上带着卑微的恳求和显而易见的紧张。

他怕李毅飞嫌弃,更怕连顿像样的饭都安排不起。

李毅飞看着周大富那张饱经风霜写满窘迫的脸,再看看旁边同样局促不安的刘智,心里叹了口气。

这地方,是真穷,穷得让人不忍心再苛责什么。

“饭就不吃了。”  李毅飞声音放缓了些,“周书记,刘镇长,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困难是暂时的,但精气神不能丢。

守土有责,再难,该担的责任也得担起来。安全稳定基本民生保障,这是底线。

纪委的工作…量力而行,但原则不能破。有什么实在解决不了的困难,及时向县里反映。”

李毅飞语气平和,没有批评,反而带着点体谅。周大富和刘智听着,眼圈都有些发红,连声道谢。

他们不怕领导骂,就怕领导连看都懒得看一眼。李毅飞这态度,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温暖”了。

重新坐回车里,这次戴鹏宇没有上李毅飞的车,此时李毅飞靠在椅背上,闭着眼。

城关镇的浮华敷衍,李集镇的贫瘠困顿,像两幅对比强烈的画面在他脑子里交替闪现。

这就是基层,光怪陆离,却又无比真实。

“领导,按原计划,下一站是去码头镇?”  陈玉秀看着平板上的行程安排,小声问道。

李毅飞缓缓睁开眼,眼底一片清明。他目光投向车窗外,远处,隐隐能看到另一片区域的轮廓,那里厂房更多,烟囱更高。

“不去码头镇了。”  李毅飞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告诉戴主任,改道。下一站,直接去多港镇。”

陈玉秀明显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多港镇?行程计划里没有这一站啊!那可是…

但她没多问一句,手指立刻在平板屏幕上划动起来,迅速编辑信息,同时拨通了后面那辆车上戴鹏宇的电话:“戴主任,领导指示,行程变更,下一站——多港镇。

电话那头,戴鹏宇显然也懵了,顿了两秒才传来一声带着浓浓疑惑的:“啊?多…多港镇?好的!明白!”  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李毅飞仿佛没听到身后的动静,他的目光依旧锁定在车窗外那个越来越清晰的方向。

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点近乡情怯又充满审视的复杂笑意。

多港镇。

这三个字在他心头滚过,分量截然不同。

那是他的老家,是他仕途起步的地方,更是他一手规划、倾注了心血、看着它从全县垫底的镇,一步步发展成如今全县最有发展前景的重镇!

现任的镇党委书记王成贵,是他当年在多水县常委会上向组织推荐的得力干将,现在是他的绝对嫡系!这里是他在多水县最坚实的基本盘!

这次临时起意杀回去,调研是幌子,突击检查才是真!

他要亲眼看看,自己当初定下的调子,画下的蓝图,尤其是北港刘庄那个被他寄予厚望投入巨大的水上生态项目,如今到底建得怎么样了?

有没有走样?有没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给他眼皮子底下塞苍蝇?特别是他亲自引进、扶持的水生集团,有没有遭遇那些令人作呕的吃拿卡要?

侯江也提到过码头镇某位副镇长与某些老板有猫腻。

马树军的U盘里,那份被压下的举报信,指向的也是另一个乡镇。

但李毅飞心里清楚,树大招风!多港镇如今是块大肥肉,眼红的人多了去了。

他不在县里坐镇这一个月,难保没有宵小之徒,把爪子伸向他这块自留地!

他必须回去,亲自敲打敲打,镇镇场子!既是给王成贵撑腰,也是给那些可能蠢蠢欲动的人一个明确的信号:多港镇我李毅飞还看着了!动这里的歪心思,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车子猛地一个加速,驶上了通往多港镇方向车流明显密集的省道。

轮胎摩擦着平整的路面,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咆哮。

车窗外,熟悉的田野、河流、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他一手规划布局的港西发展园区的轮廓,飞速掠过。

离家越近,李毅飞的眼神反而越发锐利起来,像一把缓缓出鞘、寒光四射的宝剑。

陈玉秀悄悄从后视镜里瞥了一眼自家领导。

李毅飞脸上没什么表情,但那股子沉静中透出的、几乎化为实质的威压,让她这个跟了不算的人都感到一阵心悸。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平板,心里默默为那些在多港镇伸手的人点了根蜡——李书记这次回“家”,恐怕不是叙旧那么简单。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50/238941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