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有白起霍去病诸葛亮,我怕谁? > 第74章 奔走相告

第74章 奔走相告


私兵继续说道:

“另外,安王殿下还安排了不少可以赚钱的活计,家里缺钱的都可以去衙门门口报名。”

接下来,这名私兵又大声说出了有什么活计,需要多少人,每天能多少工钱:

木匠、石工、泥瓦匠——

各需要两千人。

工钱日结,一天一百文。

招收条件为年龄在15岁到60岁之间的男子,都可以去当地衙门门口报名,有经验者优先。

搬运劳工——

需要四千人。

工钱日结,一天六十文。

招收条件为年龄在15岁到60岁之间的男子。

厨娘——

需要五百人。

工钱日结,一天三十文。

招收条件为年龄在15岁到60岁的女子。

绣娘——

需要两千人。

缝制一套冬衣冬裤,工钱一百文;

缝制一双冬鞋,工钱三十文;

缝制一双手套,工钱十文;

缝制一双耳罩,工钱两文;

缝制一个口罩,工钱两文。以件计数,多劳多得。

招收条件为年龄在15到60岁的女子,有刺绣经验者优先。

开垦农田,开垦出一亩田地,工钱两百文,可以一个人开垦,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开垦。

招收明年开春修建工事的劳工,需要八千人,工钱日结,一天一百文,可提前支取一个月的工钱过冬,不收利息,但需要田宅等资产作为抵押物。招收条件为年龄在15岁到60岁之间的男子。

招收守备军一千人,军饷一月一贯钱,可提前支取三个月军饷过冬。招收条件为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的男子。

招收安王府私兵一千人,军饷一月两贯钱,可提前支取三个月军饷过冬。招收条件为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的男子。

有心人稍微算了算。

安王府此番提供的临时岗位,足足有两万五百个岗位,这还不包括开垦农田,招收的守备军和私兵。

所花费的银两,单是撒出去的工钱,就至少需要两万八千两。

更别提还有修建房屋需要的材料,制作衣服需要的布匹,每个工人都包了一日两餐所需要的伙食费花销……

这不由得令人联想到前几日,安王派兵,挨家挨户的上门给那些受害者的和受害者家属们送钱,保守估计都花出去了三十万两!!

实在是令人咂舌。

安王真的大手笔啊!

陇西郡内,郡城人口有十万人,底下管辖的七个县城,县城的平均人口数量在两万八左右。

陇西郡总人口数量在三十万。

以一家五口来算是一户,就有六万户。

诸葛亮经过一个月的统计,再加上吴管家和琳琅等人走访底层百姓,提交上一叠叠的信息资料。

最终,可以估算出陇西郡的六万户里面,只有不到一万户是家有余财的小康水平,有两万户挣扎在温饱线边缘,稍微有点天灾人祸,一家子的人都活不下去,而剩下的三万户,是贫困中的贫困人家,靠着东拼西凑勉强支撑着过日子,有的家里几乎揭不开锅,头顶没有一片好瓦遮身。

谢临朝定下的这两万多个临时岗位,有个隐形规则,就是优先分配给那三万户的赤贫人家。

只要家中能分出一个劳动力,无论男女,勤奋努力上一个月,就都能得到一份至少一贯钱的收入。

这一贯钱,足以支撑一家子人熬过这个冬天,迎来代表希望和美好的春天。

谢临朝生怕老百姓们不清楚这个以工代赈的用意,还特意让诸葛亮抽时间“培训”了那些贴告示的私兵。

可其实……

谢临朝多虑了。

白花花的的铜钱就在眼前,老百姓们可能看不出以工代赈的用意,但是他们能看得懂——

只要他们付出相应的劳动力,就能够获得可以让一家老小都吃好喝好的工钱。

更别提安王府给出的这些工钱,比市面上的工钱还要高出一倍不止。

尤其是修建工事的劳工,竟然每一天都能够有一百文钱。

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要是放在平时朝廷拨款去修建的工事,底下的官员们,多多少少都会贪一些银子,最后分发到劳工们手里,说不定一天就只有个十文或二十文,甚至还可能根本就不会给什么工钱,能够包一顿饭,劳工们都得感恩戴德,叩谢皇恩。

这是底层老百姓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可这一次,在这个常年战乱,贫穷落后的边关郡城内,有一个人的到来,似乎改变了这一切。

阴云散去,拨天见日。

播撒种子,种下希望。

一时间,县城百姓们奔走相告,好不热闹!

“老张家的!快去衙门报名!王爷招收劳工!一天能有六十文呢!”

“不止呢!要是做个木匠,一天能有一百文!”

“不会做?不会做也去试试啊!万一就被选上了?!”

“爹,我去当劳工!我要当王爷的兵,这样就有钱给您治病了。”

“……”

衙门口,有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见私兵的态度很是和善,眼馋当私兵的军饷,就大着胆子上去攀谈:

“军爷,能跟我们说一说,当王爷的私兵,真的能有一个月两贯钱?”

那位私兵一听,顿时眼神一变,用一种‘你真是撞上大运’的目光看着小伙子:“你们要是谁报名当私兵的,可就是走大运了,要知道我在京城当禁军那会儿,一个月也就一贯钱,而且有时候还迟发,或者扣了一部分。”

“而且,这只是普通私兵才有的军饷,要是能进入特殊营,一个月挣个七八贯钱都不在话下!”

周围的小伙子们一听,倒吸一口凉气。

七八贯??!

还是一个月的军饷??

私兵继续不遗余力地吹嘘着当私兵的种种好处:“还有,要是当上了王爷的私兵,你们的家属就可以搬去郡城那边的平安庄子上住,每一户人家都能分配到一间砖瓦房。”

“王爷还亲自发话了,等明年开春,就请教书先生和武师傅去庄子上教授我们的娃娃们,全都免费!不用交钱!”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33/238924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