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朝廷反应
宣和帝最近诸事不顺。
自从老二离家就藩后,皇子们极其党羽失去了这个要统一最先拉下马的目标,就开始相互争斗。
不仅前朝多事,后宫也不得安宁。
一开始,宣和帝稳坐钓鱼台,时不时捧一下这个,又打压一下那个,平衡之术玩得很是娴熟。
可慢慢的,事态似乎愈发的激烈起来——
四个月前,御史台弹劾大皇子私底下举办宴席,结交武将。
三个月前,地方官员检举四皇子母族在江南一带非法侵吞田产,谋财害命。
两个月前,户部有人检举三皇子党的户部卢侍郎贪污受贿,卢易中紧接着就被停职查办……
这当真是‘狗咬狗,一嘴毛,谁也不服谁’。
而就在一个月前,大理寺又接到有百姓鸣冤击鼓,声声泣血状告六皇子携一众世家子弟当街纵马,踩伤踩残无辜百姓十余人等。
至今为止,六皇子被关禁闭,不得再出皇宫半步。
对于这个恨不得脸上印着‘太子之位势在必得’却蠢钝莽劣,心比天高的六皇子,宣和帝早就在心里淘汰掉了。
只是考虑到六皇子是中宫所出,而皇后的母族傅家,当初是宣和帝一手扶持起来的寒门新贵,其家主傅丞相,是草根状元出身,同傅皇后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关系。
如今十多年过去,昔日铁骨铮铮的寒门贵子,早已蜕变成为圆滑世故的老狐狸,不再甘心只当皇帝的刀,在朝堂上经营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哪怕傅家如今表面上依旧对宣和帝马首是瞻,可宣和帝是个多疑并且掌控欲极强的皇帝,不允许在齐国朝堂上,有像傅家这样即将脱离掌控他的存在。
太子之位的人选,哪怕是出自政治考量,宣和帝也不打算选六皇子。
可如今,还需要傅家去制衡根深蒂固的世家势力,明面上,宣和帝依旧信任于那位由他一手从千万科举学子中,选拔出来的状元郎、现今的傅丞相。
只是,哪怕是以六皇子年纪尚小,在皇子当中排序最小诸如此类原因,拿大皇子出来挡枪,迟迟不谈太子之位的人选,时间一久,傅家那边似乎也有所察觉。
好在,傅家难对付,可六皇子那无脑的蠢货却将把柄送上门,让宣和帝名正言顺的训斥六皇子一通,并且关了禁闭。
原先‘同意’皇后,让六皇子提前至今年开春后就上朝听政的提议,也被宣和帝‘一怒之下’,继续打发六皇子回上书房,跟大儒们学一学身为皇子应当具备的德行品性。
**
皇子们相互争斗虽说过于激烈,但毕竟是皇帝加老子,目前还在宣和帝的掌控当中。
可寒冬一至,北方的匈奴就蠢蠢欲动起来。
今年,北匈奴更是突袭了齐国北方的部分边境,其中损失了游领县在内的数个乡镇。
这就让宣和帝坐不住了。
游领县失守,再往南走上百里,就是齐国北方最重要的关隘——君子山。
一旦君子山被攻破,北方将无险可守,匈奴大军就能长驱而入,直捣京师。
如今,少了游领县在最前线分担匈奴火力,君子山就被完全暴露了出来。
对此,近日的齐国朝堂上,也少了很多政党之间的斗争,都在为着游领县沦陷一事发愁。
有的官员想出兵收复游领县;
有的官员则认为可以派遣使者去跟北匈奴谈判,许诺重金和粮食,换回游领县;
有的官员甚至呈上了迁都的奏折,里头言之凿凿,阐述利弊,分析当下齐国京城所在的方位跟国运龙脉有所冲突,不利于江山社稷的发展……
这个提议一出,立马遭到了部分老臣的反对和唾弃。
宣和帝坐在皇位上,看着底下吵吵嚷嚷的大臣们,脸色冷沉。
其实,宣和帝在心底也有过埋怨太祖皇帝将京城的地址定得太靠近草原了,若是齐国兵强马壮,自然不惧草原的威胁……
可如今,朝堂上能找出来带兵打仗的武将,少之又少,基本上只剩下几个快要入土的老将,而年轻一代的将领里面,又找不出什么出挑的。
“报——”
就在这时,一封千里加急的军报传上了朝堂。
当听到是凉州边关军那边传来的军报,宣和帝的眉头下意识一皱。
除了北匈奴的威胁,还有南匈奴的威胁,以往这个时间段,也是南匈奴劫掠凉州的时节。
宣和帝下意识以为凉州边关军那边又是来求援的。
毕竟前不久,那边才传来千里加急,据说南匈奴三十万大军要大举进攻百川关。
只不过,当宣和帝打开军报一看,紧皱的眉头顿时舒缓了下来,他难以抑制激动的站起来,龙颜大悦:
“好!好啊!哈哈哈哈!!”
“百川关大捷!不仅成功抵挡了三十万匈奴大军的进攻,还杀敌两万,更是俘虏数千匈奴人之多!”
“彩!大彩!”
满朝文武愣怔了片刻,立马就有人站出来附和。
“陛下圣明!太祖皇帝在上,百川关大捷,全是陛下居中调度,任人唯贤啊!”
傅丞相的一通马屁下来,连带着宣和帝都看他顺眼了不少。
很快,这封军报就被一一传阅到了满朝文武的手上。
满朝文武就纷纷庆贺起来,其中不乏夸赞宣和帝之声,绵延不绝。
宣和帝更是一扫游领县被夺的颓败之色,意气风发。
军报上提起,边关军内部的副将梁涛勾结南匈奴,意图攻占百川关,夺取整个凉州。
主将江浩在被梁涛带叛军包围之际,顽强抵抗。
而另一名副将丁子炎察觉有异,同抵挡陇西郡境内的多方援兵合力镇压叛乱。
随后,在匈奴大军来犯之际,用了一招请君入瓮、关门打狗,将不知情的匈奴精兵引入城内围杀,一举打败匈奴大军。
匈奴大军溃败后,丁子炎奋勇杀敌,更是率领了一队骑兵,一路追杀至草原上,顺便屠了十来个草原部落,将几千名被匈奴人俘虏走的中原百姓救了回来。
这份战果,简直是宣和帝登基以来,面对匈奴蛮族打出来的最大战果。
在以少战多的情况下,不仅镇压叛军,杀敌和俘虏敌军数量达到两万,百川关没有丢,还打去草原上,剿灭了多个草原部落,扬了大齐国威。
在巨大战果面前,己方一万出头的伤亡数量,就显得可以接受了。
宣和帝大感欣慰。
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江浩驻守百川关,果然是正确的!
而凉州边关军那边突然冒出来的丁子炎,竟然如今勇猛无畏,是一员猛将。
在军报上,还简略提到丁子炎那普普通通的家世,背后没有什么人脉关系,这更让宣和帝舒心不已。
此子可用!
当真是天赐朕一大良将啊!
这般大的功劳,江浩和丁子炎二人都必须有所封赏。
宣和帝还寻思着将江浩暂时调回京城,赏赐江浩能够跟家人团聚一段时间,不过军报上也提到江浩在这次的大战中,受伤颇重,一年半载内,是不宜舟车劳顿的奔波的。
此外,除了军报,还有‘江浩’亲手写的密信,宣和帝在下朝后就立马翻看了起来。
信中,江浩提及诸如不负皇恩、肝脑涂地云云外,也向宣和帝力荐了丁子炎,上书请求宣和帝,可以准许由丁子炎暂代边关军主将的职务,另外还要征召新兵,补充折损的兵力云云……
当宣和帝派心腹前往兵部,检验送过来的匈奴首级皆是真实无误后,宣和帝大笔一挥——
准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33/238924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