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初试考题:《孙子兵法》填空题与应用题
武举初试的日子,天光大亮,惠风和畅。
京郊的皇家大教场,此刻已是人山人海,旌旗招展。数千名从大梁各处奔赴而来的考生,身着劲装,按序列坐于露天的考场之中。空气里弥漫着汗水、尘土和一种名为“紧张”的复杂气息,嗡嗡的议论声汇成一片低沉的海洋。
而在考场最高处的“观风台”上,新任主考官林知节,正以一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姿态,享受着他的“工作”。
一座巨大的明黄华盖,将灼人的日光严严实实地挡在外面,投下一片清凉的阴影。他半躺在一张特制的太师椅上,椅背上垫着厚厚的软枕,旁边的小几上,摆着一壶温热的茶水和一碟冰镇过的酸梅。他甚至还带来了一件孙默工坊出品的新鲜玩意儿——“千里镜”。
这根黄铜打造的单筒望远镜,能让他足不出“台”,便将下方考场里任何一个考生脸上紧张抽搐的肌肉看得一清二楚。
【嗯,不错,这VIP观影体验可以打九分。扣一分是因为这帮武夫身上的汗味儿,顺着风都能飘上来,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
林知节眯着眼,透过千里镜,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下方的“考生众生相”。
左前方那一片,坐的明显是将门子弟。他们个个身形剽悍,顾盼之间带着一股傲气,仿佛这武举不过是他们走个过场,为家族履历再添一笔的例行公事。
而另一侧,则是以秦风、李三思为代表的学院派。他们坐姿端正,神情肃穆,像一群等待检阅的新兵。
“咚——!咚——!咚——!”
三声沉闷的鼓响,回荡在教场上空。考场瞬间肃静。
数千名考生,同时感受到了心脏被重锤敲击般的震撼。武举初试,正式开始。
一摞摞密封的试卷被分发下去,当考生们拆开火漆,看到试卷内容时,整个考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随即,这寂静便被此起彼伏的、压抑不住的惊异声所取代。
试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题头写着四个大字——《孙子兵法》。
将门子弟们看到这里,嘴角都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冷笑。
【就这?我三岁开蒙就背的东西!】
然而,当他们看清题目时,笑容便僵在了脸上。
试卷上没有一道题是考“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之类的大道理。题目全是抠细节的填空题。
“凡治众如治寡,____也。”
“凡火攻,必因____而应之。”
“绝山依谷,视生处高,____,无迎水流。”
这些题目,全都出自《孙子兵法》中那些最枯燥、最技术性、最容易被忽略的篇章,考的不是思想,而是纯粹的、像素级的死记硬背。将门子弟们抓耳挠腮,他们当然背过,但谁会去记这些犄角旮旯里的句子?能答出十之五六,已是极限。
【第一步,筛选工具人。连最基础的操作手册都背不全,要你何用?态度决定一切嘛。】林知节放下千里镜(很多人不喜欢系统,当然其实我也不喜欢,于是作者把他的系统给卸了),百无聊赖地喝了口茶,内心给这部分考题的设计思路下了个定义。
如果说第一部分只是让将门子弟们感到“难受”,那么第二部分,则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懵逼”。
第二部分的题头更加古怪——“军务应用算学题”。
第一题:
“汝部有兵五千,围于孤城,随军粮草仅够三日用度。敌军一万,围而不攻。若欲坚守七日,待援军至,请问:
一、计算并写出,为维持士兵最低战力,每名士兵每日所需之‘谷力’最低标准值为多少?
二、以此标准,设计一份可支撑七日之‘极限菜单’,并列明食材来源之可能(如:拆房为薪、煮食皮甲、捕鼠为肉等)。”
试卷下方,还有一行林知节亲笔加上的小字注释:“注:谷力,食能之单位也。一单位‘谷力’,约等于一壮丁维持基础生命与轻度劳作一日所需之食能。”
“谷力?!”
“这他妈是什么鬼东西?”
“煮食皮甲?这是人能想出来的考题?”
整个考场,炸了。
无数考生,尤其是那些将门子弟,手握着笔,对着这张试卷,如同看到了天外奇书。他们的脑子里,装的是冲锋、是砍杀、是骑射、是兵法谋略,但就是没有“谷力”和“菜单”的位置。有人气得脸色通红,有人茫然四顾,还有人干脆把笔一扔,一副放弃治疗的模样。
观风台上,几位陪同监考的兵部官员也是面面相觑,其中一位主事凑到林知节身边,小心翼翼地问:“林……林大人,这‘谷力’之说,前所未闻,是否……过于惊世骇俗了?这让考生们如何作答?”
林知节眼皮都没抬,淡淡地说道:“一个将领,若连手下士兵吃多少饭才能有力气打仗都算不出来,那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带着兄弟们去送死。算不出来,就说明他不配。下一位。”
那主事碰了一鼻子灰,讪讪地退了下去。
【一群连KPI都看不懂的家伙,还想当项目经理?】林知节心中冷笑,再次举起了他的千里镜,开始欣赏他一手导演的这出大型“智力筛选真人秀”。
他的镜头,很快锁定了一个目标。
李三思。
这位前凉州卫的后勤弓箭手,此刻的状态与周围的哀鸿遍野截然不同。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巧的算盘,手指在算珠上翻飞,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
“五千兵,三日粮……按标准军粮‘斗’计,一斗米约重十二斤,出饭约三十斤,可供五人一日食用……则军中存粮约三千斗……”
“三千斗,五千人,可食三日,即每人每日需粮零点二斗……这是正常标准。”
“若要撑七日,则每日配额需降至七分之三,即零点零八五斗……不行,这个量,人会饿死。”
他的眉头紧锁,笔尖在草稿纸上飞速划动。
“必须考虑其他能量来源!皮甲,牛皮所制,煮烂后可析出胶质,能充饥,但‘谷力’极低,且有毒副作用。城中鼠雀……数量有限,杯水车薪。关键是节省体力!必须下令,除守城必要人员,其余人等一律卧床,禁止任何非必要活动,将‘谷力’消耗降至最低……”
他的笔下,一个详尽到令人发指的方案正在形成。他甚至开始计算,拆除民房的木料,作为燃料的效率,以及焚烧不同木材产生的烟尘,是否会过早暴露城中困境……
在试卷的“极限菜单”一栏,他奋笔疾书:
“第一日:稀粥(三成米,七成水),配盐水。卧床静养。
第二日:同上。派专人搜捕城中鼠、雀、虫蚁,统一收缴。
第三日:粥中加入少量皮甲碎屑,增加饱腹感。
……
第七日:将所有剩余军马(若有)宰杀,马血、马肉、马骨汤分食,作最后一搏。”
写到最后,他甚至还在末尾补充了一句:“注:长期食用此菜单,将导致兵士患上‘败血症’(牙龈出血、浑身无力),战力锐减。此为玉石俱焚之法,非万不得已,不可用也。”
林知节透过千里镜,将李三思那近乎疯魔的答题过程尽收眼底。
他的嘴角,终于控制不住地微微上扬。那种感觉,就像在严肃的学术会议上,发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生,完美地验证了你提出的那个最大胆、最离经叛道的理论。
那是一种隐秘而纯粹的快乐。
夕阳西下,初试结束的鼓声响起。
数千考生如蒙大赦,又如行尸走肉般地离场。教场上,废弃的草稿纸被风卷起,像是无数只扑腾着翅膀却飞不起来的白鸽,满地狼藉。
大部分人都走了,只有一个身影,还在考桌前就着昏黄的余光,一丝不苟地检查着自己的试卷,仿佛要将每一个数字都刻进骨子里。
观风台上,林知节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
【总算找到了一个能看懂产品需求文档的。】
他内心轻声说道。
【这批货,不算全废。】
说完,他站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在一众官员敬畏的目光中,慢悠悠地晃下了高台。
下班。回家。睡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24/238933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