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越考科举?不,我直接当主考官 > 第一百八十五章:流水线生产的“初体验”

第一百八十五章:流水线生产的“初体验”


三十军棍的惨叫声,像是驱散兵器监上空陈年阴霾的惊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老油条,如今连床都下不来,更别提什么“永不录用”的严令,让他们彻底成了整个京城工匠圈的笑柄。

这血淋淋的“胡萝卜加大棒”组合拳,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兵器监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所有工匠,包括昨天还在犹豫观望的,今天全都老老实实地前来上工,脸上再也看不到一丝桀骜,只剩下对铜钱的渴望和对军棍的恐惧。

林知节对此结果毫不意外。他依旧雷打不动地在自己的官署里喝茶、看报(孟子然送来的《大梁时报》),享受着难得的清净。

【跟奋斗逼讲情怀,那是对牛弹琴。跟老油条谈理想,更是浪费口水。只有最原始的利益和最直接的恐惧,才是驱动人类生产力进步的永恒双螺旋。】他用手指轻轻敲着那张复制版究极躺椅的扶手,内心对自己的管理哲学充满了自信。

在强行推行了“计件工资”和“SOP手册”这两样“软件”之后,他知道,是时候该上马真正的“硬件”改造了。

他把孙默叫了过来。

孙默这几天简直是住在兵器监里,整个人瘦了一圈,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他每天都在生产现场,亲自指导那些工匠如何使用卡尺,如何对照图册,如何控制火候,忙得不亦乐乎。

看到林知节,他兴奋地汇报道:“大人!成了!真的成了!昨天一天,我们总共生产出合格长枪一百二十七杆!次品率已经从五成,降到了不足两成!这……这简直是神迹!”

“才一百多杆,就叫神迹了?”林知节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孙大人,你的格局要打开一点。我的目标,是一天,至少五百杆。”

“五……五百杆?”孙默倒吸一口凉气,感觉自己的想象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以目前的人手,就算把所有人都累死,一天能产出两百杆就是极限了。五百杆,这怎么可能?

林知节没有解释,只是从他那张看起来像是“信息茧房”废墟的书桌上,翻出几张新的图纸,丢给孙默。

“别愣着了,项目经理。这是第二步的改造方案。”

孙默连忙接过图纸,低头看去,随即陷入了更深的困惑。

这几张图纸上,画的不再是任何具体的兵器,而是一间……工坊的布局图?

图上,他熟悉的那些锻造炉、打磨台、淬火池,全都被打乱了重排。原本那种一个工匠围着一堆工具,从头到尾负责一杆枪的“大包大揽”式布局,被彻底颠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怪的、线性的排列。

木料从工坊的一头进入,首先经过一排工匠,他们只负责一道工序——“定尺寸,去树皮”。然后,半成品的枪杆被传递到下一排工匠手中,他们也只负责一道工序——“削圆,打磨”。再往下,是“钻孔”、“上桐油”……

另一边,铁料也走上了同样的“流水之旅”。开料、锻打、成型、开刃、淬火……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的一组工匠负责。他们就像一条河流上的石块,只处理流经自己手边的那一部分工作。

最后,处理好的枪杆和枪头,在工坊的尽头汇合,由最后一组工匠,负责最后的“组装”和“检验”。

整个生产过程,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

“这……这是何意?”孙默看着这匪夷所思的布局,感觉自己的大脑有些宕机。让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天到晚只重复“钻孔”这一个动作?这不是天大的浪费吗?

【得,又到了我这个项目经理给技术总监进行思想启蒙的时间了。】林知节在心里叹了口气,耐着性子解释道:“这叫‘流水线’。孙大人,你觉得,让一个工匠,从削木头到打铁,样样都干,他能样样都精通吗?”

“自然不能,人的精力有限。”孙默下意识地回答。

“那如果,我让他一辈子,只干‘钻孔’这一件事呢?”林知节反问,“他会不会把这个动作,练到炉火纯青,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错?他的速度,会不会比任何人都快?”

孙默浑身一震,如遭雷击!

他懂了!

他彻底懂了!

林知节的目的,根本不是培养什么“全才工匠”!他要的,是将复杂的工艺,无限拆解成最简单的、无需思考的、重复性的动作!

这样做,有两个无与伦比的好处。第一,极大地降低了对工匠个人“手艺”的依赖,一个新学徒,只需要练习几天,就能熟练掌握一道工序。第二,通过“熟能生巧”,将每一道工序的效率,都提升到了极致!

而当所有工序的效率都得到提升后,整个生产线的总效率,将会发生爆炸性的增长!

“天才……简直是天才之想!”孙默喃喃自语,他看着手中的图纸,眼神已经从困惑,变成了狂热的崇拜。他此刻看林知节,已经不像是在看一个上官,而是在仰望一位降临凡间的“工造之神”。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兵器监的长枪作坊,被彻底翻了个底朝天。

在孙默的亲自监督下,所有工匠都被打散重组,分配到了新的、固定的工位上。

改革之初,所有人都极不适应。

负责削杆的,觉得无聊透顶;负责磨头的,抱怨单调乏味。他们习惯了从头到尾亲手打造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如今却沦为了生产线上一个微不足道的“零件”,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抵触和茫然。生产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因为磨合问题,比之前还要低下。

一时间,怨声载道。连之前对林知节俯首帖耳的年轻工匠,也开始私下里抱怨。工部尚书汪荃更是幸灾乐祸,每天都派人来打探,就等着看林知节的新政彻底破产。

然而,林知节依旧稳坐钓鱼台,每天躺在官署里,对外界的纷纷扰扰充耳不闻。

他只给了孙默一句话:“告诉他们,计件工资的规矩,不变。谁的工序出了问题,导致整个流水线停滞,就扣谁的钱。”

这句话,比任何安抚和说教都管用。

在金钱的刺激和被罚的恐惧下,工匠们只能咬着牙,强迫自己去适应新的生产模式。

奇迹,在第五天的时候,悄然发生了。

当工匠们开始习惯了自己手头那份简单重复的工作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速度,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快!

那个只负责钻孔的工匠,如今只需听声音,就能判断钻头的深浅。那个只负责淬火的,只需看火苗的颜色,就能知道最完美的时机。

他们的大脑不再需要思考,身体的肌肉记忆,已经接管了一切。

流水线,开始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流畅的节奏,缓缓运转起来。

傍晚时分,当周正的下属前来验收时,所有人都被眼前堆积如山的长枪给惊呆了。

“今日……今日验收合格长枪……共计……五百七十三杆!”

当账房先生用颤抖的声音报出这个数字时,整个作坊,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五百七十三杆!

这个数字,是过去一个月的产量!而现在,他们只用了一天!

工匠们看着自己手中那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厚重得多的工钱,再也说不出一句抱怨的话。他们的眼中,只剩下震撼和狂喜。

这种看得见的“神迹”,彻底击溃了他们心中残存的、对旧有“师徒手艺”的最后一丝骄傲。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24/238933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