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王启年的“第一份情报”
林知节刚把那帮笑里藏刀的皇商送走,还没来得及在他那张宝贝躺椅上躺下,喘口气,就见一名亲卫快步走了进来。
“大人,王启年大人求见。”
【哟,说曹操曹操就到。】林知节的眉毛挑了一下,【我这‘情报分析司’的首任主官,上任也有半个多月了,也不知他把摊子搭得怎么样了。】
自从武举殿试结束,王启年被皇帝破格任命,执掌这个新成立的、直属于军务参赞府的神秘机构后,他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林知节给了他一笔启动资金和一队人手,然后就彻底当了甩手掌柜,任由他自己去折腾。
林知节对王启年的期望很简单:我不需要你去搞什么飞檐走壁的刺杀,也不需要你去收买什么敌国高官。我要的,是一个能坐在京城,仅凭公开或半公开的信息,就能分析出敌人动向、预判出市场波动的“数据分析中心”。
这是一种超越了这个时代理解范畴的情报理念。林知节也不知道王启年这个古代的“逻辑鬼才”,到底能领悟几分。
“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王启年一身便服,快步走进官署。和他一同进来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混合着旧书卷和墨水味的“图书馆气息”。
他比之前在学院时,清瘦了不少,眼窝微微下陷,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有无数的数据流在其中飞速闪过。
“老师。”王启年见到林知节,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弟子礼。在私下里,他还是习惯这样称呼林知节。
“坐。”林知节指了指刚刚皇商们坐过的位置,“看你这风尘仆仆的样子,是刚从故纸堆里爬出来?”
王启年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少了些在军营里的肃杀,多了几分书生的腼腆。
“老师慧眼如炬。学生这半个多月,哪儿也没去,就带着人,泡在了户部、大理寺和京兆府的卷宗库里。”
【很好,路子走对了。】林知节心中暗赞。比起去酒馆茶楼听那些不靠谱的流言蜚语,这些官方的、枯燥的、积满了灰尘的卷宗,才是信息时代之前的“大数据”宝库。
“有什么收获?”林知节懒洋洋地问道,顺手给自己倒了杯茶。
王启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怀里,掏出了一份用线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册子,双手呈上。
册子的封面上,用他那手漂亮的楷书,写着一行字:《关于京城主要皇商集团之背景、利益链及潜在风险分析报告(初稿)》。
林知节看到这个标题,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
【好家伙!这小子可以啊!这标题,这格式,深得我心!已经有后世咨询公司行业分析报告的雏形了!】
他接过册子,翻开了第一页。
报告的行文风格,简洁、干练,全是干货,没有一句废话。
“张远,籍贯徽州,‘四海商行’大掌柜。主营业务:丝绸、茶叶、南洋香料。其堂妹,乃宫中德妃。其商行最大的主顾,是内务府……”
“李茂,籍贯山西,‘晋源票号’东家。主营业务:票号汇兑、皮毛、药材。其义父,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非历史人物)……”
“赵通,籍贯两淮,‘淮盐商会’理事。主营业务:盐引、漕运。其背后靠山,疑为某位不问政事的郡王……”
报告将刚刚那三位皇商的背景、靠山、主营业务,扒得底裤都不剩。每一条信息的后面,都清晰地标注着来源——《户部商税黄册·卷三十七》、《大理寺商事纠纷录·卷八》、《京兆府年节走礼备案》……
林知节看得津津有味,【漂亮!这小子不仅有逻辑分析能力,还有极强的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他已经懂得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垃圾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并进行交叉验证了。这是天生的情报分析师啊!】
他翻到后面,更是眼前一亮。
王启年不仅分析了他们的背景,更通过对历年兵器监采购账目和皇商们纳税记录的比对,敏锐地发现了他们“以次充好、虚报价格”的种种劣迹。
“……据《兵仗局采买录》记载,去年冬,张远之‘四海商行’,为北境守军供应牛皮一万张,用于制作冬衣。然,据《通州入关货物查验清单》显示,该批牛皮产地为蜀中,皮质较次,市价远低于其上报之‘北地头层牛皮’。据学生估算,仅此一项,其虚报之利润,当在白银三万两之上……”
报告的最后,王启年还做了一个总结。
“……综上所述,该三大皇商集团,已通过联姻、结拜、利益输送等方式,与宫中、内廷及部分宗室,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其行事,多以垄断为基,以权势为辅,侵吞国帑,牟取暴利。此番拜访老师,名为‘分忧’,实为觊觎军工生产之暴利,意图将新式军备之生产,纳入其利益链条。此举,对老师您正在推行之‘官办直管、降本增效’的改革国策,构成直接且重大的潜在威胁。建议:不可不防,亦不可骤然清除,当徐徐图之,分而化之,以民用技术为诱饵,换取其在军工核心利益上的退让……”
“啪!”
林知节猛地合上了册子,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他看着王启年,那眼神,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充满了惊喜和欣赏。
这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情报了。
这他娘的是一份完美的、包含了背景调查、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的“决策分析报告”!
王启年不仅把问题给他指出来了,连解决方案都替他想好了,而且,和他刚才自己的应对之策,不谋而合!
【捡到宝了……我真是捡到宝了!】林知节感觉自己的退休大计,仿佛瞬间明亮了好几个色号。有这样得力的工具人,他还愁什么?
他强行压下内心的激动,脸上依旧保持着那副高深莫测的咸鱼表情,淡淡地评价道:“嗯,做得还行。思路基本正确,但信息来源还不够多元化,分析模型也略显粗糙。继续努力。”
王启年听到这“还行”的评价,非但没有失望,反而更加兴奋了。他知道,在老师这里,“还行”已经是极高的赞誉了。
“是!学生明白!学生这就回去,继续深挖!”他像一个得到了导师肯定的研究生,打了鸡血一样,又行了个礼,转身就要走。
“等等。”林知节叫住了他。
“老师还有何吩咐?”
林知节从桌上拿起那本报告,想了想,说道:“这份报告,做得不错。你再去誊抄一份,一份,送去给你师兄秦风那里。另一份,想办法,匿名送到御史台和孔伯都大人的案头。”
王启年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送给秦风师兄,是让他对军中可能存在的、与皇商勾结的势力,有所提防。
而送给孔伯都……
这位保守派的领袖,最是痛恨“商贾乱政、与官勾结”,这份报告,对他来说,不啻于一份攻讦政敌的重磅炮弹。虽然他现在视老师为眼中钉,但这份“弹药”,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用在皇商及其背后的势力身上。
用自己的敌人,去攻击另一群潜在的敌人。
这一手“驱虎吞狼”,实在是高!
王启年看着自己老师那副懒洋洋的样子,心中敬佩得五体投地。
他不知道,林知节此刻的内心,只有一个纯粹的念头。
【唉,水太深了,这潭水太浑了。我一个只想退休的老东西,为什么要懂这么多?还是赶紧把这些麻烦事都外包出去才是正途!】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24/2389331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