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越考科举?不,我直接当主考官 > 第二百四十七章:林知节的“海军计划书”

第二百四十七章:林知节的“海军计划书”


京城,紫禁城,养心殿。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的太监和宫女,都屏住了呼吸,连走路都踮着脚尖,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惊扰了那头正处于暴怒边缘的雄狮。

皇帝李世隆,正铁青着脸,将一份来自兵部的奏折,狠狠地摔在御案之上。

“废物!通通都是废物!”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冰冷的怒火,“朕的兵部,掌管天下兵马钱粮,每年耗费国帑数百万两!如今,朕不过是让他们拿出一份整饬海防、清剿海寇的章程来,他们给朕的,就是这么一堆狗屁不通的陈词滥调!”

他指着那份奏折,气得手都在发抖。

“什么‘增修船坞,添置福船’?什么‘沿海卫所,加固城防’?什么‘严申海禁,片板不得下水’?这都是前朝用了两百年的老黄历了!若是有用,东南沿海的倭寇和海匪,为何会愈演愈烈,甚至敢公然攻掠州县?!”

“一群只知守着祖宗规矩、固步自封的蠹虫!饭桶!”

殿下,兵部尚书张廷玉和几名侍郎,跪在冰凉的金砖之上,噤若寒蝉,连头都不敢抬。他们实在不明白,一向对海事不甚关心的陛下,为何会因为一份海防奏议,发这么大的火。

这火,发得毫无道理。

在他们看来,这份奏章写得中规中矩,引经据典,将历朝历代的海防策略都梳理了一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固”、“增添”的稳妥之策,堪称滴水不漏。

可他们哪里知道,此刻的李世隆,脑子里装的,早已不是什么“海防”,而是更宏大、更刺激的东西。

他的案头,除了那份让他火冒三丈的兵部奏折外,还摊着另一份文件。这份文件,来自琼州,是王徽通过“总办处”的秘密渠道,八百里加急送抵京城的。

文件里,除了报告琼州基地最新的产出——甘蔗、铜锭、以及那支战力爆表的“琼州卫士”之外,更附着两样让李世隆心潮澎湃的东西。

一样,是一份手绘的、极其详尽的《南洋诸国航路及物产图》。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从琼州出发,前往占城、暹罗、满剌加等国的航线,以及这些地方盛产的香料、宝石、珍稀木材等奢侈品。每一个地名的旁边,都用蝇头小楷,标注着这种货物在大梁的预估价格,以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词——“百倍之利”。

另一样,则是一封王徽的亲笔信。信中,他痛陈了琼州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日益猖獗的海盗。这些海盗,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小打小闹的散兵游勇,他们装备精良,甚至拥有从佛郎机人手里买来的火炮,已经形成了数个庞大的武装集团,严重威胁着琼州商行的生命线。

“百倍之利”的诱惑,与“海盗威胁”的切肤之痛,双管齐下,彻底点燃了李世隆内心深处那股属于帝王的、永不满足的扩张欲。

他要的,不是“防”,而是“攻”!他要的,不是龟缩在海岸线之后,而是要将大梁的龙旗,插到那片蔚蓝色的、蕴藏着无尽财富的海洋之上!

可他手底下这帮最倚重的兵部大臣,却给了他一份“闭关锁国”的答案。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怎能让他不怒?

就在这气氛压抑到极点的时候,殿外,太监尖细的嗓音,如同天籁般响起:

“总办处总理大臣,林知节,求见——”

李世隆眼中的怒火,瞬间消退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期待和无奈的复杂情绪。他知道,能解决他这个“烦恼”的人,来了。

“宣!”

林知节迈着他那标志性的、仿佛随时准备下班回家的悠闲步伐,走了进来。他今日穿了一身崭新的、由内务府赶制出的“皇家工商总会督办”的朝服,上面用金线绣着算盘和麦穗的奇特图案,显得既尊贵又有些不伦不类。

他一进殿,就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

【好家伙,这气压低的,赶上项目上线前夜,老板发现服务器崩了的时候了。张尚书这几位,跪得跟做错事的程序员似的。】

他目不斜视,躬身行礼:“臣林知节,参见陛下。”

“林爱卿,平身。”李世隆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但依旧带着一丝余怒,“你来得正好。你看看,这就是我大梁的兵部!朕让他们拿个剿匪的章程,他们却想让朕把大门关起来,当缩头乌龟!”

林知节的目光,在那份被丢在地上的奏折上扫了一眼,心中便已了然。

【意料之中。让一群靠着四书五经爬上来的农业时代官僚,去理解海权和远洋贸易的重要性,这不亚于跟他们解释什么是量子力学。】

他没有去捡那份奏折,而是从他那宽大的袖袍里,也取出了一份奏章,双手奉上。

“陛下,臣今日前来,也正是为此事。”他缓缓说道,“巧得很,臣这里,也有一份关于海事的计划书。或许……能为陛下解忧。”

李世隆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道:“呈上来!”

小太监连忙将奏章捧上御案。

李世隆迫不及待地展开,只见封皮之上,用一种极具冲击力的硬笔书法,写着一行大字——

《关于组建大梁皇家海军及开拓南洋航路的战略构想》

仅仅是这个标题,就让李世光的心跳,漏了半拍。

“皇家海军”?好大的口气!好新鲜的词!

他迫不及待地向下看去。

这份奏章的行文风格,与他看过的任何文章都截然不同。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引经据典,通篇都是最直白的数据、最冷酷的逻辑和最赤裸裸的利弊分析。

开篇第一句,便振聋发聩——

“欲强国,必先强军。欲强军,必先图海。盖因海洋者,非天堑之隔,乃财富之途也。谁掌海权,谁便掌天下之财富命脉。守土之军,为陆军;开疆拓土、扬帆万里者,方为海军!”

“海权!”李世隆的嘴里,反复咀嚼着这个充满了力量感的词汇,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开始沸腾起来。

奏章继续向下。

“论必要性:其一,琼州乃我大梁南海之基石,工商总会之钱袋,其航路安全,关乎国本,一日不可无备。其二,南洋诸国,香料、宝石、奇珍异木,利可百倍,若能由‘皇家海军’护航,以‘琼州商行’独占其贸易,则不出十年,国库之丰盈,可十倍于今!”

“论可行性:其一,我大梁有孙默之营造局,已初步掌握蒸汽之力、钢铁之术,足以打造前所未有之‘铁甲舰’。此舰不惧风浪,不凭帆力,其速、其坚,非木质福船可比!其二,我大梁有王徽之琼州卫士,秦风之神机营,已掌握新式操典与火器战法,足以组建战力超群之‘海军陆战队’!”

“论具体步骤:第一步,拨款三百万两,以琼州为基地,建立‘皇家海军学堂’及‘江南造船总厂’,专司人才培养与舰船制造。第二步,以孙默之营造局为主导,攻克‘蒸汽铁甲舰’之技术难关,力求一年内,首舰下水。第三步,以王徽、秦风为将,组建第一支‘南洋舰队’,以雷霆之势,扫清琼州周遭千里海域之匪患,打通南洋商路!”

……

整篇奏章,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战略高度到战术执行,从预算规划到人事安排,都写得明明白白,仿佛一个已经可以立刻上马执行的、周密到了极点的商业计划书。

当李世隆看到最后,那句“待南洋既定,舰队便可西进天竺,北上东瀛,扬我大梁龙旗于四海,宣我天朝国威于万邦”时,他再也按捺不住,猛地一拍御案,发出了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畅快淋漓的大笑!

“好!好!好一个‘皇家海军’!好一个‘海权’!好一个‘扬帆万里,宣威万邦’!”

他举着林知节的奏章,走到那几个依旧跪在地上的兵部大臣面前,如同在炫耀一件绝世珍宝。

“看看!你们都给朕好好看看!什么叫格局!什么叫远见!什么叫治国安邦之大才!”

张廷玉等人,战战兢兢地抬起头,偷眼看去,只瞄到了“铁甲舰”、“海军陆战队”等几个闻所未闻的词,便已吓得心惊胆战,只觉得这位林大人,怕不是个疯子!

李世隆的目光,最终落回到林知节身上,那眼神,灼热得几乎要将他融化。

“林爱卿!朕问你!你这份计划,有几成把握?”

林知节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伸出五根手指。

“五成?”李世隆皱了皱眉,觉得有些低。

“不。”林知节摇了摇头,然后慢悠悠地,收回了四根手指,只留下一根。

“一……一成?”李世隆的脸,瞬间拉了下来。

“陛下。”林知节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您忘了,这是在您治下的大梁。在您这里,任何看似不可能的计划,最后都会变成板上钉钉的现实。所以……”

他顿了顿,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

“只要陛下您点头,这一成,便是十成。”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24/2389325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