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北海围城
北海城外,黄巾军的营帐如同无穷无尽的毒疮,从地平线一直蔓延到城墙脚下。
黄色的旗帜,遮天蔽日。
数万人的呐喊与鼓噪声汇聚成一股令人窒息的声浪,一下又一下,重重撞击着每一个守城士兵的心脏。
“城里的孔夫子!你这酸儒还要龟缩到几时!”
黄巾渠帅管亥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放声狂笑。
“三日之内!不献城投降!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杀!杀!杀!”
他身后的黄巾军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势骇人。
城楼之上,北海相孔融扶着墙垛,一张脸白得像纸,嘴唇都在哆嗦。
他看着城下那黑压压的人头,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反贼势大……反贼势大啊!”
他身旁,一众文武官员个个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太守府内,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
“府君!城中守军不足三千,粮草也撑不过十日了!”一名武将焦急地禀报,“贼军昨日试探攻城,我军已是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啊!”
“那……那该如何是好!”孔融急得在堂上团团乱转,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依我看,不如……不如降了吧!”一个文官小声嘀咕,“管亥也是求财,只要献出钱粮,或可保全一城性命。”
“放屁!”武将勃然大怒,“我等食汉禄,岂能向反贼投降!城破,我与之一死!”
“死?说得轻巧!你死了,满城百姓怎么办!”
“你……”
眼看堂下就要吵作一团,孔融猛地一拍桌案。
“够了!”
他喘着粗气,环视众人,眼中满是绝望。
“就没有人,能拿出个对策吗?派人突围求援,可有人去?”
堂下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
数万大军围城,水泄不通,谁去突围,谁就是去送死。
孔融颓然坐倒在席位上,长叹一声。
“天要亡我北海吗……”
就在全城陷入一片愁云惨淡,绝望的气息如同瘟疫般蔓延之时。
一名风尘仆仆的青年武将,正策马从东面而来。
他身形挺拔,面容英武,只是眉宇间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
此人,正是为避祸远走辽东,刚刚返回故乡的太史慈。
当看到那漫山遍野的黄巾军旗,看到被围困得如同孤岛般的北海城时,太史慈的瞳孔猛地一缩!
家乡有难!
他心急如焚,顾不得休息,趁着夜色,凭借一身高超的武艺和对地形的熟悉,竟从黄巾军包围的缝隙中,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城中。
“慈儿!你回来了!”
家中,老母亲见到儿子归来,惊喜交加,浑浊的眼中瞬间涌出泪水。
太史慈跪在母亲面前,重重磕头。
“孩儿不孝!让母亲受惊了!”
他见母亲虽然清瘦,但精神尚可,家中也并无断粮之虞,心中稍安。
“母亲,孩儿离家这些时日,家中可还好?”
“好,好得很。”老夫人拉着儿子的手,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就在月前,有一队自称冀州来的商队,说是感念你的义名,特意送来了许多钱粮布匹,还有上好的药材。”
老夫人从怀里摸出一封信,递给儿子。
“他们还说,你若归来,定要将此信交予你。那领头的姑娘说,他们的主公叫李峥,是一位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大英雄。”
李峥?
冀州?
太史慈接过那封字迹娟秀的信,心中充满了困惑。
信他还没来得及拆开,外面就传来了官兵巡逻的喧哗声和百姓的哭泣声。
太史慈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安顿好母亲,侠义之心油然而生。
“母亲,您在家中好生歇息,孩儿去去就回!”
说罢,他提着长枪,大步流星地冲向了太守府。
府衙门前,他被卫兵拦住。
“站住!太守府重地,闲人免进!”
“在下东莱太史慈!有要事求见孔府君!”太史慈声若洪钟。
卫兵见他气度不凡,不敢怠慢,连忙跑进去通报。
很快,消息传到了正在堂上唉声叹气的孔融耳中。
“报!府君!门外有一壮士,自称东莱太史慈,前来求见!”
“太史慈?”
孔融精神一振,他听过这个名字,知道是郡中有名的义士。
在这绝望的时刻,任何一点变数都是救命的稻草!
“快!快请他进来!”
太史慈大步走进堂内,看着满堂愁容的官吏,再看看主位上形容憔悴的孔融,他没有半分客套,直接抱拳。
“府君!慈,自辽东归,见贼寇围城,百姓危在旦夕,心如刀绞!”
孔融看着眼前这个眼神锐利如鹰,浑身散发着勃勃英气的青年,仿佛溺水之人抓到了一块浮木,激动地站起身来。
“壮士!壮士有何良策,可救此城?”
满堂的目光,瞬间全部聚焦在了太史慈的身上。
太史慈挺直了胸膛,手中的长枪因为用力而微微嗡鸣。
他扫视全场,一字一句,声音铿锵如铁,响彻整个府衙!
“慈,不才!”
“愿为北海万千百姓,单人独骑,突出重围,出城求援!”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970/239191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