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继父送我青云志,我送继父门楣扬 > 第 225 章 假装不知道就算了呗

第 225 章 假装不知道就算了呗


门口守着的随从很是无语,这位黎知县是不是傻?

不知道就不知道,你流什么汗啊?

你不知道他家御史和刑部尚书,那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么?

刑部尚书最出色的是什么?

那就是能一眼看穿人心,看你说的话老实不老实。

亲兄弟总是有些相同的,更何况人家还干了这么多年的御史。

不会装傻何必硬装?

“问你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地说。”沈旦的耐心快没了,他觉得这边的事比江南那边还要复杂:“你在怕什么?”

“就算你不相信我,你还能不相信我家兄长吗?”

“你好歹也是一个知县,只要刑部不批他们拿你也没办法。”

黎清晏瑟瑟发抖但是却不吭声。

李成海就是被先斩后奏啊,最后刑部还不是也批了。

刑部批文下来的时候,那李如海都已经埋俩月了。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嘛。”沈旦一掀衣袍坐在黎知县身旁,认真道:“当今陛下数次三申五令,为官之道就在于三个字。”

“清、慎、勤。”

黎清晏连忙点头称是,心中却嘀咕喊口号谁不会?

太宗皇帝登基的时候喊的什么:三年肃清边疆,十年就让大雍的子民全部都过上好日子。

结果登基当二十多年三十年皇帝,好日子没有让老百姓过上,还让后代整出一桩杀侄夺位的好戏来。

兴安帝登基的时候也喊了,说什么要承袭祖志,要让百姓过好日子,结果朝政烂得像坨屎一样不说。

自己还被人从龙椅上弄下来了。

皇帝说的话,有时候也不必太过于当真。

“你若是知情不报。”沈旦发现他居然不吃这套,便继续威逼利诱道:“被我查出来,陛下定然会迁怒于你,以后仕途如何你自己想。”

这是威逼。

“你若是把你该知道的事说出来,将来在陛下眼里你就是忠臣直臣,说不定还会青史留名流芳千古。”

这是利诱。

黎清晏自然是有些心动了,那谁不想青史留名啊?

可是他还没活够呢,再说谁知道青史能不能留名呢?

万一就是一句话:某年某月某日,某个贪官干了什么事说一大堆,然后后面紧跟马邑知县黎晏清卒。

感觉这么留个名儿也不划算!

“罢了,我也不为难你。”

“我还是直接去同陛下说,你知情不报便罢了。”

见他如此油盐不进,沈旦只好作势便要去写奏疏。

“抚台,别,您别啊。”黎清晏闻言吓了一跳,敬语都出来了:“我说,我说,抚台您别上奏,我说还不行吗?”

他赶紧拉着沈旦不让他走,将人摁回椅子上后又是捧茶又是说好话。

“抚台,我是从小地方地考出来的,您知道小地方出来个进士多不容易,不像江西江浙中个进士,就跟拔萝卜似的容易。”

“我实在是无意卷入各方争斗里去,我说是可以说,可您一定得保我的仕途与性命啊。”

他的官职要是没了,哪里还有脸面回乡见父老乡亲?

闻言,沈旦直接大手一挥道:“你知道什么直接说就是,我说不叫你出事就不会叫你出事。”

原本黎清晏刚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事儿。

高高兴兴地准备当个清汤大老爷,过两年就能升官儿光宗耀祖。

可上任知县临走时支支吾吾,嘱咐他定然要小心再小心,明里暗里的还提起了李成海。

他以为是让他别学李成海贪污受贿什么的。

可是渐渐的,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首富马家、还有马家那些从商的姻亲家的仆从运东西出县、进县、路过,衙门的衙役从来都不敢细查。

主薄他们对着马家的下人举止间,甚至还有些谄媚。

士农工商。

主薄虽然只是九品芝麻官儿,可怎么也不该对着商人家的下人谄媚,这不摆明了有事儿吗?

只不过他的功名来之不易,自然比旁人多了些警惕,所以他也没有直接去向主薄打听。

而是睁只眼闭只眼当啥也不知道,反正没两年他拍拍屁股就走了,何必给自己惹事儿?

有一次布政使潘怀民,手下的官员路过本县的时候,他亲眼看到马继昌与那官员相谈甚欢。

再加上有时候听到衙役和百姓聊天,说潘怀民老母亲生辰之时。

马家等商贾们送的礼,那是有多么多么的豪横,有多么多么的惊艳值钱。

朝廷不与草原诸部开互市,诸部的生活所需就只能花重金,从走私商贩那儿高价去购买。

商贾为了赚这份儿高利润的钱,又不想坐牢子,所以那就得花大价钱去讨好那些官员。

边疆重地,光讨好官员是没用的。

所以官员被重金所诱惑,就会拉着军官一起干,军队里头本身油水就少,上面的人再贪几个就更少了。

底下的将士也得要有钱啊,没钱谁给你卖命啊。

所以不管那些军官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收拢手下的那些兵,都很难能抵住这个诱惑。

他们也不需要收买所有人,只要能买通一个缺口,中原的东西就能源源不断被走私到草原上。

久而久之,这些人之间就形成了你懂我懂的生态链。

前两年贺兰部的那个事情,就算是没有陛下授意找事情,那互市也绝对不会开得长久。

为什么?

影响到有些人的利益了呗。

他们就是希望朝廷禁互市,越禁他们的利润才越高。

将这些线索都联系起来,他黎晏清若是还不明白的话,那他这官儿也没必要当下去了。

“我的家仆偷偷跟踪过马家的商队,看到他们的人和草原上的接头,他们这般不知收敛,恐怕李知县当年便发现了。”

见沈旦的表情不太好,黎晏清小心翼翼地道。

“这潘怀民受先帝器重多年,与镇守大同各卫所的将领也熟悉,您要办他怕是没有这么简单。”

反正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

他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不知道略过算了。

虽然对枉死的李知县是不公平,可边疆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沈旦没有说话。

这事儿他也拿不准主意,确实得问问兄长是怎么想的,不过边关将领与布政使之间顶多是有些利益往来。

因为换一个布政使而已,就能引起边疆不稳。

不太可能吧?

京城,李家。

李瑜将毛笔吸附在自己人中上,望着对面同样眉头紧皱得小吴同学道。

“正直的吴大御史,这事儿你怎么看啊?”

从老二想给那个知县翻案的时候,他就察觉到这事儿肯定不简单。

好也。

果然给自己送了个大难题,这可是堂堂从二品的封疆大吏,好弟弟可真看得起自己这个兄长。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625/238208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