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三百人鱼贯而入。
进了城后,汪同几人翻身下马。
胡友臣下了城楼,迎面走来,口中问道:“刺史可还有旁的吩咐?”
汪同满口胡诌道:“刺史命本官从旁协助,守城之事以胡都尉为主,只需守住十日,刺史便会率大军赶回,届时越兵自会退去。”
胡友臣点点头,又问:“越兵人数几何?”
“约莫三千,皆是精锐!”
奇袭之下,三千精锐足以迅速拿下绩溪县,不过守军一方有了准备后,那就不一样了。
攻城战,守军有准备和没准备,完全是两回事。
当年刘裕北伐,在大砚山与南燕骑兵大战,眼见战事焦灼,僵持不下,便派遣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锐,趁着临朐空虚,一举将其夺下,南燕士兵得知后士气大跌,因而溃败。
须知,临朐乃是南燕重镇,是大砚山之门户,正常情况下,别说三千,三万人耗时数月都不一定能打下来。
类似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胡友臣神色轻松道:“有了汪都尉驰援,坚守十日完全不成问题。”
此时,一旁的庄三儿使了个眼色。
见状,汪同心下紧张,面上故作神秘道:“对了,最近出了一件大事,胡都尉可曾知晓?”
“甚么事?”
胡友臣果然上钩了,面露好奇之色。
汪同左右看了看,朝他招招手。
这番举动,让胡友臣心下更加好奇了,迈步走上前。
与此同时,庄三儿悄悄打了个手势,不动声色地朝着胡友臣的亲卫靠近了几步。
待到胡友臣侧着身子附耳上前,汪同忽然暴起。
锵!
一阵轻吟,寒光乍现。
横刀划过一道弧线,鲜血飞溅。
胡友臣猛然瞪大眼睛,下意识的捂住脖子,满脸不可思议地瞪着汪同。
“动手!”
庄三儿大喝一声,抽出腰间骨朵,猛地朝胡友臣一名亲卫的脑袋砸去。
胡友臣没有穿盔甲,可他的亲卫却是披甲,想要一击必杀,骨朵比横刀好用无数倍。
砰的一声闷响,那亲卫头盔顿时凹陷,鲜血顺着额头往下流淌。
那亲卫什么声音都没有发出,便软软倒在地上,当场毙命。
“杀!”
三百名士兵齐齐动手,转眼间就将城洞里的守军解决。
轰!
城门轰然被关上,风字营的士兵安排计划,从城洞两侧的甬道冲向城墙。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在县城上空回荡。
绩溪县的守军本就不多,此处城墙上值差的守军,更是只有百余。
南城的喊杀声顿时让县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牙城之中的数百守军,心下惊骇。
他们不知是何人杀进城,也不知对方兵力几何。
“快,突围出城!”
一名校尉经过最初的慌乱后,当即下令突围。
城已破,且不知敌军几何,继续抵抗没有意义,突围之后,尽快将消息传给刺史以及歙县才是当务之急。
决定之后,校尉立即率领五百余守军出了牙城,直奔北城而去。
一路上,除开四散奔逃的百姓之外,并未遇到敌军。
升起千斤闸,打开城门,五百余人迅速冲出城,消失不见。
此时,南城城墙上喊杀声渐渐平息,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十几具尸体。
剩余的守军则丢掉兵器,跪地受降。
余丰年一路小跑而来,禀报道:“都尉,守军从北城突围了!”
庄三儿点点头,并不意外,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他们兵力太少,能拿下绩溪县已经着实不易,对于城内守军突围,一点办法都没有。
庄三儿喊道:“牛尾儿!”
“骠下在!”
牛尾儿从人群中钻出,抱拳应道。
庄三儿迅速下令道:“领你麾下两队,把守北城城墙。余丰年,你快马加鞭,将消息传回歙县。”
“得令!”
两人齐齐应道。
交代了一应事宜后,庄三儿拍了拍汪同的肩膀,笑道:“此事办的漂亮,俺会向监镇替你请功!”
“多谢都尉。”
汪同挤出一抹笑容。
带着敌军诈开绩溪县城门,并亲手宰了胡友臣,他是彻底没法回头了。
若是陶雅赶跑了这些人,夺回歙县,他也免不了一死。
也就是说,如今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此刻,汪同比任何人都希望刘靖能挡住陶雅。
念及此处,他神色焦急道:“庄都尉,陶雅大军再有十来日便可抵达,咱们这点人手,根本挡不住。应强征城中青壮入伍,再请监镇派兵驰援。”
庄三儿轻笑道:“你放心,援兵会有的,至于强征青壮之事,便交予你来办。”
闻言,汪同却并未露出笑颜,依旧紧绷着脸。
陶雅麾下大军足有三万,尽管之前在睦州吃了一次败仗,被顾全武阵斩数千,可也还有两万上下,这还没算随军民夫。
而且这会儿汪同已经回过味儿来了,刘靖兵力不够,撑死了只有两三千人,否则怎么会只派三百人来夺取绩溪。
这么点人,如何能挡住陶雅的大军?
庄三儿看出他的担忧,安慰道:“监镇神机妙算,早有对策,我们只需守住绩溪半个月。半个月后,陶雅必定退兵!”
“果真?”
汪同将信将疑。
庄三儿嗤笑道:“我等又不是痴儿,若无对策,孤守绩溪岂不是白白送死?”
对啊!
这番话让汪同双眼一亮,同时心头有了希望。
半个月,只要能守军半个月,陶雅就会退兵。
……
……
牙城。
刺史府。
婴儿啼哭之声,不断在后院回荡。
一名貌美的小妇人怀抱着婴儿,神色焦急中夹杂着心疼,不断微微抖动,口中哄着:“虎儿乖,虎儿不哭,阿娘在。”
然而,怀中的婴儿却不买账,依旧扯着嗓子大声啼哭。
就在这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
小妇人打眼望去,只见一道高大英武的身影,龙行虎步穿过垂花门,迈进后院。
男子身着黑漆重甲,没有佩戴兜鍪,显露出一张俊美的脸庞。
小妇人先是一愣,旋即赶忙挪开视线。
城中刚刚安定,不排除有没抓到的守军潜伏,所以刘靖这两天都是穿着山纹甲。
反正几十斤重的山纹甲对他而言算不得什么。
刘靖一路来到门前,顿住脚步,朝着小妇人拱了拱手:“陶夫人。”
这位小妇人,正是陶敬昭的妻子。
陶雅中年丧妻,并未续弦,膝下两个儿子,长子陶敬昭在军中任职,次子陶敬宣则在扬州求学。
说是求学,实际上就是质子。
不止是陶雅,各州刺史皆是如此。
刘靖占了歙县后,除开抄没一应官员的家产之外,并未对其亲眷如何,只是将她们软禁起来,不得外出。
“张氏见过将军。”
小妇人微微屈膝,行了个万福。
刘靖站在门外,隔着一道门问道:“不知陶夫人寻本官何事?”
小妇人哀求道:“犬子哭嚎不止,脸色涨红,许是病了,恳请将军寻大夫前来诊治,大恩大德,张氏没齿难忘。”
“好说。”
刘靖微微一笑,转头道:“去请大夫来。”
“得令!”
狗子应了一声,转身便走。
小妇人一愣,没想到刘靖竟这般好说话,她甚至已经做好了被对方欺辱的准备。
见她这副表情,刘靖含笑道:“祸不及家人,本官虽占了歙州,但对陶刺史素来敬仰。待过阵子,便送陶夫人出城,与家人团聚。这段时日,委屈陶夫人在府中住着。”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他与陶雅又没有深仇大恨,没必要杀人全家。
今日是仇敌,往后未必没有合作的机会。
所以,没必要把路走死。
小妇人神色真挚地感激道:“将军仁德。”
这两日她提心吊胆,一夜三惊,如今得了刘靖的保证,总算可以睡个安生觉了。
不多时,狗子便领着一名老大夫来了。
一番诊断后,老大夫在婴儿肚子上揉按了一阵,婴儿便奇迹般的止住了哭声,随后又开了几服药,交代一番事宜后,就离去了。
“若无事,本官就先走了。”
刘靖说罢,转身离去。
回到公廨之中,迎面就撞上快马赶回来的余丰年。
“监镇,绩溪县拿下了!”余丰年兴奋道。
“干得不错。”
刘靖微微一笑。
余丰年说道:“稍后俺便要赶回去,监镇可有交代?”
刘靖收敛笑意,正色道:“你告诉庄三儿,五日后,我会安排八百援兵赶往绩溪县,只有这八百人,后续不会有增兵,接下来就全靠他们自己了。半个月,只需守住半个月,钱镠的援军就会赶来,陶雅担心腹背受敌,必定会退兵。”
陶雅兵力占优,在摸清绩溪的兵力后,不排除他会分出一部分兵力攻打绩溪,自己率大军直奔歙县。
所以,八百人已经是刘靖的极限了。
“俺记下了!”
余丰年郑重地点点头。
待到余丰年离去,狗子忍不住问道:“监镇,假如钱镠不来驰援咱们呢?”
刘靖挑了挑眉:“那咱们就只有跑路了。”
该谋划的,他都已经谋划了。
假如因为各种意外,钱镠的援军并没有来,那刘靖也没办法。
成大事者,能力固然重要,气运也同样重要。
半个月,一个月还能勉强坚持,但想长时间坚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城中百姓虽多,但跟他刘靖并非一条心,不可能同仇敌忾帮他守城,逼急了的话,有人煽动,反而会引发暴乱。
若是援军不来,说明刘靖气运未到,只能跑路,蛰伏静待下一次机缘。
夕阳西斜。
一名士兵拎着食盒走进大堂。
狗子接过食盒,从中取出两碟小菜,外加两海碗米饭,放在堂案之上。
刚刚端起碗,扒拉一口饭,就见吴鹤年迈步走进大堂。
刘靖招呼道:“可用过饭了,没吃一起吃。”
“好。”
吴鹤年也不矫情,迈步上前,端起一碗饭便刨了两口。
显然,他也是饿坏了。
半碗饭下肚后,吴鹤年开口道:“监镇,您的法子不太行啊,今日属下在各坊市转悠了一圈,没有一个青壮参军。”
“无妨!”
刘靖毫不在意地摆摆手。
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会儿百姓家中还有存粮,等过上两日,饿肚子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来参军。
吴鹤年是个聪明人,稍稍愣了愣,便想通了事情的关节所在。
解决了一桩心事,他大口扒拉着饭。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611/2398941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