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 第187章 前倨后恭

第187章 前倨后恭


“咳咳。”

见钟匡时失态,陈象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道:“这些不过是你主的猜测,楚王与吴王皆是一代英豪,岂能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定会出兵驰援,有他们牵制,杨吴大军看似来势汹汹,实则虚张声势,持续不了多久,你主所言,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

钟匡时收敛心神,附和一声:“不错!”

余丰年笑而不语,来之前,刺史已经交代过了,江西局势已经站在悬崖边上,往后半步,就会跌落深渊。

钱镠有心无力,刚刚夺下睦、衢、婺三州,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治理,此外还需安排一部分兵力镇守,以防杨吴残留势力作乱。

而马殷则是鞭长莫及,湖南岳州与江州之间还隔着鄂州,即便真派兵驰援,钟匡时敢放马殷麾下大军入鄂州吗?

不怕马殷玩一手假道伐虢,趁机占了鄂州?

这年头,可没人跟你讲什么道义。

求援马殷,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不过是为了给杨吴压力罢了。

短暂的沉默过后,陈象问道:“刘刺史有何良策?”

余丰年朗声道:“我家刺史有意与南平王交好,歙州兵马虽不过万,却皆是能征善战之士。”

闻言,钟匡时心下一喜,可旋即又皱眉道:“你主虚防备吴王与杨吴,能驰援多少兵马?”

顶天了三四千。

这么点兵力,对他而言,属实是不止渴。

余丰年摇摇头,说道:“我主不打算派兵驰援洪州,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杨吴六万大军,外加随军民夫,只有十几万之众,所需粮草乃是一笔天文数字,而歙州紧邻宣州,可四处出兵,袭扰杨吴粮道。前线杨吴大军缺兵少粮,自然士气低落,所发挥的用处,足以抵得上三万大军!”

歙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三战之地,整个北边都紧挨着宣州。

可以从多处地段与方向,对杨吴漫长的粮草补给线动手。

若遇强敌,也不必担心,往黄山山脉里一钻就行,杨吴敢追吗?

从来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杨吴防范的再好,总有疏忽的时候。

况且,小规模野战,杨吴未必是走精兵路线的刘靖对手。

杨吴此次对江西动手,于刘靖而言,正是一次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必须要捞够好处!

不得不说,这一席话,让钟匡时与陈象二人心动了。

粮草,至关重要。

纵然杨吴不止一条粮草补给线,可若能废掉其中一条,也能极大的减缓自身压力。

念及此处,钟匡时朗声笑道:“哈哈,本王听闻刘刺史乃少年英豪,神往已久,早就想结交一番,前几日本打算遣使祝贺,不曾想遇上了这档子事儿。”

前据而后恭,态度转变之快,令人惊叹。

不过还稍显稚嫩,因而有些生硬。

跟在钟传身边这么久,钟匡时多多少少学会了一些上位者的技巧。

余丰年回道:“俺家刺史也时常说,诸王子嗣之中,唯南平王最为出挑,余者远不如矣。”

真诚的语气,再配上他那副天生的憨厚面孔,让人信服。

用刘靖的话来说,余丰年这小子,天生就是干探子的料。

果然,这番话听得钟匡时心花怒放,喜上眉梢。

却见余丰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俺家刺史,还有一事相求。”

来了!

陈象心头一凛,他就知道刘靖不会如此好心,定然是有所求。

钟匡时张口便问:“何事?”

余丰年答道:“歙州少粮,陶雅此前出征睦州,本就将府库粮草带走了大半,前阵子退军之时,又将农田焚毁,劫掠百姓,致使夏收秋收无望,所以俺家刺史想向南平王借些粮食。”

这个借字,用的很好。

熟悉老刘家的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凭本事借的,为啥要还?

钟匡时也不是傻子,知晓这笔粮食多半是要不回来,但又不得不给,于是试探性的问道:“借多少?”

余丰年憨厚一笑:“不多,五十万石。”

“……”

钟匡时与陈象陷入沉默。

好家伙,五十万石还不多?

他刘靖怎么不要五百万石呢?

钟匡时瞥了眼陈象,见他比出一根手指,会意道:“去岁江西涝灾,加上此番动兵,本王也没多少粮食,最多可借给你家刺史五万石。”

这话就纯扯淡了。

江西乃是鱼米之乡,比两浙还要富庶一些,加上这些年钟传没有大规模用兵,不像钱镠,几乎连年与杨吴开战,所以粮食绝对囤积了不少。

余丰年立即叫起来屈:“非是俺家刺史贪得无厌,实在是歙州无粮,南平王胸怀广阔,急公好义,还请多借一些。”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在了十万石。

这还是有陈象在一旁隐晦的提醒,不然余丰年能把钟匡时给驾到天上去,到时候可就不止十万石了。

余丰年继续说道:“此外还有一事。”

还有?

钟匡时眼角抽了抽,硬着头皮问道:“还有何事?”

余丰年说道:“俺家刺史欲与南平王结为友邻,互开商道,互通有无,不知南平王意下如何?”

“此事本王允了!”

一听只是通商,钟匡时暗自松了口气,大手一挥应下。

又商议了一番运粮路线以及确切时间后,余丰年这才告退。

目送余丰年离去,钟匡时神色凝重道:“本王倒是小瞧了这刘靖,竟有如此眼光。”

将他此刻的处境,分析的丝毫不差。

以至于,他方才竟生出一种被扒光了衣服一般的错觉。

陈象说道:“此子能在杨吴手中硬生生咬下歙州,且站稳脚跟,绝非易与之辈,大王切莫小看天下英豪。歙州乃战略要地,与其交好,得其相助,对大王有益无害。”

钟匡时郑重地点点头:“本王省的。”

见状,陈象老怀宽慰。

先王对他有知遇之恩,临终托孤,他就是拼了老命,也要帮大王守住基业。

好在大王虽年少,且有不少缺点,可却能听得进谏言,对自己也算敬重。

……

……

“杀啊!!!”

震天的喊杀声,不断在城池上空回荡。

庄二瘫坐在城楼中,大口大口喘息,愣愣地看着城楼外厮杀的梁军与魏博牙兵,面露苦笑。

这他娘的……

这趟北上之旅,比他先前预想的还要坎坷。

一路上的山贼水匪就不用说了,光是伪装成匪寇的官兵,就遇到了五六波。

此中艰辛,不足道哉。

若非庄二经验丰富,早就死在半途了。

可即便如此,人手也折损的七七八八,等好不容易到了魏博镇,算上他在内,只剩下三人。

然而,刚刚进入魏州朝城县地界,就爆发了战事。

朱温以协助攻打幽州名义,将一万八千魏博牙兵调走,紧接着罗绍威屠戮魏县郡留守牙军,控制魏县郡,朱温亲率大军征讨魏博镇,与罗绍威里应外合。

由于大部分牙兵被调走攻打幽州,魏博镇内守备空虚。

朱温势如破竹,短短十日时间,便攻克相州、卫州,眼下正在三面合围魏州。

庄二被拉了壮丁,强征入伍。

“紧赶慢赶,到底还是慢了一步。”

念及此处,庄二嘴角的苦涩更浓了。

早在去岁,监镇就与他们兄弟说过,罗绍威与朱温可能近期就要对魏博牙兵动手。

本以为应该能赶在朱温他们动手之前,赶到魏博镇,接走亲眷,顺带再为监镇招募一批牙兵,谁曾想计划赶不上变化。

一旁的田羊问道:“二哥,眼下该怎么办?”

庄二面露茫然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田羊语气懊悔道:“唉,早知便不来了,监镇和三哥打下了歙州,如今还不知有多畅快。”

监镇夺取歙州,是他们刚入魏博镇时听到的消息。

这让他们欣喜若狂,倍受鼓舞。

“现在说这些有甚用。”

庄二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道:“魏县的亲眷怕是难逃罗绍威毒手,眼下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脱困,带一帮人回歙州。”

亲眷是来不及救了,回歙州才是正理。

况且大老远千辛万苦的回来,总不能白跑一趟,弟兄们也不能白死,总得带些人回去,否则如何向监镇,向死去的弟兄们交代?

田羊一喜:“二哥有路子?”

庄二低声道:“朝城牙将李有金与俺虽不相熟,但以前也见过几面,不管怎样总要试一试。”

“那还等甚,现在就去。”

田羊蹭一下站起身,兴冲冲的说道。

“给老子坐下。”

庄二一把将他拉着重新坐下,呵斥道:“急个甚?要说也不是眼下说,得再过阵子。”

田羊瞪大眼睛,不解道:“为何?梁军攻势凶猛,再过阵子,能否守住县城都不晓得,届时就晚了。”

庄二小声说道:“就是要等到那个时候,否则人家凭什么跟你去歙州?”

闻言,田羊先是一愣,旋即恍然大悟。

是的,眼下朝城县抵抗顽强,完全是因为心怀希望,觉得只要在外攻打幽州的一万八千精锐牙兵得知消息,就会立刻赶回来驰援。

庄二嗤笑一声:“他们也不想想,朱温这等枭雄,手段何其高明,既然动手,说明早就做好了万全之策,会让那一万八千牙兵回来?”

保不准朱温早就跟幽州商议好了,此番攻打幽州,可能就是针对魏博牙兵设的一个局,届时前后夹击之下,一万八千魏博牙兵最终的下场,就是埋骨他乡。

“二哥高明。”

田羊竖起大拇指。

庄二叮嘱道:“少他娘的拍马屁,你跟病秧子两个仔细些,别凭白送了性命。”

田羊拍着胸脯保证道:“二哥宽心,俺晓得。”

都是老兵了,经验丰富,又是守城一方,一心想保命的话,还真不容易死。

当然了,事无绝对,战场之上谁都说不准,万一走霉运,被一只流矢正巧射中眼睛,又或是被投石车迎面砸中。

……

……

七月初五。

昱岭关关门大开,一支车队在百余卫兵的护送下,缓缓驶入昱岭关。

卫兵人数虽不多,却各个身高体壮,气息彪悍。

身着银白明光铠,在烈日照耀下,耀眼夺目,如天兵天将。

然而关墙之上,有经验的士兵一眼就看出,兵是精锐,不过身上的明光铠却都是样子货。

除开胸前两个锃亮的大铁片之外,其余都是纸扎的。

这种明光铠属于礼器,专门给不懂行的百姓看。

车队不算长,前前后后只有十来辆,中间一辆马车无比奢华,阵阵香风自车厢中弥漫开来。

恰在这时,马车一侧车帘掀起,露出半张俏脸,远黛眉下,一双勾魂夺魄的狐狸眼回望来时路,眼神复杂。

随着车队驶入关内,关门渐渐合上。

车帘落下,似有无声的叹息。

马车从外看并不大,然内里空间却极为广阔,地上铺设有名贵的羊毛地毯,踩在上头如坠云端。内饰同样奢华,镶金嵌银,顶端之上还镶有十一八颗大小一致的夜明珠,若是夜晚,即便不点灯烛,仅靠夜明珠的光芒也能目视。

一名少女身着天青色嫁衣,手持一柄合欢扇,端坐在软榻中央。

正是永茗郡主。

在她左右,还各坐着一名贴身婢女。

左边的婢女年岁稍大一些,十八九岁的样子,模样清秀,见自家郡主眼带忧愁,不由劝道:“郡主何必忧愁,听闻刘刺史相貌俊美,便是那潘安也比不上,尚未及冠,便能闯下如此基业,乃少年英豪,与郡主是天作之合。”

“对哩。”

右边的婢女却只有十四五,稚气未脱,附和着点头道:“总比嫁给那些老头子好。”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611/239893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