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秦朝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 第109章 《史记·云宏逸列传》

第109章 《史记·云宏逸列传》


云梦侯云宏逸者,南郡安陆人也,其先世不可考。始为秦时隶臣,筑陵于骊山。

当是时,骊山大疫,刑徒死者日以百计。宏逸以草药活人,稍得吏长之青眼。后,秦百将李虎巡工地,为滚石所伤,腿骨尽碎,诸医工束手。宏逸自荐,以“接骨续筋”之术治之,断骨复合,遂能复行。虎大喜,遂上书为其脱隶籍,得拜公士。此乃宏逸发迹之始也。

秦王政末年,大兴兵伐楚,王翦将六十万众。宏逸以医者从,属李虎部曲,南下伐楚。是时军中多疾,创者众,然多溃腐而死。宏逸乃立新法,令军士以沸水、醋浆净其伤创,所活者不可以数计。又善解楚之毒箭,为军中所恃。王翦闻其能,召而见之,奇其对答,遂拜为军中主医,总领医事。及寿春既破,大疫将起,宏逸请于王翦,得其令,乃率医工以石灰、沸水遍洒全城,终不至大疫。王翦大奇之,上奏于秦王,称其有“活军之大功”。

及归咸阳,拜为药丞。是时,秦用李斯,以法为教,吏治甚严。宏逸闭门不纳,非公事不与百官交,唯终日于署中考订药典。然始皇好神仙之事,方士徐福等以丹药得幸于上。宏逸知其方多用金石,有大毒,乃密录之,藏于私。及秦焚《诗》《书》,坑术士于咸阳,天下学者皆为之震恐。宏逸乃说太医令张景,以“医卜同源,当辨其真伪”为由,请收诸子之书于太医署。李斯许之。于是,百家之言,赖其智多有存者。

及秦亡,天下大乱,宏逸乃归故里云梦,开医馆,活人甚众。时楚汉方争,宏逸阴以家资助汉王。汉王德之,数招不应。后汉王西入武关,兵至函谷,秦军拒之。汉王纳张良之策,遣使召之。宏逸至,单骑入关说秦将,秦将遂降。复入咸阳,说秦王子婴曰:“秦已病入膏肓,不可复治。今顺天应人,尚可存宗庙。”婴纳其言,卒素车白马,降于灞上。汉王不战而得关中,宏逸之功也。

后汉王遣韩信定三秦,水淹废丘,围雍王章邯。宏逸在楚,闻信欲水灌之,遣使遗书于信,言:“水退尸腐,必生大疫。”并献防疫之法及药材、石灰等物。信纳其言。及城破,军中果无疾疫。信以此益奇宏逸之能。

及汉王还定三秦,宏逸遂率其族人、弟子、部曲,备车数百乘,载钱粮、药材,北向归汉。汉王闻之大喜,自率群臣迎于栎阳城外三十里。见宏逸,与共载,执礼甚恭,如待上卿。乃拜宏逸为汉军大医令,军中医事,悉决于宏逸。

汉二年,汉王率诸侯伐楚,入彭城。项王自齐以三万精骑,击汉军五十六万,汉军大败,士卒溃散,死者十余万。先是时,汉军东出,宏逸言于丞相何曰:“大军深入,后路必虚,请置医营于荥阳,以备不测。”何纳其言。及汉军败,士卒西走,沿途伤者皆为医营所收,经其诊治,得活者数万,汉军之根基赖此以存。高帝归,见其状大喜,于诸将前言曰:“君活我将士,安我军心,此功不下萧何!”

后,高帝于广武为楚军伏弩所伤,矢贯其胸,群医束手。宏逸摒退左右,独自施救,出则血止帝醒。其术,世人莫能知也。自此,帝于医事,唯宏逸之言是听。

天下既定,高帝于定陶称帝,大封功臣。宏逸以医者之功,受封“云梦侯”,位次八十一。是时,高帝已忌淮阴侯等诸将。宏逸于宴上察帝意,乃进言曰:“臣之愿,唯修医典以传后学,于军国之事,无所知也。”遂终日不复言兵政。高帝甚悦。

汉室既立,朝仪初建。宏逸任太医令之职,总领天下医事。随即上《医政三策》:一曰普查郡县之疾,绘“疫情图”;二曰征辟天下名医,合撰《汉医方》;三曰“于郡国皆设医官,由太医署考之、遣之,以达政令,以报疾疫”。高帝与丞相何皆以为然,准其施行。

高帝七年,白登之围,高帝为匈奴所困,京师震动。太子盈仁弱,大惊而病。吕后召宏逸入宫。宏逸进“安神”之策,使太子侍疾,以固其位。

高帝十一年,淮阴、梁王皆被诛,功臣人人自危。宏逸乃杜门谢客,倾其家资,率太医署诸弟子,壹意于编撰医典。

孝惠帝二年,关中大旱,蝗灾大作,民多疾疫。宏逸乃上书言大疫将至,请先为之备。帝许之。宏逸乃遣其弟子,散家财,合官府之力,设防疫之所,施洁净之法,活民甚众,终不至大疫。

至孝惠帝崩,高后称制,《汉医方》乃成。其书考天下之药,正其名,一度量,使医者有法可依,不复混乱。书成之后,宏逸遂以“大典已成,年老体衰”为由告老。高后感其功,亦彰其德,准其所请,加“太子太傅”,荣养故里。

高后三年,宏逸薨于安陆,年六十三。讯闻于长安,高后罢朝三日,以国公之礼厚葬。太常议,以其“德美信实,清白守节”,谥曰“贞”。及葬,朝中公卿列侯,绛、曲周、汝阴、滕之属,皆亲往或遣子致哀。其哀荣之盛,汉初莫能及者。

子承代侯,立二十八年卒,谥为懿侯。子和代侯,立十七年卒,谥为敬侯。子安代侯,立二十三年卒,谥为穆侯。子平代侯,立十六年卒,谥为康侯。子望代侯,征和二年中,望坐太子死,国除。

太史公曰:

余尝览《汉医方》,又闻云梦旧事,深感云梦侯之为人。其起于隶臣,以医术显。当楚汉之争,天下涂炭,其活人以万计,使汉军不因疾疫而溃,功莫大焉。及天下定,又撰医方,立医官,其泽及于后世,可谓仁心仁术之至也。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9892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