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秦朝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 第129章 昌邑之乱

第129章 昌邑之乱


昭帝的丧钟,在长安城上空回荡了整整七日。

那悠长而沉重的声音,仿佛是为一个时代,奏响了送葬的哀曲。

未央宫内外,一片缟素。

帝国的权力中枢,在失去君主之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令人窒息的静默之中。

所有的目光,无论明暗,都聚焦在了同一个人身上——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而云毅,则被不闻不问地“遗忘”在了那座偏殿之内。

每日三餐,有人准时送来,除此之外,再无人踏足。他像是被这场滔天巨浪暂时抛到了一个安全的孤岛上,却也清楚地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

他没有焦虑,也没有妄动。

他只是静静地读书,调息,将自己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中耗损的心神,一点点地弥补回来。

同时,他的大脑,却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运转,推演着宫墙之外那场决定帝国命运的博弈。

“宿主,根据最新情报,霍光集团的核心会议,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系统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目前,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主要有二人。其一,广陵王刘胥,武帝之子,为人悍勇,然‘有罪过,先帝所不用’。其二,昌邑王刘贺,武帝之孙,年十八,颇受长公主青睐。”

“不,还有第三个。”云毅在意识里平静地补充。

“……你是说刘病已?”系统沉默了一瞬,“根据我的推演,他被选中的概率,低于万分之一。巫蛊之祸的阴影,是他身上永远无法洗去的烙印。霍光求稳,绝不会选择一个如此巨大的政治风险。”

“我知道。”云毅缓缓睁开眼,看向窗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霍光不会选他。但他最终,还是会坐上那个位子。历史的惯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他要做的,不是去对抗这股惯性,而是看清它的流向,然后,在最关键的节点,轻轻地,推上一把。

第四日,偏殿的门,终于被推开了。

来人不是宦官,也不是禁卫,而是霍光本人。

他依旧穿着那一身素色的朝服,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情绪,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睛里,似乎凝聚着几日未眠的疲惫与决断之后的冷硬。

“歇得如何?”他没有坐下,只是居高临下地看着云毅,声音平淡。

“托大将军与陛下洪福,尚可。”云毅起身,恭敬地垂首。

“陛下……”霍光咀嚼着这两个字,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旋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陛下崩前,曾召见过你?”

“是。”

“他与你说了什么?”霍光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压力。

云毅心中一凛,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他的每一个回答,都将决定他与刘询的未来。他抬起头,迎着霍光的目光,神情诚恳而坦然。

“陛下自知大限将至,召臣入内,不过是想从臣这里,求一个心安。”云毅斟酌着词句,将实情与对自己最有利的说法巧妙地结合起来,“陛下说,他这一生,身不由己,如今将死,只望天下能安,社稷能稳。他……他还告诫臣,医者本分,在于治病救人,切不可妄议朝政,更不可因一时之功,而生不臣之心。”

霍光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他只是用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云毅,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撒谎的痕迹。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陛下仁德,可惜天不假年。”

他移开目光,负手走到窗前,留给云毅一个沉默的背影。

“云毅,你为陛下‘破腹取痈’,虽未能挽回天命,但此术,惊世骇俗,功不可没。老夫,会上书太后,为你请赏。待国丧之后,你便出宫去吧。”

“谢大将军。”云毅心中巨石落地,他知道,自己这一关,算是过了。

霍光没有再回头,只是平淡地说道:“至于你的那位朋友,刘病已。老夫亦会派人照拂一二,让他安稳度日,也算是……全了先帝的一点骨肉之情。”

安稳度日。

这四个字,既是承诺,也是警告。它意味着,只要刘病已安分守己,便可活命。

但若是敢有任何非分之想,霍光随时可以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臣,代病已兄,谢过大将军隆恩。”云毅深深一拜。

霍光没有再应声,迈步离开了偏殿。

当那扇沉重的殿门被重新关上时,云毅才缓缓直起身,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后背,已是一片冰凉的冷汗。

“宿主,恭喜你,暂时安全了。”系统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戏谑,“霍光选择了昌邑王刘贺。”

云毅的嘴角,勾起一抹无人能懂的微笑。

“我知道。”他低声自语,“大戏,这才刚刚开始。”

五日后,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昌邑国出发,日夜兼程,奔赴长安。

这支队伍,本该是庄严肃穆的奔丧之师。

然而,事实却截然不同。

为首的昌邑王刘贺,乘坐在一辆宽大的马车之内,根本没有半分哀戚之色。

车队之中,不仅有他的臣子、护卫,甚至还夹杂着他平日里最宠幸的乐师、倡优,足足两百余人。

队伍行至济阳,刘贺嫌车马太慢,竟命人沿途抢掠民女,纳入车中取乐。

行至弘农,更是为了观看一场斗鸡,而公然驻留,耽误行程。

这些荒唐的行径,如同雪片一般,由沿途的郡县官员,快马加鞭地送往长安,呈到了霍光的案头。

长公主府中。

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鄂邑盖长公主看着密报上的内容,气得浑身发抖,一张保养得宜的脸涨得通红。

“混账!简直是混账!”她将手中的竹简狠狠地摔在地上,“国丧期间,他……他竟然做出此等禽兽不如之事!这哪里是来继承大统,分明是来祸乱我大汉江山的!”

她当初之所以力挺刘贺,一是看重他武帝之孙的“正统”身份,二是被他过往在昌邑的“小聪明”所蒙蔽。如今,滤镜破碎,现实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殿下息怒。”一旁的长信宫詹事,也是霍光的心腹田延年,躬身劝道,“或许……或许是昌邑王年轻,初闻大宝将至,一时得意忘形了些。待到了长安,有大将军和殿下您亲自教导,想必会有所收敛。”

这话,连他自己说出来都觉得底气不足。

果然,没过多久,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传来了。

昌邑王刘贺的车队,终于抵达了长安城东门。

按礼制,奔丧的储君,当望见京城城楼之时,便应下车,素服跪拜,痛哭流涕,以表哀思。

然而刘贺,竟稳坐车中,对前来迎接的宗正和百官视若无睹,只派身边的小吏传话:“吾喉中痛,不能哭!”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9892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