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秦朝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 第158章 盐铁新议

第158章 盐铁新议


地节三年,夏。

长安的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朝堂之上的气氛,也如同这天气一般,在经历了数月的平静之后,再次变得焦灼。

起因是一道奏疏——一道由云梦侯、太医令云毅亲笔书写,并呈递到御座之上的奏疏。

奏疏的内容只有四个字:《盐铁新议》。

当这四个字在朝堂之上被侍中念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屏住了呼吸。

盐铁!这是自孝武皇帝桑弘羊变法以来,大汉帝国最敏感、也最核心的经济命脉。

盐,国之大业;铁,农战之本。

孝武皇帝将此二者收归官营,设立盐铁官署,行专卖之法。

此举极大地充盈了国库,为北击匈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

但也因此,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盐铁之议”:儒家之臣认为此乃“与民争利”,伤及国本;而法家之臣则认为此乃“强国之基”,不容动摇。

这场争论,在昭帝朝的“盐铁会议”上达到了顶峰。

虽然最终不了了之,但“盐铁官营”这条国策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更重要的是,这背后早已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巨大的利益集团。

那些由朝廷委派的盐官、铁官,大多都是由勋贵、外戚子弟担任。

他们依靠着手中垄断的权力上下其手,大发国难财:炼出来的铁器质次价高,贩卖的官盐苦涩昂贵。

百姓怨声载道,而真正的利润,却源源不断地流入了这些利益集团的私库之中。

其中最大的获利者,便是此前的霍氏一族。

那些依附于霍家、或是本身就出身豪强的盐铁官吏,依旧牢牢地把持着这个利润最丰厚的领域。

而现在,云毅——这个刚刚在朝堂之上站稳了脚跟的年轻人——竟然想动这块最硬的骨头?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云毅。

云毅今日穿着一身云梦侯的朝服。

他的身形依旧显得有些单薄,但站在那里,却如同一杆标枪,笔直且锋利。

“云梦侯。”御座之上,刘询开口了,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这道奏疏,朕看了。只是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你且当着众卿之面,详细说说。”

“臣遵旨。”云毅躬身一揖,然后直起身,面向百官,“启禀陛下,启禀诸位大人。”他的声音清朗而有力,“臣这份《新议》,其核心并非要废除盐铁官营。恰恰相反,臣是要加强官营。”

此言一出,殿中响起了一片细微的议论声。

就连一些原本准备看好戏的老臣,也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云毅没有理会他们。他从怀中取出几卷竹简:“此乃臣这几月来,命人从全国各处盐铁官署调阅的账目。”他将竹简交给了身旁的侍中,由其分发给前排的几位重臣。

太仆魏相、御史大夫丙吉以及车骑将军张安世等人都拿到了一份。

“诸位请看。”云毅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以河东郡安邑盐池为例。官署所载,去年一年产盐五十万石,上缴国库之利,不过钱三千万。然,臣亦派人暗中查访:安邑盐池周边百姓所用之盐,其价竟比官署出价高出三倍有余!而这些盐,大多皆是从一些与官署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谓‘盐商’手中流出。五十万石盐,三千万的利……诸位大人,你们难道不觉得,这其中的账目,有些可笑吗?”

他这番话说得毫不留情。

殿中几名出身河东、或是与盐铁官署有旧的官员,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再看蜀郡铁官。”云毅继续道,“官署之铁器、农具,粗制滥造,不堪使用。百姓宁可花高价去购买那些私铸的铁器,也不愿用官府之物。敢问,我大汉之铁官,设立之初,难道就是为了造一堆无人愿用的废铜烂铁吗?这,便是臣以为如今盐铁之政最大的弊病所在:官府大包大揽,从开采到冶炼、到运输、到贩卖,无一不包。管得太多,管得太细,反而处处都是漏洞,处处都滋生着腐败与低效。”

他的话,精准地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就连一些守旧派大臣,也不得不承认云毅说的是事实。

“那……依云梦侯之见,当如何?”丞相魏相沉声问道。

“分离。”云毅吐出了两个字,“将权力与事务彻底分离。臣之新议,其核心有三。”他伸出三根手指:

“其一,朝廷必须也只须掌握两样东西——盐铁的‘定价权’与最终的‘专卖权’。也就是说,这天下的盐和铁,卖多少钱一石、多少钱一斤,得由朝廷说了算。而最终能合法贩卖盐铁的,也只能是朝廷指定的官商。”

“其二,将中间的所有环节全部放开。从矿山的开采,到盐池的熬煮,到铁矿的冶炼,再到将这些物资从产地运往全国各地的运输环节……所有这些,皆不再由官府亲力亲为,而是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外包给天下的民间商贾。谁出的价高,谁炼出的铁好,谁运得又快又稳,那这桩生意,便给谁做。”

“其三,设立独立的‘盐铁监察御史’。此御史不归地方管辖,直接对丞相府与陛下负责。其职责只有一个——便是监督那些中标的商贾与地方的盐铁官吏,严防官商勾结,欺上瞒下。若有违者,一经查实,不仅要没收其所有家产,主犯更要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云毅的这套“方案”,清晰完整,且逻辑严密。

它完全是一套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现代化的“政企分离”、“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

殿中的大臣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从未听过如此新奇、如此大胆的构想。

“宿主,你这套'PPP'模式玩得挺溜啊。”系统的声音在他脑中响起,“招标外包,政府监管。可以,这很二十一世纪。”

“这不是PPP。”云毅在意识里纠正道,“这叫摸着石头过河。先从最不重要的环节开始引入民间资本,激活市场,同时把最核心的定价权和监管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就在此时,一个尖锐的声音打破了殿中的沉寂:“臣反对!”出列的是光禄勋邓广汉,他便是当初被魏相“顶替”了太仆之位的那个霍光的老部下。

他看着云毅,眼中满是敌意:“云梦侯此议,看似新奇,实则是祸国之策!盐铁乃国之重器,岂能交予那些唯利是图的商贾之手?若他们为了牟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又当如何?若他们相互勾结,囤积居奇,扰乱市价,又当如何?更重要的是!”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孝武皇帝定下盐铁官营之策,乃是祖宗之法!云梦侯年纪轻轻,便欲推翻祖制,另搞一套。敢问侯爷,是何居心?!”

他这一番话,立刻引起了那些旧有利益集团的官员们的集体附和:

“邓大人所言极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商人重利,若将国之重器交予他们,无异于引狼入室!”

“云梦侯于医术一途登峰造极,然于治国一途却是一窍不通,误人误国啊!”

“请陛下三思!切不可听信此等夸夸其谈!”

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云逸看着他们,脸上却没有任何波澜。

待声音平息后,他缓缓开口道:“扁鹊曾说: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既然诸位认为我医术无双,那人我要救,国,我更要治!”

接着,他从怀中又取出了一卷早已备好的竹简:“陛下。”他对着御座之上的刘询躬身道,“臣知晓诸位大人心有疑虑,故臣斗胆,做了一份推演:若行新法,我大汉一年之盐铁税收,将会如何变化。”

他将那卷竹简呈了上去。

刘询展开竹简,只看了一眼,他的呼吸便猛地一滞!

那竹简之上,没有长篇大论,只有一排排清晰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上面详细地计算了,在新的模式下,仅仅是通过“竞标”环节,朝廷每年便能从各大盐池、铁矿收到多少承包金;又计算了,在杜绝了中间环节的贪腐之后,仅仅是“专卖”所获得的利润,又将比现在高出多少。

最后得出的一个总数,更是骇人听闻——

比现在高出,至少五倍!

五倍的国库收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可以多养活数万乃至十数万的军队!

意味着可以兴修更多的水利,开垦更多的良田!意味着他这个皇帝,想做的任何事,都将不再束手束脚!

“诸位,也看看吧。”刘询平复了一下心绪,将那份竹简递给了身旁的侍中。

竹简在魏相、丙吉、张安世等一众重臣手中传阅着。

每一个人看完之后,脸上的表情都凝固了。

他们都被那上面巨大的、充满了诱惑力的数字给深深地震撼了!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死寂。

之前那些高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官员们,此刻也说不出话来了。

在如此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任何“祖制”,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云毅看着他们,知道火候已经到了。

他缓缓开口,说出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

“陛下,臣以为,这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祖宗之法,只有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安乐的利国良策。变则通,通则久。请陛下……决断!”

说完,他便对着刘询深深一拜,不再多言。

刘询看着阶下神情各异的百官,又看了看那份由云毅亲手绘制的、充满了无限希望的“财政蓝图”。

他缓缓地,从御座之上站了起来。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帝王的威严与决断:“朕以为,云梦侯所议甚好。此事,便交由大司农与丞相府共同督办,即日施行!”

“退朝!”

说完,他便一甩袖袍,转身走入了后殿,留下满朝文武,以及一个……即将被彻底改变的大汉天下。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9892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