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被知青除名,我直接落户靠山屯 > 第145章 歪楼再歪楼

第145章 歪楼再歪楼


“是啊,咱也弄不来那么多砖瓦,就只能用石头盖房子了。

石头房子盖好了,那也是冬暖夏凉。”张红旗笑着说道。

“这倒是真的,不过你这房子的墙薄了可不行。”田会计附和的点点头。

“我打算按照五零墙来建房子。”张红旗道。

“五零墙,你这那是建房子啊?

你这是建碉堡!”赵队长惊讶道。

“我这房子,可没办法和碉堡比。

咱们屯子的土坯房,基本上都是五零墙吧?

还有些土坯房,更是六零墙。”张红旗不以为然的说道。

“你这可是石头房子。

以前胡财主家的房子,就是砖瓦房,他们家的墙也才四十公分厚。”廖队长道。

东北这边因为气温的原因,墙体都比较厚,不管是砖瓦房还是土坯房,墙体厚度都在四十到六十公分。

“真的假的?

四十公分的砖墙,能保暖?”张红旗笑着问道。

“人家家里有地龙、有火炕,还用担心不保暖?”田会计说道。

“我说老几位,咱们说收徒的事呢。

怎么变成房子了?”赵队长举起酒杯,对着众人招呼道。

“哈哈!”众人大笑起来。

纷纷举起酒杯,一仰脖喝了下去。

张红旗给大家倒上酒。

话题被赵队长拽了回来,大家又开始聊起张红旗收徒的事情。

大家都很高兴。

高兴的是张红旗收徒,但又不是收徒本身。

而是张红旗收了徒弟,就意味着准备在靠山屯扎根。

别看之前张红旗在靠山屯落户,那代表不了什么。

这一个多月,赵队长他们也都看出来了,张红旗的医术,为人处事。

在赵队长他们眼里,张红旗落户靠山屯,那也只是暂时的。

以后肯定要走。

他们靠山屯太小,容不下真龙。

而现在,张红旗收了四个徒弟,那代表着,张红旗短时间肯定不会走了。

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心里,收徒可不是儿戏。

那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有道是三年访师,三年访徒,意思就是经过三年的考察,才能正式收徒。

磕头的徒弟,那可是相当于儿女一样。

几杯酒下肚后,张红旗突然想起来什么,好奇的问道:“赵队长,咱们屯子不是有学校吗?怎么,我看咱们屯子的那些孩子,到处乱跑。

都没上学?”

“唉,不说这个我还不发愁。

咱们屯子有学校不假,可是只有初小。

到了高小就要去公社那边上学。

可就是初小,也因为没有老师,办不下去。”赵队长自己闷了一杯酒,对着张红旗诉苦道。

“怎么会没老师?

对了,咱们靠山屯没有知青插队吗?”张红旗疑惑道。

“没有,咱们靠山屯没有插队知青。

不光咱们靠山屯,上河屯,下河屯也都没有。

谁让咱们靠着建设兵团呢。

这些年分过来的知青,全都分到了建设兵团的农场或者林场。”赵队长耐心解释道。

张红旗恍然,以前他一直没注意这个,现在才知道,靠山屯居然没有插队知青。

这个年代全国有四千万知青,但是,分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就不是那么多了。

并不是所有村子,都能分到知青。

像靠山屯,上河屯,下河屯这些生产队,人口比较少,又处在深山老林里。

加之,旁边靠着建设兵团的林场、农场,还有地方上的农场、林场。

直接把知青给消化了,所有,根本不会把知青分到靠山屯这种小生产队。

“赵队长,其实咱们屯子也不是没有识字的。

比如,胡美丽虽然是小业主成分,可人家识字,能写会算的。

教个初小,还是没有问题的。”张红旗笑着提醒道。

“这个……”

“成分好的,都是苦出身,大字不识几个。

要不是前几年,国家组织扫盲班,估计连名字都不会写。”张红旗笑道。

“你说的对,要不是扫盲班,咱们屯子百分之八十都不识字。”刘书记点点头。

“那些成分不好的,反而因为以前的家庭原因,大多数都识字。

连胡美丽都能写会算,那么其他人呢?

咱们屯子像胡美丽这样的,应该有一些吧?”张红旗笑着说道。

“红旗,你想说什么?”赵队长放下酒杯,定定的看着张红旗问道。

“赵队长,孩子是咱们的希望,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未来像自己一样,成为一个睁眼瞎。

你们完全可以让那些人,到学校里教书。

初小而已,也不需要多大文化。

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改造自己的机会。”张红旗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

张红旗说这个事,可不是心血来潮。

他早就知道,靠山屯的学校因为缺少老师放假了。

五丫、六丫都是上初小的时候,但是,都在家里待着。

以前张红旗不在意,现在收了徒弟,自然要为徒弟考虑。

他虽然可以教,但小学生活,也是一种经历。

“咱们屯子……”赵队长沉吟着,琢磨着靠山屯有什么人,可以当老师。

其实,赵队长因为自己的孙子还小,还没到上小学的年龄,所以并不是太上心。

不然,根本不用张红旗提醒。

“老赵,咱们屯子的老王头,是真正有文化的人。”廖队长提醒道。

“对,你不说我还真把老王头给忘了。

据说,以前老王头在小鬼子时期,当过鬼子的官。

后来,清算的时候,发现老王头虽然当过小鬼子的官。

但是,没有祸害过老百姓。

不过,这个老王头也是个聪明人,六十年代初的时候,主动跑到靠山屯来落户……”赵队长说到这里,没有继续说下来。

懂的人都懂。

老王头是真正的聪明人,小鬼子的时候,给鬼子干活,小日子过的不要太舒服。

解放后,日子应该也不错。

一看风头不好,主动跑到偏远农村山区落户。

反倒是,让他躲过了这场风暴。

“我看可以,老王头年龄大了,出工也赚不了多少工分。

让他去教屯子里的孩子,赚的工分也够养活他自己。”刘书记道。

“我赞成,老王头是真正的聪明人,也有学问。”田会计附和道。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45/240115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