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被知青除名,我直接落户靠山屯 > 第301章 知青的理想舞台

第301章 知青的理想舞台


北大荒的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

哪怕现在是四月份,也是一样。

一阵风刮过来,就会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

北大荒对庄稼最大的自然灾害就是冻雨和冰雹。

尤其是春夏交接的时候,庄稼刚刚冒头,一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

就会带来一场冻雨或者冰雹。

把庄稼冻死,砸烂。

张红旗这么做,也是为了预防突如其来的大雨。

反正他也不着急,开垦一片,就修一段挡土墙。

这样,即便是下大雨,也不怕。

忙活到傍晚,张红旗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已经开垦出来的几块梯田。

张红旗满是自豪感。

所谓的劳动后的疲倦,那都不是事。

张红旗在梦境世界里,看过一个片段。

或者说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段子。

一个农民偶然的机会,和几个有钱人聊天。

有钱人说,等再奋斗几年,就去农村,买个农家院,养点鸡鸭鹅狗猪,种点花草,春天挖野菜,夏天钓钓鱼,秋天扒包米,冬天扫扫雪,没事的时候约几个朋友斗斗地主,喝点小酒,吹吹牛皮!

农民撇撇嘴,你们说的,不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吗?

那还努力个屁。

此时想来,张红旗算是明白了两者的不同。

是心境的不同。

同样是开荒种地,靠山屯的社员,是为了活着。

为了一日三餐,为了老婆孩子的吃穿用度,不得不干。

而他,则不是为了活着,而是把这当成一种爱好。

是在享受这样的生活。

一种为了活着,哪怕生病了,累了,烦了,厌了,也不得不干活。

一种是自由的,今天开心了,去给庄稼翻翻土,拔拔草,浇浇水。

明天不开心了,就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

也不用担心,庄稼的收成不好。

而此时的张红旗就是这种情况。

他不缺这点蔬菜,干活就是一种享受。

享受着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转眼第二天,张红旗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课,才回到北山坡。

拿上自己的背包,sks步枪,穿上皮靴,皮裤。

离开靠山屯。

张红旗要去十八连。

这个季节,张红旗可不敢走荒原。

春天的荒原里隐藏着数不清的陷阱。

尤其是那些沼泽地,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

反倒是夏天的时候,虽然草木繁盛,荒原的草丛比人高。

但是,仔细看的话,还是能够看得出沼泽地。

所以,张红旗选择的道路是翻山。

靠山屯和十八连的直线距离不是很远,都能听到十八连的喇叭声。

可想而知。

但是,从荒原上走,就要绕路了,要远很多。

只是翻山越岭,路很不好走。

所以,冬天的时候,大家宁愿从荒原上绕路。

张红旗一直沿着山陵,向着十八连行进。

四月份的山风很大,仔细感受,还是能够从冷冽中感受到一丝丝暖意。

已经融化的腐殖土变的松软,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张红旗还是比较喜欢这些腐殖土,比走那些泥泞的山路要舒服很多。

山路陡峭,张红旗走的不快,但是每一步都很稳。

山陵两侧的灌木枝条上还挂着露水。

好在张红旗早有准备,专门穿了皮靴和皮裤。

皮裤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还有露珠凝成的水珠,顺着皮裤滑落。

隐藏在灌木丛中的山雀,被张红旗行走的动静,惊起。

扑棱着翅膀,飞向远处的高空。

还有野兔,快速从他前面的山路上跑过。

被惊动的野鸡,扑扇着翅膀,划过长空,落入不远处的灌木丛里。

张红旗没有动,甚至连背上的sks步枪的保险都没打开。

越往高处走,山风就越大。

直到抵达山顶,张红旗才站住脚,休息了一会。

扭头看向靠山屯,已经变成了火柴盒大小。

而十八连还看不到。

十八连还在前面的一座山的后面。

张红旗稍微休息了一下,顺着山陵下山。

这里也是一个山谷。

不算很大。

灌木丛很密集。

就在张红旗准备上山的时候,就听到不远处响起一阵悉索声。

扭头看过去,就看到一头傻狍子从一棵大树后面,探头探脑的看过来。

看着蠢萌蠢萌的傻狍子,张红旗没有摘枪。

只是看了一眼,就转身继续上山。

顺着山陵,  很快就抵达了山顶。

站在山顶,靠山屯已经看不见。

再看这边的十八连,依然是火柴盒大小的模样。

不过,这个火柴盒比靠山屯大很多。

也更加规整。

如果说靠山屯的布局像围棋棋盘。

星落分布在一片丘陵的山谷中。

虽然是山谷,但也只是和周围的丘陵相比而言的。

所以,靠山屯的房子很不规整,东一间,西一座。

而十八连坐落在,距离呼兰河并不是很远平原上。

整个连部横平竖直,很是规整。

一排排房子,整齐的像站军姿的士兵一样。

看着山下的十八连连部,张红旗满是自豪感。

因为,下面的场部,一砖一瓦都有他的参与。

从荒草湖阔中,一点一滴的开荒,除草,填平沟壑,最终建成现在的十八连  场部。

站在山顶,吹着山风,张红旗一时有些豪情万丈。

休息了好一会,才顺着山陵下山。

下了山,很快就到了十八连场部大门。

“红旗,你怎么有空过来?”看到张红旗,在门口站岗的王斌,上前问道。

“我是来求援的。”张红旗转头看向远处横平竖直的耕地。

那边是十八连的农场的耕地。

和十八连场部的房子一样,横平竖直的很规整。

一块块耕地中间,有着又平又直的田间小路。

田间小路两侧,还栽种着挺直的白桦树。

这些田间小路把耕地划分成,一块一块的,像豆腐块一样的耕地。

只能说,这个年代的知青,都是理想主义者。

而北大荒给了他们舞台,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虽然中间犯了很多错误。

最终的结果,是好的。

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就是所有知青的理想变现。

别说北大荒是转业军人的成果。

虽然北大荒垦荒军团是以转业军人为主干,搭建起来的。

但主力是五十多万知青。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45/237613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