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归顺
“今天咱给他们米,他们就叫官家;明天谁给得多,他们照样敢把赵字旗扔进湖里当破布。”
赵延庆皱眉:“那陛下还给他们官身?”
赵恒抬眼,终于笑了笑,那笑意不深,却透着一股骨子里的笃定。
“人心是会变的。”
“眼下他们不忠,是因为朝廷弱,他们觉得朝廷靠不住。”
“但以后呢?”他轻轻往香炉上一拨,炉灰落地,像是落了一子。
“等咱江防稳定,粮道疏通,两淮有驻军,江南商路一开,那时候朝廷发得出饷、养得起兵,有粮、有盐、有赏——他们还敢乱来?”
“真要哪天他们还不识时务——”他语气一顿,眼神微沉,“那咱也不是没打算过剥官还匪。”
“但如果这帮人将来真成了军中利刃,用得顺手,那咱就留着,养着,放在水上镇一镇那股匪气。”他语气平平地说着,“能打仗的刀,不嫌来历脏。”
赵延庆若有所思:“陛下这叫……养蛊?”
“不,是养狗。”赵恒瞥了他一眼,“咱现在手里还没刀,狗也好使。”
他起身走到帐门前,掀开帘子,外头夜风扑面,太湖的波光被月光映出一条银带,远处不知是哪家的渔火还在闪。
他看着那火,淡淡一笑。
“他们现在观望,那是他们的命数。”
“但往后只要咱的旗子不倒,米不绝,兵不散——他们迟早会站对地方。”
“人嘛,都是这德行。”
“等朝廷真强大了,白鱼寨不想跟也得跟。”
三日后,东风浩荡,朝廷船队过吴门入秦淮,沿岸百姓闻讯而来。
“官家来了——官家没走,是要定江南的根基!”最早是几个沿江的老汉站在堤头放声喊着。
后来是苏州盐场的工人停下活儿,拎着锄头赶来看热闹;
再后来,是镇江一带的逃兵、散卒、残军从草丛沟壑里冒出来,披着破甲、提着生锈刀,一边走一边打听:“真是赵官家南迁?不是又跑路?”
结果一到岸边,远远就看见官驾前那一面“建康行宫”的大旗。
旗上朱字鲜红,迎风一展如斩铁刀锋。
再一看水军列阵、兵马整肃、锦衣卫站得笔直,百姓看傻了,残军站住了。
这一日,建康城外。
宗泽身披旧甲,站在阅兵台前,一双老眼盯着下方列阵的军士,神情肃穆。
这些兵,有的是他从汴梁带出来的老兵,有的是路上打散的义军,有的是主动归顺的水寇头目、逃兵教头,但此时此刻,全都立得笔挺。
有义军头子拎着刀站在队尾,脸晒得黝黑,脖子上挂着破布绑的“赵”字旗。
“听说陛下是真打算在建康重起炉灶?”
“废话,不然他搬什么都城?你见过谁逃命带文武百官的?”
“要真能把这帮金狗子挡住……咱跟也不是不行。”
三日后,建康。
江水东去,古城初春时节,柳烟拂岸,远山如画。可如今,这画上却多了一笔朱红:
大宋皇帝赵恒,驻跸建康。
这一日,城中百姓方知——官家不是逃,是来扛天下的。
亥时未到,城门鼓声大作。随即东华门外,锦衣卫整队而立,四面高台上张起号旗。朱门金瓦下,赵恒一身便服披袍,亲登高台。风吹来,衣袂猎猎。
大司仪高声唱诏,六百军鼓一并擂动,声如雷鸣。
【诏曰——】
【靖康之变,国破家亡,朕负山河,不敢苟安。今驻跸建康,誓与百姓共生死、同休戚。】
【自即日起,以建康为行在,设六军、开募兵、筑新营、立盐仓、设粮屯,凡有抗金之志者,不问门第出身,皆可入伍、授职、封田。】
【庶人可封,百工可赏,义军可升,将卒可拜。愿与天下士民,共护山河。】
【钦此。】
诏书贴出,建康震动。
百姓挤破街巷来看圣旨,城南磨坊的掌柜带着儿子跑来看热闹,看完没说话,转头就把家里那杆锈了三年的猎枪翻了出来。
“我他娘的五十岁了,但金人若来,我也能砍一个。”
城北柴市的屠夫扛着刀冲进兵部设在城外的募兵营。
“我这刀用来杀猪,如今也能剁金贼!”
三日之内,募兵大营前人头攒动,不仅是建康城中的人,还从江宁、句容、溧水、甚至常州苏州一路赶来。
破甲断兵、流民苦卒、乡绅教书先生,连江南文人都有自发写对联贴在城门口:
“北顾靖康伤社稷,南图建业定乾坤。”
——这副对联贴出来没几天,就被完颜宗翰的人盯上了。
四月初五,金营汴梁。
营帐之内,风卷残烛,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宗翰披着一身铁甲坐在主位,脸色铁青,一封密报被他揉成一团,砸在案上。
“建康……”他咬着牙,“那赵恒当真立住了。”
宗望靠在一侧,手里翻着另一封书信,神情比宗翰冷静得多:“不止立住,他还真开始募兵、设屯、筹粮、修营了。”
“江南那边,看样子真要成气候了。”
宗翰眉头紧锁,额上青筋跳了跳:“大宋当真没人了吗?一群南人居然真跟着一个假皇帝跑了?”
宗望“哗啦”一声把信摊开,指着下边一行密语,“你说这赵恒不是赵桓弟弟,那他怎么连太庙旧臣都敢用?”
“宗昌那边,可是亲自写了三封奏书,誓称奉诏摄政,这帽子你不想认都难。”
宗翰冷哼一声,抬手将案前的盔甲“砰”一按:“他摄你娘的政。”
“这都什么局面了,大宋还有脸搞正统?”
“咱们辛辛苦苦拿下汴梁,他赵恒就这么一走了之?现在连南边都要分裂出去——你说他不是赵桓,可老百姓认了,他就是!”
宗望笑笑:“所以你想怎么办?”
“打呗。”宗翰眯起眼,“今年若不趁势南下,等他在江南扎下根,咱们再打可就不是打叛军,是打另一个朝廷了。”
宗望却摇了摇头。
“你这话没错,但也得看时机。”
宗翰眉头一挑:“什么意思?”
宗望手指轻点案上:“你别忘了,现在咱们还窝在汴梁。你看看这座城。”
“靖康之后,尸横遍野,户口一空,百姓心惶,咱们十万兵在这儿屯着,粮食呢?人心呢?谁替咱们看后路?”
宗翰眯起眼:“你不想打了?”
“不是不打。”宗望摇头,眼神沉了下来,“我是觉得,得换个打法。”
“赵恒那边摆明了要做事,民心开始跟了。”
“我们要真跟着他节奏走——你打他一刀,他就变成抗金英雄,你砍他一剑,他就说你是外族暴君。”
“说到底,他就是想逼我们进局。”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30/240289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