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武科护国
“陛下。”李纲上前一步,将诏草双手奉上,郑重道:“此乃明年春闱新制草稿,请陛下御览。”
赵恒点头,接过卷纸,展开。顿时屋内一时安静,只听纸张翻动的轻响。
他目光扫过每字每句,面上神色未有波动,片刻后才轻轻一笑:“不错。录士比例准以州县士子之数,酌情定取,利弊都顾得上,不拘南北,不限地域,也公平合理。”
他将诏书放回案上,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一扫,忽然一叹:“你们二位,真不负我托。此诏一出,南北士风定有变动。”
李纲肃然拱手:“是陛下谋远,臣等不过代笔。”
胡宏也跟着笑道:“说来惭愧,写了大半辈子文章,今日这一篇最是提气。”
赵恒含笑点头,忽而神色一敛,语气一转:“不过嘛。”
他手指轻点诏纸末尾那行字,缓缓开口:“只说文教,却不提武功,这就还是少了一味药。”
胡宏愣了一下:“陛下是指?”
赵恒站起身,“金人虽暂退,但何时卷土重来,无人敢言。我大宋边备未复,兵制旧弱,仅靠文士论政,终非长策。”
他说到这,顿了顿,忽而笑了一下,“只搞文科,不搞武科,等于一条腿走路。”
李纲目光一凝:“陛下是要设,武科?”
“不错。”赵恒语气坚定,“文武并举,才是真取士之道。”
胡宏皱了皱眉头,下意识道:“可朝中历来以文为本,武科不过附设,历年不过象征。今若突增其比,不惹人议论?”
赵恒神色淡定:“议论总是有的。但你们都明白,打赢一仗的,从来不是坐在殿上吵出来的那帮人。”
他说着,伸手推了案旁一份未封的折子:“这是岳飞那边送来的兵演折目。训练新法、重编军阵、器械战术改制,都在往前走。咱们若还坐在京城,单靠文卷评优来挑官员,那前线出事,谁来顶?”
李纲此刻已经听懂了赵恒的意思,低声问道:“陛下打算如何设武科?”
赵恒手指一敲案面:“科举加设武科一选,文武分榜,分途并用。”
“文考有文试,武考则分兵法、骑射、器械、阵图,择真有识兵韬者。中选之人,不直接入仕,送至三镇讲武司,三年磨炼,之后按其学绩与操练评比,由枢密院定去留、升迁。”
他说得极简明,逻辑清晰,甚至像是脑子里早已推演无数遍。
“从前武举流于形式,多是比力气、看箭法,出了考场就没人管了。我要的,不是那种武科。”
“我要设的是,能考兵书阵法、能识战局调兵的新武科。”
“优者予以荐拔,劣者遣归。如此几年之后,边军自然生血,官场亦得人。”
话说到这,赵恒望向二人,语气不重,却带着一种无可置疑的力量:“文能治政,武能护国。光靠读书,不够了。”
李纲与胡宏对视一眼,皆是神色凝重。
一炷香未过,胡宏率先抱拳:“陛下所谋,实非凡响。老夫老了,但这笔我还能写。”
说着,他走回案边,拂开诏纸,提笔润墨,口中轻念:“为全政体,广纳贤才,朝廷议定:自明年春闱起,文武并科,设武选以取通兵法、识阵图、善骑御、谙边事之士。其中选者,赴军镇修习战策,三载为期,分等录用,以固疆防。”
赵恒看着他落笔,面上不见喜怒,只在胡宏写完最后一个字时,轻轻吐出一句话:“这才是我赵恒想要的大宋。”
第二日,天光微亮,钟鼓齐鸣,宣德殿之内,御座在上,百官罗列,朝议正起。
“启奏陛下,”礼部尚书步广年率先出班,躬身道:“春闱在即,诏草既成,臣请陛下颁布旨意,令各州县学宫即日张榜传达,免误士子备考之时。”
赵恒坐于御座之上,神色平稳,缓缓点头:“礼部所议,朕已阅,条理尚可。但今日朝会,正要议的,不止是这文试一项。”
他话锋一转,朝堂微变,众官互视,纷纷侧耳。
赵恒抬手示意,内侍呈上诏书两道,一文一武。
“这第二道诏书,”他语气如常,却字字铿锵,“乃设武科之制,自明年起,文武并举,择通兵法、识边事、善骑御者,列入朝选。”
话音一落,殿内一瞬寂静。
宗泽在旁立着,闻言眸光一动,率先跨出一步,拱手作声:“老臣附议!大宋战未远,兵未强,百官能谋政,但更需有人能御敌。设武科,是正策。”
“宗帅说得好!”
接着是兵部侍郎田思训也出列:“以往武举流于皮相,射几箭、劈几刀就封官。如今既有新制,三年实练、择优为将,方得真材实用。”
一时间,朝中武将多有附和,言语不无激动。
“陛下此策,正中时弊。”
“兵荒马乱,不能尽靠文人撑天。”
“文科治世,武科护国,此言不虚!”
而此刻文臣之中,却也有人皱起眉头。就在赵恒目光扫过之时,只听一声低咳,吏部侍郎韩谏语不紧不慢道:
“陛下,设武科之意,臣不反对。但若并科同榜,是否有失文纲?百年来文为本,若骤然并重,朝纲是否生变?”
说这话时,目光还斜斜扫了史澜一眼。
这史澜,正是南方出身,历来主张文治为先,此刻却没有反驳,而是微笑上前一步,温声说道:
“陛下新政,臣等皆拜读过。此次文科增南方取士比例,正得人心;而武科之设,亦是时势所迫。”
他顿了一顿,语气多了几分机锋:“韩大人所虑非无道理,但——”
他话锋一转,“文武并科不等于文纲尽失,反而能令大宋朝局更为平衡,朝廷从不缺能做文章的,缺的是能打胜仗的。”
殿中一片轻微窃语,不少南方文官露出赞同神色,显然是认同这增文科、设武科的组合拳。
赵恒见状,不疾不徐开口:“文为骨,武为血。骨架再正,没有血气,也撑不起一个国家。”
“从今以后,春闱之制,文武分道、并榜取人。文臣讲法治政,武臣持械守疆,不相妨、不相叠,朝堂之上,各执其责,各有其位。”
“朕不是要贬文崇武,也不是要改旧制为乱制,而是要把这个朝廷的两条腿都练出来,能跑,能跳,也能杀敌。”
此言一出,连素来沉稳的韩谏都沉默了。
片刻后,史澜躬身一拜:“臣等,愿听陛下诏命。”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30/2402878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