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220章 被人利用,事发

第220章 被人利用,事发


一夜未眠,初升的太阳泼洒下阳光,融化了夜晚的黑暗,

    虫鸣鸟叫声响彻不绝,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刻,陆云逸身处营寨,手里拿着军报地图细细查看,眉头微皱。

    听着外面的声音渐渐嘈杂,心绪愈发紊乱。

    轻叹一口气,陆云逸放下地图站起身,洗了把脸后走出军帐。

    初升起的太阳散发着橙红色的光芒,

    使得一夜未眠的陆云逸有着那么一丝错愕,若不是方向不对,他可能以为如今是傍晚。

    前方校场,五百余名军卒一夜未歇,

    经过一夜的检查,已经将所有偷工减料的背包尽数挑了出来,共一千三百一十个。

    差别重量大多在三两至四两之间。

    由此可以断定,这一千三百余个背包被更换的都是防水羊皮以及冗余牛皮。

    陆云逸怔怔看着眼前场景,昨夜左思右想,

    他已经可以断定此事并不是俞通渊等人所为,而是其他一些别有用心之人。

    就在这时,行色匆匆神情略带几分严肃的李景隆快步走入前军斥候部营寨,

    原本没有一丝褶皱的华贵常服上也多了一些褶皱与脏污,发髻也有几分杂乱,但高大的身躯依旧带着浓浓的贵气。,

    他的出现,不知吸引了多少军卒将目光投了过去。

    李景隆没来由的心绪一紧,不由得将腰杆挺直,心中生出一丝坦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畅快!

    我是西南战事将军统帅,大明曹国公,虽然打仗不行,但也能为西南大军做力所能及之事!

    想到这,李景隆嘴角出现一丝微笑,

    至少在这一日,他认为自己是有用之人,不似以往那般浑浑度日!

    很快,他来到陆云逸身前,一眼便见到了他眼眶周围的黑眼圈,

    陆云逸也见到了他眼中的黑眼圈,

    二人对视一眼,不由得都露出一丝笑容。

    陆云逸转身回到军帐,李景隆也跟着上去。

    军帐内,二人相邻而坐,中间摆着四方长桌,上面还有着昨夜的凉茶。

    李景隆毫不客气,径直拿起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咕咚咕咚饮尽,

    而后将昨日之事娓娓道来:

    “探查一夜,锦衣卫已经初步查明是工部下属乙字六号兵器工坊所为,

    他们几个主事沆瀣一气,每逢打造军械都要有一成残次,

    而后以次充好,赚取私利,一些工匠也参与其中。

    昨日审问了一名工坊主事,因为这是第一次打造,乃新的军资,

    所以他们更加大胆,动了两处手脚。

    而昨日封存的前军斥候部军械中也有一成残次品,以次充好。”

    陆云逸就这么默默听着,脸色平静。

    心中的怪异感没有丝毫消减,反而因为真相查明而变得更加古怪。

    太巧了,此事早不发现,晚不发现,偏偏等到将要出征时才发现,还出现在前军斥候部。

    陆云逸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怪异,心中无声自语:

    “不会是被人利用了吧”

    陆云逸对于此种借力打力之事有着不同寻常的敏感,因为他也擅长此道,

    并且他擅长在军伍细微处下功夫,以小见大。

    也许是有人知道他的警惕,故意将乙字六号兵器工坊的事掺杂进来,赌的就是他能发现。

    越想陆云逸心绪愈是沉重,他看向李景隆沉声:

    “朝廷打算如何处置?”

    李景隆眼中闪过狠辣:

    “一干人等按大明律惩处,首恶斩首籍家,从犯流放!

    昨日晚上锦衣卫已经抓了一名工坊主事,

    等到兵器工坊白日交班之时,会将其余人都抓起来。”

    陆云逸声音中出现一丝迟疑:

    “此事.如此就算了了?”

    李景隆陷入了沉默,脸上的愤恨也在刹那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阴沉深邃。

    过了许久,他露出几分无奈:

    “家中幕僚推测,此事并不是针对前军斥候部,

    而是有人在借机表达朝廷连续三年战事的不满。

    真正的矛头,最后还是落到允恭头上,毕竟如今负责军械督导一事的人是他。”

    陆云逸的目光也跟着深邃起来,归根结底还是文武之争!

    徐允恭袭爵之难,他从徐增寿口中探得一二,各处都在使绊子。

    他此刻已经能够确定,

    前军斥候部被人利用,利用了他的小心谨慎,找出了军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挑明,将事情闹大,闹得尽人皆知。

    陆云逸侧头看向李景隆,目光深邃,

    或许这位曹国公也在被算计之内。

    长吁了一口气,陆云逸问道:

    “昨日有将近三万人的军械下发,只有我等找出了问题?”

    李景隆一愣,苦涩地摇了摇头,又轻轻点了点头:“对。”

    “那他们的军械有问题吗?”

    李景隆轻轻摇摇头:“没有。”

    话音落下,平静的心湖像是被投进了一块大石,

    陆云逸心中波涛汹涌,心中再无疑虑。

    军帐内的气氛陡然变得凝重,李景隆有些许空洞的声音传来,还带着一声叹息:

    “我虽看不清局势,但家中幕僚推测你我都是被利用之人,

    利用了你的谨小慎微,利用了本公的权势身份,

    甚至他们尤为猖狂,将近三万人的军械,只有前军斥候部出了问题,让我等无处可遁,没有选择。

    乙字六号兵器工坊不过是弃子,他们的所作所为应当早就被发现,只是在今日加以利用。”

    陆云逸目光深邃,嗤笑一声,声音也是空洞:

    “还真是昭然若揭啊..”

    不知为何,李景隆忽然变得愤怒起来,五官变得狰狞,转而破口大骂,手中的茶杯也被他重重摔在地上:

    “乱臣贼子!!都是些乱臣贼子!”

    “陛下与太子殿下决定如何惩处?”

    陆云逸突兀地问了一句,李景隆的愤怒一点点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复杂。

    “陛下已下令彻查京中所有兵器工坊,命锦衣卫彻查背后之人,

    工部右侍郎陈广松在家自省,秦逵暂代工部右侍郎一职,并主持应天城墙修缮一事。”

    听到此番言语,陆云逸对于今上勇猛很是佩服,

    内忧外患之境,依旧选择了重拳出击,

    那工部右侍郎陈广松算是身败名裂,再无返回朝堂之日,算是保留了几分体面。

    李景隆忽然自嘲一笑:

    “亏了咱们还想着顾全大局,将此事莫要声张,想着大事化小。

    但陛下还是以前的那个陛下,他没有老,对于这些国之蛀虫,还提得动刀。

    一些人想要趁着陛下年纪大了掀起风波.他们打错了了算盘。”

    陆云逸听后陷入了沉默,过了许久才开口:

    “损坏的背包以及军械何时补充?”

    李景隆先是一愣,而后坦然一笑:

    “云逸呀,你的确与旁人不一样,以往我与旁人说起朝堂政事时,

    他们都竖起耳朵听着,想要从本公口中探得一二朝廷机密,但你却只想着打仗。”

    “大明上下,各司其职,我是军伍之人,考虑的自然是军伍之事,

    朝堂政事我看不明白,也不愿参与其中。”

    李景隆笑了起来,目光愈发深邃:

    “云逸呀,若是谁都像你这般安心做好本职,这大明何愁不兴盛?

    你放心,背包已经由甲字一号兵器工坊连夜赶制,在制作完成后会快马送至,

    那些制式军械倒是好办,已经从京营调拨,若没有意外,此刻已经在装船了。”

    “景隆可检查过?”

    “放心,在这个节骨眼儿,没人敢使乱子。”

    陆云逸脸色平静:“那就是没检查,走吧,咱们一起南岸检查军械。”

    李景隆一愣,陆云逸解释道:

    “军伍之道,胜负顷刻逆转,

    就如爬山,当你到山巅之时就是将要取胜之时,也是最有可能坠亡之时,

    所以要时时警惕,战果未出之前,都要做最坏的打算,还是检查一二吧。”

    李景隆脸色凝重,将此言尽数记下来,双手合拢,站起身恭敬一拜:

    “云逸,此番教导,景隆拜谢!”

    陆云逸连忙上前将其扶了起来:

    “明日就要出征,正好去到应天去拜访师公以作告别,

    景隆觉得,我该带些什么礼物去?”

    “师公?”

    李景隆出现了刹那间的错愕,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刘三吾?”

    陆云逸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微微叹息,看来此事传播甚广。

    “如此局势,去拜访坦坦翁有些不妥吧。”

    李景隆有些诧异地看着陆云逸,

    在他印象中,云逸心思缜密,不会想不透上一次拜见刘三吾引起的祸端。

    陆云逸故作叹息,脸色凝重:

    “纵使局势紧张,也应该去拜访一二,终究是吾父恩师。”

    李景隆眨了眨眼睛,畅快地笑了起来:

    “云逸呀,都传你是重情重义之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这样,我家中有一幅北宋大家的名画,我命人去取来,咱们一起去。”

    “此物贵重,如何能轻易取之?”

    李景隆笑了笑,坦言道:

    “咱们现在同为京军,共赴西南建功立业,是自己人,

    你自己去难免引人不满,本公虽然不学无术,但爵位在此,还是有几分威慑,莫要跟我见外。”

    如此,陆云逸便不拒绝,坦然一笑:

    “那便多谢景隆了。”

    李景隆顿时露出笑容:“走,先过河去检查军械。”

    应天城一隅,乙字六号工兵器工坊,

    这里不仅是工部重地,更是京中工匠心向往之的地方,只因在这里能赚到足够多的银钱。

    此刻,正值白夜交班之际,

    两伙人汇聚在小院中,使得兵器工坊不大的小院有些气氛凝重。

    小院一侧,是一些衣着光鲜、趾高气扬的工匠聚集之地。

    他们自恃与上官关系密切,常常在工坊内炫耀从特殊渠道获得的“好处”。

    此刻他们依旧聚在一起,大约有十余人,

    冷嘲热讽那些默默做工的工匠,言语间充满不屑轻蔑:

    “瞧瞧你们,一个个累得跟狗似的,到头来还不是挣那几个辛苦钱?

    看看咱们,轻轻松松,三两银子到手。”

    领头的张姓工匠,嘴角挂着得意笑容,手中银锭在阳光下闪烁,刺眼至极。

    而工坊的另一端,那里的工匠们衣着朴素,人数较多,有大概五六十人,

    他们面容上写满了岁月痕迹,显得畏畏缩缩。

    每当听到那些嘲讽声,他们只是默默低头不做理会,

    身为工匠,手中出产的都是大明精兵所用的军械甲胄,自有几分傲气,和光同尘同流合污之事他们不屑为之。

    但还是有一些人眼光闪烁,面露愤怒,

    他们有的是新来的工匠,有的是承袭父职的学徒,时常要与他们发生争吵。

    在他们前方,有一子不高,有些邋遢的工匠,四十余岁模样,脸上沟壑纵横,带着漆黑,

    他视线来回打量,轻轻笑了笑,宽慰道:

    “咱前些日子学到一句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自大明立国起就在这乙字六号制造军械,

    想要打造出好的军械甲胄,要心怀敬畏,不得有贪欲,

    朝廷给的咱们拿,朝廷不给的咱们也不要,

    工匠这活虽然脏,但每月朝廷也给咱一两银子,比之京中百姓不知好了多,足够过活,

    若是因为贪墨银两使了手段而掉了脑袋,那就有些得不偿失,

    你们要管住手,莫要与其同流合污。”

    他常常这样教导新来的学徒,声音虽不高,却充满了力量。

    “狗屁的话,老子一年就挣你一辈子,就算是砍头也值了!”

    在另一侧,有人毫不客气地出言讥讽,声音中充满不屑与嚣张。

    那李姓工匠摇了摇头:

    “希望你砍头时也这般硬气,那咱老李敬你是条汉子。”

    正当争吵将要变得激烈之时,

    乙字六号兵器工坊门前,

    甲胄碰撞之声响彻不绝,沉重的脚步声错落有致,一队队军卒很快就将衙门包围得严严实实。

    此时,那领军将领轻轻一挥手,百余名军卒便手持弓弩长刀冲了进去!

    衙门内,散值的钟声响起,

    结束一夜劳作的工匠打开大门,从密封的兵器工坊中走出,接受吏员的搜身检查。

    他们贪婪地呼吸着清晨空气,同时用力呼气,试图将昨夜吸入的废气尽数吐出。

    见他们出来,原本正静坐的两拨工匠也慢慢站起身,

    摇晃着走向另一侧通道接受吏员的检查,准备进入工坊做工。

    工坊有规定,一经进入,一日不得外出,吃喝拉撒都要在工坊内。

    但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带着呼喊声同时响起:

    “所有人站定!不得乱动!擅动者杀!”

    很快,工匠们回头望去,看到了蜂拥而至的军卒,

    他们披坚执锐,手中的弩箭弓弦已然绷紧,锐利的箭头反射着清晨的寒芒,

    手中长刀早已出窍,散发着阴森寒气。

    让他们不禁将眼睛都眯了起来,浑身紧绷!

    刹那之间,在场那些身着体面的工匠脸色为之一白,

    很快身体便抖若筛糠,眼里不可抑制的出现恐惧。

    “大人,这这这.此外工部重地,尔等是何人?擅闯机密之地!!”

    工坊一名主事匆匆行来,脸色为之大变,顿时出声怒吼。

    而那领军将领掏出怀中文书打眼一看,没有与他废话:

    “李起敖,你的事发了!抓起来!”

    刹那间,那名主事脸色惨白,直到军卒将他按在地上,他也不曾反抗,

    脸颊的汗水在地上磨蹭,很快便出现了一滩水渍,眼中充斥着绝望。

    而就在他被按在地上的同时,

    在场不知多少工匠腿脚一软,就这么瘫倒在地.

    见到此等情形,那将领冷哼一声,将文书递了出去吩咐道:

    “照单抓人!”

    “是!”

    一个个身着体面的工匠被按倒在地,

    那张姓工匠体格壮硕,想要逃跑,却被两支弩箭射穿了小腿,顿时扑倒在地,掀起阵阵灰尘,

    怀中的银锭也掉落出去,在泥地中打滚,很快就没有了原先的光泽。

    刹那间,饶命之声响彻不绝,

    偌大的小院内,很快便涌起了一阵尿骚味。

    原本趾高气扬的工匠,此刻就如那被吓破胆子的野狗,在地上来回蜿蜒,试图寻找最后一丝自由。

    而在另一侧,那些衣着略显陈旧的工匠们见到这一幕,

    眼中也闪过畏惧,不禁后退几步。

    但那名李姓领头工匠静静站在原地,看着他们此刻露出丑态,发出一声叹息: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咱老李在这工坊内二十年,见过不知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

    没被抓时趾高气扬,那鼻孔都恨不得捅到天上去,

    被抓之后一个个都像那没了毛的鹌鹑连连喊冤。”

    那李姓工匠摇了摇头,发出一声感慨,回头看向那些面露畏惧的工匠,坦言道:

    “咱们工匠,不仅要比手艺,还要比谁活得长,

    咱们这是铁饭碗,只要还能动弹,朝廷就会给咱们发一份银两,

    想要过得安稳,就莫要动歪心思,每日勤勤恳恳上工才是正道。”

    说着,那李姓工匠耸了耸肩:

    “若是你们想要搏一搏发家致富,那便不用听咱的,尽管去贪墨。”

    “若是肯干的就别愣着了,上工上工,早些干完早些歇息,这年纪大了,腰不行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11/1111091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