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470章 车马行的门道 趋炎附势

第470章 车马行的门道 趋炎附势


夕阳如熔金般倾泻在夏日的傍晚,将天边染成了一片绚烂橙红,

    余晖温柔地拥抱了整个应天城。

    陆云逸与李景隆,刚刚走出皇城,此刻正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

    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仿佛是与日俱长的思绪,在这宁静而又略带慵懒的黄昏中铺展。

    他们的面容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柔和,却也难以掩饰眼底那抹淡淡感慨。

    二人穿着依然整洁的华服,却似乎与这市井生活格格不入。

    夕阳的余晖渐渐柔和,天边泛起了淡淡的紫罗兰色,微风拂过,带来了夏夜的凉爽与宁静。

    李景隆眯着眼睛,享受着微风,淡淡开口:

    “曾静远弹劾你了,还有一些他的好友。

    人很多,分不清楚哪些是曾静远的好友,哪些是受俞府指使。”

    陆云逸面露柔和,丝毫看不出军伍之人的气概,反而像是翩翩公子。

    “乌合之众,不必放在心上。有些弹劾比没有好。”

    “你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亏我还匆匆赶来。”李景隆感慨地笑了笑,

    他的眸光看向街边的诸多商铺,夕阳马上落下,一行人都在收拾,准备关门。

    不知为何,在经历过战场厮杀以及残酷之后,

    以往对这等场景不屑一顾,甚至不会留恋眼球,但现在却怎么看也看不够。

    “经历过生死存亡,才知道生活得好啊。

    以往我不喜欢待在家中,整日出去交际。

    我也想明白了,先前几年所做都是自欺欺人,强大之后,许多对我不屑一顾的人都凑了上来,态度大变。

    看着他们那副谄媚的脸孔,我都不敢想象,他们原本那么傲气。

    他们好说歹说,想要与我出去饮酒作乐,但我拒绝了,还是待在家中好啊。”

    李景隆慢慢说着,挺拔的身姿多了些许自信以及胸有成竹。

    陆云逸笑了笑:

    “都是如此,功成名就之后,身边全是好人。”

    “对了,太子说的练兵是怎么回事?

    说实话,我有些不想去练兵,这一去又不知多久。”李景隆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年底一定能回来。”

    “你怎么知道?”李景隆大为震惊!

    “昨晚我在太子府见到了晋王与燕王,

    朝廷打算开启北征战事,去讨伐北元太尉乃尔不花。

    出兵的日子应该就在明年年初。

    所以.就算是去练兵,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

    “北征?”

    李景隆瞳孔骤然收缩!

    他很确定都督府先前并没有关于北征之事的打算,现在出现了,定然是临时起意。

    “云逸,对外的战事已经结束,朝廷不是应该要专修内政嘛,难道.是内里.”

    李景隆忽然有些恐惧,经历过一番战事他现在也懂了,

    为何老爹总说遇事不决就去打草原人。

    因为对外的战事是宣泄国内以及朝廷压力的一种,现在匆匆掀起战事。

    他害怕是宫中顶不住来自朝野间的压力,更害怕的是,宫中战败。

    陆云逸淡淡开口:

    “不是你想得那般,这次的战事南雄侯等人也会一起去,由颍国公坐镇,两位王爷统筹。”

    “调虎离山?”

    李景隆非但没有放松心神,反而神情愈发紧绷!

    “应当是的,一切战事都是政治的延续。

    这一次的战事虽然看着是对外,但实则是对内,明年可能.要起波澜了。”

    李景隆久久无言,嘴唇紧抿,

    若是有可能,他希望这等日子一直持续下去。

    他深知,对外的战事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内部厮杀,

    那是真正的你死我活,没有投降余地。

    李景隆呼吸有些急促,瞳孔剧烈摇晃,他声音迟缓,带着茫然:

    “云逸,朝廷能赢吗?”

    忽然,他看到陆云逸笑了起来,笑得意味深长,还有一些莫名。

    紧接着,他看到了那双任何时候都平静无比的眸子,听到了他想要听到的答复:

    “陛下春秋鼎盛,这点波折算什么,包赢。”

    “呼”

    李景隆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肌肉松弛下来,不知何时,他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打湿。

    “那就好,那就好”

    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李景隆又开心起来,步伐也有了些许轻快。

    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

    “云逸,既然能赢,你为什么板着脸?你不会也是反贼吧?”李景隆出言调侃。

    陆云逸脸色陡然间变得古怪。

    顿了许久才说道:

    “是不是反贼,自己说了不算,也做不了主。”

    此等莫名其妙的话让李景隆愣了愣,宽慰道:

    “放心吧云逸,只要陛下与太子殿下信任你,就算是旁人诬陷也无妨。

    别看陛下整日一副冷冰冰的模样。

    但我知道,他老人家对待外臣都是这样一副样子,从来不会露出和煦。

    但我能感受到,陛下以及太子对你的重视。

    今日一些人弹劾你,还说了你擅闯俞府之事,

    当即就被太子殿下呵斥,詹大人更是将牵扯到俞府的折子都打了回去。

    这是什么?这是恩荣庇护啊!

    你放心吧,天塌下来有太子殿下顶着,绝对无事!”

    陆云逸忽然肩膀不停抖动,笑得停不下来,最后变为了大笑,笑得很是猖狂!

    李景隆有些不明所以,还以为他是被自己的话感染,也哈哈笑了起来,

    一把搂住了陆云逸的脖子,摇指秦淮河:

    “走,叫上黑鹰,咱们去喝酒!”

    “不去了,明日还要去拜访大将军,对了我那师公也要去拜访一二。”

    “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关今天什么干系,

    你现在是醉仙楼的东家了,吃饭都不花银子,不吃白不吃。

    到时候让黑鹰抓紧开个青楼,潇洒自在也不用花银子,畅快!”

    陆云逸表情忽然变得古怪,凑近了嘀咕两句:

    “等那些人倒台,这京城的青楼不都是朝廷的,到时挑几个好的买过来,省心还便宜。”

    李景隆猛地呆愣住,眼睛一点点发亮:

    “云逸!!你真是太聪明了!!

    不光是青楼,还有一些好商行也要买过来!!”

    说到这,陆云逸想起一事,问道:

    “我看这城内的车马行是个好生意,大多掌控在谁手中?”

    李景隆有些诧异:“你问这个做什么?”

    “车马行赚钱啊,都是无本买卖,比开青楼和酒楼赚的都多。”

    李景隆大为震惊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的?”

    嗯?

    陆云逸挣脱开了李景隆的手臂,上下打量着他:

    “你?”

    李景隆点头如啄米:“是我。”

    他接着补充道:“还有常府。”

    陆云逸恍然大悟,这生意竟然是两个国公府邸在操持.

    也难怪如此挣钱的生意没有人去做。

    看来他猜得没错,有些生意看着好,

    但好的原因确实由老虎占据,平日里就放在那里,看似无人打扰,可一旦有人生出觊觎之心,老虎就会扑上去。

    李景隆解释道:“当时操持这个车马行生意是宫中的意思。”

    “宫中?”

    李景隆点点点头:“对啊,当初应天城重修之后,

    陛下就说城外的诸多驿站是重中之重,

    一定要花大价钱,铺满整个大明,就算是干养人,也不能裁撤。

    因为一旦用上,就是万分紧急。

    至于城内,就是这些车马行了。

    平日里接触三教九流了解天下诸事,紧急时候也能派上大用场,

    能运兵能运粮,此等重要事务要掌控在自己人手中。

    对了,那时朝廷想要专门开设一个衙门,就与盐使司那般,

    但后来总有人嚷嚷着朝廷与民争利,

    车马行的生意就阴差阳错地落到了我爹以及常府手中。”

    听明白了其中原委,陆云逸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若是出现战事,临时征调车马来不及,

    这时候车马行掌控在朝廷手中,那就来得及了。

    李景隆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

    “云逸啊,这真是个好生意,每年能赚不少银子,你要不要来插一脚,都是自家人匀点份子没什么。”

    陆云逸摇头拒绝:“我对钱不感兴趣。”

    “看出来了。”

    若是旁人说此话,李景隆定然觉得他在放屁,但陆云逸说,他信。

    “那你问这个作甚?”

    “以后可能就没有这般赚钱了。”陆云逸没来由地说了一句。

    “啊?为什么?”

    “新的工具出现必然会冲击旧工具的原有市场。

    手推车挤压的是诸多力夫以及脚夫,而自行车挤压的是马车驴车等一干工具。

    在仔细压缩成本之后,自行车可能会到达五钱。

    到时一个三口之家只需节约一些,攒上一年钱怎么也买了,平日里带带人拉货,绰绰有余。

    当然,这个过程是温水煮青蛙,

    要过那么一两年,威力才有所显现。”

    “那怎么办?”

    李景隆眨了眨眼睛,虽然不懂其中关键,但云逸说得怎么也不会错。

    他现在有点着急,各地的车马行每年少说进账几万两,

    若是一下子少了这么多的进项,那他岂不是要吃糠咽菜?

    陆云逸淡淡开口:

    “一切都要与时俱进,马车的生意不会消失,只会变少,从而被新出现的自行车取代,

    那既然如此,车马行采买一些自行车,做一件简单却利润微薄的生意,这也有得赚,

    同样还能落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李景隆反应了过来,不论是自行车还是马车,本质都是工具。

    而他所掌控的是权力,工具如何变,他都能赚到银钱,并不耽误。

    这么一来,李景隆放下了心,嘿嘿嘿地笑了起来:

    “云逸啊,你若是做生意,定然也是一等一的厉害。”

    陆云逸想到了一桩趣事,

    “当初我与黑鹰在庆州时,每日想得最多的事就是我能在庆州做个千户,

    到时官商勾结,他家的瓜果行好做大做强发大财。”

    啊?李景隆一脸震惊地看着陆云逸:

    “你们当初真这么想的?”

    陆云逸点了点头:

    “骗你作甚,后来真立了功,这官升得一个比一个快,这等念想也就淡了。

    钱财乃身外之物,够花就行,

    还是健健康康的好啊,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此话一出,不仅是李景隆陷入了沉默,

    就连身后的诸多亲兵,都不由得放慢了一些步子。

    他们都知道,大人不仅得了癔症,每日都睡不好,还可能.

    李景隆面露犹豫,想了许久才说道:

    “云逸啊,太医院的院使我已经通过气了,明日我就带你进皇城去看看,

    我就不信了,这皇城中汇聚了天下最好的大夫,还有什么病能看不好。”

    陆云逸轻轻低头,答应下来:

    “好,多谢了。”

    李景隆见他答应下来,松了口气,连忙拍了拍他的肩膀:

    “今朝有酒今朝醉,喝酒!”

    说着,李景隆大步向前迈,两只手臂甩得飞快,声音铿锵有力:

    “咱再也不是先前那般瞻前顾后的李九江了。”

    “咱是曹国公,景隆是也!!”

    应天工部衙门坐落在皇城之中,

    如今已经到了散值的时候,但工部衙门却人来人往从不停歇。

    诸多吏员行进间神色匆匆,脸色凝重。

    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来自最中央正堂的争吵,让他们将脑袋更低了一些.

    正堂中,新任工部尚书秦逵坐于上首,

    手中端着茶杯,时不时地抿上一口,脸色平静。

    他肤色黝黑,绯袍穿在身上显得怪异,但难掩其身上威势。

    而下首,左右两边都坐满了官员,此刻正言语犀利,争吵声不断。

    “李大人,那手推车在岳州掀起了多大乱子,你不会不知晓。

    如今还要修建专门打造此物的工坊,

    若是传出去,你可知会掀起多大的轩然大波!!”

    一名胡子花白、身体发胖的中年人坐直身体,

    看向左侧对面的李至刚,出言呵斥,言辞犀利!

    他是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周明理,

    专门负责修缮城门、皇陵、门铺、庙宇和桥梁等工程!

    而李至刚则是工部虞衡清吏司,

    负责管理山川林泽,征集鸟兽皮张等物资,以及运输和交收漆铁等材料。

    工部还有都水清吏司,负责桥梁、道路和水洞的维护与修理,同时制造运输船只和战备战船。

    屯田司清吏司则负责屯田、耕牛、油漆和柴炭等供应事务。

    这二位大人则笑吟吟地坐在那里,不言不语,看着二人争吵。

    李至刚听到如此激烈言辞,猛地坐直身体,目光圆瞪,死死盯着周明理:

    “周大人,你也是工部的老人了。

    那手推车有什么作用有何好处,我想你比谁都清楚,

    此物若是朝廷不开设工坊制作,加以管制,

    难不成要任由民间自行生产,那岂不是更乱套了?”

    在场众人脸色怪异,纷纷将目光投向周明理。

    周明理感受到投来的诸多目光,也毫不畏惧,眼睛同样圆瞪:

    “李大人,国不可与民争利!

    手推车本就抢占了一些力夫生机,

    若连制造手推车的活计朝廷都要去抢,那他们还有饭吃吗?岂不是更没了生计!”

    李至刚听闻此言猛地站了起来,双手叉腰居高临下地看着周明理:

    “周大人,那些商贾是什么德行你应该比本官清楚,

    若手推车让他们的工坊去建造,那些力夫才是真正没了生计!

    再者,岳州发生的乱子因何而来周大人难道不清楚吗?

    若不是那些商贾贪得无厌,将那些力夫一扫而空,岳州港能出如此大的乱子?

    陛下都曾说过,商贾贪得无厌,不堪重用,不能倚仗!

    周大人却屡屡为那些商贾说话,很难不怀疑,尔等有什么勾当!”

    “你!!!一派胡言!!!”

    周明理发出一声怒吼,也猛地站起身呵斥:

    “李大人,你来工部不过几年,攀附权势与权贵的名声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到底是谁有勾当!”

    说到这,在场诸位大人有些隐晦地看向上首的新任尚书秦逵,眼中略有深意。

    秦逵拿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眼眸微微抬起,

    看向站在那里的周明理,目光带着审视。

    周明理心中咯噔一下,连忙躬身一拜:

    “秦大人,下官不知李大人去没去过工坊,

    但下官去过,那里的活计并不轻松,而且要的都是心灵手巧之人,

    那些力夫若是进入工坊,朝廷要养他们供他们,

    若他们活再干不好,这就是亏钱的买卖,咱们工部衙门不是养济院!”

    “说的都是什么话。”

    秦逵冷哼一声,将手中茶杯轻轻放在桌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场中所有人心里都咯噔一下,身体一抖。

    秦逵坐在上首,扫视在场所有人:

    “工部的确不是养济院,但工部衙门也同样不会见死不救,趋炎小利。”

    这时,坐在左侧下首第一个的工部左侍郎计煜辰轻轻点头:

    “秦大人所言极是,但周大人所言也不无道理,

    就算是兴建了工坊,将那些力夫都招了进去,

    又能招多少人呢?工部又能管多少人呢?

    归根结底还是手推车太少了,专门为其开设工坊并不稳妥,反而还会让工部衙门愈发臃肿。

    到时手推车推广顺利,不再需要工坊不停生产,

    那些力夫又能到哪里去呢?

    说不得还会冗官冗员,朝廷最不希望见到此等场景。”

    见他一说话,周明理连连点头附和,屋中还有一些人同样如此。

    李至刚见大好局势有些崩坏,连忙在心中酝酿言辞,打算再大吵一架,

    但就在这时,急匆匆的脚步声自门口响了起来,

    只见一名吏员推门而入,看到最上首,躬身说道:

    “秦大人,陛下有旨,诏您入宫。”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11/111106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