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608章 去问问,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608章 去问问,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临近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二点左右。

    赵勉离开了刑部衙门。

    他并未回家,而是辗转来到北市街十五号。

    这里是刘府,也是他岳父的住处。

    赵勉轻轻扣动铜环,

    宽敞的大门很快打开。

    他身形一闪,走了进去。

    不多时,便在内堂书房见到了年过七十的翰林学士刘三吾。

    刘三吾坐在书桌后,

    静静地看着桌上的一幅字画,品头论足。

    他时不时喝一口茶水,显得十分悠闲。

    听到脚步声与开门声,刘三吾抬起头,看向走进房中的赵勉:

    “承俊来了?”

    “岳父。”

    赵勉躬身行礼,

    随后毫不客气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脸色有些沉重。

    过了一会儿,

    刘三吾才将桌上的字画收起来。

    他拿着茶杯,来到赵勉身旁坐下。

    见赵勉脸色阴沉,刘三吾笑着问道:

    “事情办得怎么样?”

    “刘思礼态度强硬,事情没办成,明天继续。”

    赵勉淡淡地说。

    刘三吾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人倒有点本事。

    要是他就这么轻易认了,老夫还真有点看不起他。

    今晚其他大人去了吗?”

    刘三吾眼窝深邃,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赵勉摇了摇头:

    “没有,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刘思礼,还有商行的诸多雇员。”

    “那就对了。

    韩国公来京了,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韩国公不在的时候,他们一个个上蹿下跳,一副天下老子第一的模样。

    现在都老实了。”

    刘三吾声音醇厚,话语中还带着几分畅快。

    赵勉脸上闪过一丝忧虑,摸了摸胡子:

    “岳父,这不是长久之计啊。

    韩国公能在京城待多久?

    而且…

    这次韩国公进京,

    想来是要和陛下摊牌,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刘三吾咧嘴笑了笑,

    脸上沟壑纵横,如同山川蜿蜒。

    “从古至今,就没有与百姓共天下的皇帝。

    要么背靠世家,要么背靠贵族。

    现在贵族没了,中央朝廷只能依靠士大夫和读书人。

    就算是陛下,

    在刘基死之前,靠的不也是你我这样的读书人?

    现在陛下觉得自己春秋鼎盛,想要折腾一番,

    推行新政、绘制鱼鳞黄册,处处为天下百姓着想。

    但这也只是尝试罢了。

    世间万物往往殊途同归,

    从兴盛走向衰败。

    等陛下死后,太子继位,朝廷就没这么大能耐了。

    到时候又要靠你我来治理江山。”

    说到这里,刘三吾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惋惜:

    “只可惜老夫年事已高,恐怕看不到那一天了。”

    赵勉也面露感慨,长叹一口气:

    “希望如此吧。”

    “这是世间常理。”

    刘三吾淡淡地说,浑身散发着一股锐利之气。

    赵勉顿了顿,开口道:

    “岳父,陆云逸怎么算都是我的师侄。

    要是能把他拉拢过来,局面会好很多,也不用我在前面冲锋陷阵。

    今天张衡来找我时,我还是有些犹豫。

    毕竟做这件事…有点费力不讨好。”

    刘三吾笑着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该出力的时候不出力,

    日后分功劳时怎么能有你的份?”

    “是这个道理…那陆云逸呢?”

    刘三吾淡淡地说:

    “他啊,不用管。

    心高气傲的性子,

    现在正年轻,心里想的都是好好干一番事业,什么事都想自己来。

    却不知道,这是在与天下人为敌。

    有好处不分给别人,

    别人有好处时又怎会想到他?

    你看,这不灰溜溜地去了大宁。”

    “我觉得,这算是宫中对他的一种保护。”

    赵勉说道。

    “是保护,但保护的方式有很多。

    把人调到天涯海角,

    这不一定算保护,只能说利弊参半吧。

    你的这位师侄啊,

    等年纪大了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到时候你要多和他亲近亲近,老夫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岳父,您整天把生死挂在嘴边,小婿都听腻了。”

    “哈哈哈哈哈,老夫就是要念叨,

    念叨得阎王爷和老天爷都不耐烦,让他们多留老夫一些时日。”

    刘三吾畅快地大笑起来,

    随后抓了抓长长的胡子:

    “老夫身为读书人,生于乱世,一生所见皆是打打杀杀,

    没能看到天下大同,真是一大憾事。”

    “岳父,还有机会的…宫中传来消息,陛下身体不太好了。

    这些日子都没在宫中散步,也没骑自行车。”

    赵勉眼神变得深邃了几分。

    “哦?这倒是个好消息。

    陛下独揽大权,终于要不行了…

    咱们这些当官的,也能轻松些了。”

    赵勉忽然有些彷徨,又有些感慨:

    “岳父,陛下要是驾崩了,局面真的会变好吗?太子殿下也很严厉。”

    刘三吾瞥了他一眼:

    “害怕了?”

    赵勉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有一点。”

    刘三吾宽慰地笑了笑:

    “你就是太年轻,没经历过皇帝更替。

    从元英宗开始,

    老夫光是故元的皇帝,就经历了七个。

    要是加上陛下,

    老夫这一生经历了八个皇帝。

    每次皇位更迭,都不亚于一次改朝换代。

    朝廷的政令、政策走向,甚至对外方略,都要经历一次转变。

    原本向东的政令,一下子转向西,这是常有的事。

    物极必反。

    一旦陛下去世,

    至少对我们官员的严苛政令会有所改变,至少能缓和一些,那就轻松多了。

    更何况,说不定还不止缓和一点,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都有可能。

    所以你不用怕,皇位更迭越频繁,天下就越乱,

    我们官员的地位就越稳固。”

    赵勉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小婿明白了。”

    “早点回去休息吧。

    老夫年纪大了,觉少。

    你还年轻,要多休息、多睡觉,这样才能长寿。”

    赵勉慢慢站起来,躬身一拜:

    “多谢岳父大人解惑,小婿告辞。”

    “去吧去吧。”

    刘三吾摆了摆手,也慢慢站起来。

    他走到书桌后,

    继续看着桌面上的那幅字画。

    翌日清晨,太阳照常升起。

    京中的百姓们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或是去做工,或是去衙门当差。

    但路过府东街的百姓发现,

    应天商行没有照常开门营业。

    反而门口聚集了不少人,各个衙门的吏员和衙役将商行围得水泄不通。

    已经有百姓凑过去,想要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鸿胪寺卿刘思礼站在商行门口,整个人显得十分落寞。

    他眼窝深陷,眼睛布满血丝,头发也乱糟糟的。

    在他不远处,有礼部右侍郎张衡、刑部右侍郎凌汉、大理寺丞周志清,

    还有一众随行的衙役和吏员,将近三百人。

    他们把整个应天商行围得严严实实,

    外面的雇员进不去,里面的雇员出不来,场面如同一堵人墙。

    “大人…要不要去问问都督府和工部的几位大人?”

    卞荣同样一脸憔悴,

    走到刘思礼身旁小声问道。

    刘思礼木然地看着眼前众人,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轻轻摇了摇头:

    “要来早就来了。

    现在没来,肯定有难言之隐,不必勉强。”

    卞荣听后满脸失望,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无名怒火:

    “这些大人,分钱的时候比谁都积极,遇到事了却一个都不见踪影。”

    周围的人也深有同感,纷纷点头。

    刘思礼摇了摇头,声音疲惫: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这么一个能下金蛋的宝贝,谁不想保住?

    要是能保得住,谁会不来?”

    经过一夜的思考,刘思礼也算想明白了。

    一切的变化都从他女婿离京、韩国公进京之后开始。

    其中有什么利益争斗,或者权力与财富的厮杀,他并不清楚。

    但他知道,商行关门歇业不是因为什么尸体、命案,

    而是朝堂争斗的结果。

    甚至,他女婿突然离京,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让刘思礼陷入了困惑:

    “我该怎么做?是抗争,还是妥协?”

    刘思礼觉得这个问题太难了。

    刚到京城的他,甚至都分不清敌我双方,

    不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也不知道双方的想法。

    这让他现在束手束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眼前这些人肆意妄为。

    突然,刘思礼自嘲地笑了笑,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一个四品小官,怎么能卷入这种大员之间的争斗呢?真是自不量力。”

    刘思礼突然感到有些沮丧,他觉得浑身哪儿都疼。

    来京城这一个月,比他在庆州做六年官都累。

    “真是个苦差事……”

    在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刘思礼靠着商行大门,缓缓坐了下来。

    他甚至把脑袋靠在大门上,一脸茫然。

    众多吏员见他如此,也都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大人都这样了,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时间流逝,清晨的阳光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上午。

    阳光变得刺眼,空气中弥漫着闷热。

    应天商行依旧被吏员和衙役团团围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围。

    围观的百姓也从最初的人山人海,变得稀稀拉拉。

    路过的行人只是偶尔瞥一眼,然后发出一声叹息。

    这么好的商行,怎么突然就关门了呢?

    是不是东西卖得太便宜了?

    天福村的严老伯早就得知了这里的消息。

    他带着一众在京的村民,急忙赶来。

    当看到守卫森严的商行后,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无助感。

    商行都关门了,他们还怎么和商行做生意?

    前些日子中的大奖还算不算数?

    一个现实而残酷的问题摆在眼前:

    肯定不算了。

    严二有些落寞地坐在商行对面的阴凉处,看着前方依旧忙碌的商行,怔怔出神。

    “这些狗官啊…日子好不容易好起来了,他们却来捣乱。

    要是天下的官员都像陆大人那样就好了……”

    严二心里想着,但他明白,无论是在故元还是在大明,

    真正为国为民的官终究是少数,甚至万里挑一。

    “唉”

    随着一声沉重叹息,严二显得更加苍老,似乎已经认命了。

    这时,万寿制糖坊的一行人推着载着白糖、红糖的马车来了。

    沉重的车辙在地上滚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但当看到大门紧闭的商行时,领头的管事太监马明有些愕然。

    这是怎么回事?

    一番打听后,众人都感到沮丧和荒谬。

    太监马明更是靠坐在马车上,怔怔出神,眼神中满是哀怨。

    “大人才刚走一天,商行就被关门了…真是岂有此理。”

    与此同时,在句容县于家村村口。

    二十几个排列整齐的大框放在村口的布垫上。

    这是给应天商行的货物,早在昨天就已经打包好了。

    只要应天商行的人来把货物拉走就行。

    从天色刚蒙蒙亮时的一人看守,到辰时的十几人,再到现在将近午时的全村人……

    场面从安静到嘈杂,又回到安静。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从未有过的慌张。

    一切都源于一个问题:

    今天商行的人怎么没来?

    那几辆摇摇晃晃的三轮车怎么没照常出现?

    他们还记得,总是一个断臂的年轻人领头,叫丁旭。

    不知过了多久,微风轻拂,将应天的喧闹气息吹了过来。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心情烦闷。

    “咱们…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得去问问,去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前几天还说咱们的竹子卖得很好,

    以后要更多,怎么今天就不来了?”

    一位年迈的老者颤颤巍巍地从竹筐上坐起来,颤颤巍巍地开口。

    这声音打破了寂静,周围的人空洞的眼神中重新有了光亮。

    “对…咱们得去看看,就算不做应天商行的生意,咱们也可以做别人的。”

    “对…是得去看看,商行不能言而无信,契约都签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又从死寂变得喧闹起来。

    一行人拉上驴车,挑选出村里的青壮,沿着刚刚修好的水泥路,向应天城走去。

    江宁县姚家村。

    一个个大磨盘被放在村口的泥地上。

    不远处就是水泥路,他们怕磨盘把路压坏了,所以没放在路上。

    一些精壮的汉子等在旁边。

    等应天商行的人来后,他们要把磨盘抬上马车,

    还要跟着去,帮客人安装好。

    到时商行会给一笔车马费。

    但今天,从早晨等到中午,始终不见人影。

    以往,商行的人天不亮就会来。

    “咱们得去看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一位精壮的汉子站起身,下定了决心。

    看得出来,他很有威望。

    他一开口,其他人都站了起来,纷纷表示要去看看……

    很快,磨盘被留在村口,由妇女和孩子看守。

    他们一行青壮坐着驴车,踏上了崭新的水泥路,向京城而去。

    江浦的春水村。

    这里以水闻名,溪水顺着山崖潺潺流下,带来清澈与甘甜。

    村民们以此为生。

    此刻,村口处,

    一捆捆竹子被整齐地放在那里,沐浴着阳光。

    这些竹子和普通竹子不同,竹节细密,而且每根都不一样。

    从一指长到一掌长的竹节都有,种类齐全。

    以往这个时候,村民们是开心的。

    但今天,他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商行的人没来,

    竹子只能堆在角落里。

    村民们脸上没了笑容,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气。

    “咱们得去看看…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

    一个虎头虎脑的半大孩子在寂静中开了口,仿佛点燃了沉寂的氛围。

    “对,得去看看……”

    于是,村民们拉着驴车、牛车,带上成捆的竹子,向应天京城出发。

    与之同样行动的,还有应上元县的赵家村、陈家村、刘家村、张家村,江宁县的王家村、肖家村、戴家村……

    一时间,整个应天周边八县似乎都热闹了起来。

    原本各条官道上的三轮车不见了,商行的雇员也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驴车、牛车,热闹程度前所未有。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11/111105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