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684章 世道在变人也在变

第684章 世道在变人也在变


二十三年二月二,龙抬头。

    天津卫一万三千名军卒、一千辆板车从东城门浩浩荡荡出发,

    带着两千名民夫,奔赴辽东,

    队伍庞大,将东城门堵得水泄不通。

    往来百姓站在道路两侧,静静地看着这些军卒离去,

    他们早已从城门处的告示得知,都司为天津卫提供了六千人的用度,而这些银两都是从修路的银两中抽调。

    许多人心里满是怨气,破口大骂。

    整整五万两银子,足够几万人干上好几年,

    如今却白白便宜了外人,百姓们心中不满,

    甚至有人指指点点,嘴里嘀咕着一些难听的话。

    队伍中,黄映之身披甲胄,腰挎长刀,苍老的面容露出疲惫。

    此刻,道路两边的风言风语涌进他的耳朵,让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一旁,副将姚修杰凑近了些:

    “大人,我看都司是故意的,

    这种事还要张贴告示,告知百姓,这不是把我们置于不利之地吗?”

    黄映之长吁了一口气,白色的雾气滚滚上升:

    “这次啊,你可真说错了,

    早晨时我见过石煜,

    他告诉我,城中从去年开始就会张贴一些城内大事,都司诸多决策也会写在上面。

    现在修路已经成了大宁城的头等大事,

    所有百姓都关注于此,都司没有道理不写告示。”

    “还有这事?这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

    衙门的道理怎么能与百姓说得通?”

    姚修杰脸色古怪,声音带着疑惑。

    衙门行事往往看重长期利益,

    但大明百姓能读书者少之又少,只能看到短期利益,

    而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必然会产生强烈矛盾。

    所以在如今大明,哪里的官府与百姓关系都不好,

    更何况地处关外的大宁,这里还有许多连字都不认识的草原人。

    “麻烦?”

    黄映之嗤笑一声,摇了摇头,说:

    “这位陆大人可是将‘萝卜加大棒’用得炉火纯青。

    都司广开财路,给城中百姓找活干,这是善事,但抓人他也丝毫不差。

    听石煜说,城中但凡有流言蜚语,质疑都司决策者,

    他毫不犹豫地抓人,

    而且态度很明确,都司做事不用旁人来指手画脚。

    如今城内的,就算是对都司有所不满,那也得在心里憋着,

    这样一来,至少在明面上,城内可是一片和气。”

    “这样做不会有隐患吗?

    下官可是听说,这些草原人可都是暴脾气。”

    姚修杰陷入震惊,这种说话就抓人的行当,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有隐患也比整日四处闹事要强。”黄映之说,

    “周大人说得对,他就是在城中折腾太长时间了,

    弄得政事没做好,城内也不安稳,大把精力白白消耗。

    现在,本官觉得极好,至少像个安稳城池。”

    黄映之看着周围百姓指指点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得愈发灿烂。

    “知道陆大人刚刚与我说什么了吗?”

    姚修杰摇了摇头。

    “他说去了辽东要万分小心,若是局势朦胧不清,可以找一个人询问。”

    说着,黄映之还掏出了一枚玉佩,

    “看看,这是他给我的信物,

    证明咱们可以信任,还能让咱们看清楚辽东局势。”

    姚修杰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大人,他这是何意?”

    黄映之摇了摇头,将玉佩收了起来:

    “他想告诉咱们什么,我也不知,

    但可以断定,辽东局势没有咱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想要去扫荡一番而后快速离开,应当是痴人说梦,说不得是一场苦战,咱们要做好准备。”

    姚修杰陷入深思,

    从他们开始接到调令起,迷雾就一个接着一个。

    如今在大宁城,又收到了这等模棱两可的提示,让他眼皮轻跳。

    “大人,人可靠吗?别再是什么陷阱。”他问道。

    “现在咱们对辽东局势一无所知,

    可靠不可靠,本官也不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黄映之脸色严肃,离开这座城池,所要面对的,就真的是血雨腥风了。

    好在,大宁这座城池所释放出来的善意,

    让他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天津卫的一万余军卒从早晨开始离城,

    一直到午时才彻底走出城池,他们向东北而行,往辽东而去。

    当他们离开后,百姓们惊讶地发现,

    东城门很快被新的军卒所占据,就连北城门也是如此。

    稍加打听,百姓们才知道,原来这是去讨伐龙尾山的队伍。

    一时间,东城与北城的气氛都紧张起来,

    百姓们一个个义愤填膺,嚷嚷着要将龙尾山踏平,

    就连守城军卒都感受到了这等怪异气氛,眼中纷纷流露出羡慕,

    白捡的功勋啊,可惜轮不到他们。

    兵员集结一直持续到申时初,也就是下午三点。

    东西两城门各汇聚了一千精兵,还有两千战马,浩浩荡荡地站在那里,

    让周围观看之人平白无故多了几分安心。

    有如此精兵在,大宁城必然能继续安稳下去。

    北城门,陆云逸身穿黑甲,手持长刀,坐在通体枣红的高头大马上,十分英武。

    他看向前来送别的一众都司官员,沉声道:

    “本官离城这段日子,一切照旧,

    还请诸位大人、吏员担负起应该担的责任,好好建设大宁城。”

    “是!”

    一众官员拱手抱拳,一股军伍之中的肃杀之气弥漫。

    下一刻,陆云逸长刀抽出,高举过头顶,

    看向前方空空荡荡的城门,发出一声大喊:

    “大宁所属,出城!”

    “呜——”

    苍凉的号角声在城墙上陡然响起,

    与浅灰色的天空交相呼应,一股压抑与萧瑟悄然弥漫。

    百姓们似是也有所感,面无表情,眼睛眯起,静静看着军卒离城,心有彷徨。

    虽然敌人是不足千人的龙尾山,

    但终究是战争,不好的回忆在他们心中涌起。

    持续二十年的厮杀,大明与元人的死尸能汇聚山海,

    现在日子过得安稳了,新的战事又要来了。

    好在战事不在城中,而在遥远的北方。

    “咚咚咚——”

    当出城军伍过半时,急促密集的鼓点轰然在城墙上响起。

    四门朱红大鼓前,立着四名手持鼓槌的壮汉,

    头戴红巾,赤膊着上身,双手奋力敲击鼓面,

    有节奏、韵律的鼓点声在所有人心中弥漫。

    刘黑鹰站在一众官员最前方,

    看了看周围目不转睛的百姓,接过胡小五递过来的大喇叭,奋力喊道:

    “父老乡亲们,我们要居安思危,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但我们不能忘记北方的强敌,

    不能让那些贪婪、无耻的盗匪、敌人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谁坏了我们的好日子,谁就是大宁人的敌人,

    大宁的军卒会将他们踩在脚下,踩成血泥,你们怕不怕?”

    场面鸦雀无声。

    一个半大孩子站在警戒线最前方,猛地蹦了起来,

    稚嫩的声音响彻整个北城门:

    “不怕!”

    这一声叫喊,似乎唤醒了沉睡的众人,

    紧接着便是排山倒海一般的喊声:

    “不怕——”

    汇聚的百姓群情激奋,不论是明人还是草原人,

    在满城红色标语衬托下,都变成了大宁人,

    高举拳头,喊着“不怕”。

    队伍中,杨士奇怔怔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声音轻缓:

    “大申兄,都司现在是好了还是坏了?”

    才子解缙有些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纵使他有聪明才智,但现在也无法分辨对错。

    怎么都司干的都是错事,但城中模样却好了这么多?

    他木然地摇了摇头:

    “我我也不知道。”

    刘黑鹰爬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高台,拿着喇叭向在场众人大喊:

    “诸位父老乡亲,大宁城的建设需要我等共同努力,

    北平行都司第一个三年计划将在明日张贴各处,父老乡亲们可以就近查看。

    都司会安排吏员,不停诵念,

    直到城中所有百姓都知道我们未来的目标。

    在这其中,有谁胆敢曲解都司意思,故意与衙门作对,都司绝不轻饶!”

    激昂的鼓声渐渐停止,转而是悠扬沉重的号角声。

    百姓们面面相觑,有些不懂眼前这黑大人说的是什么意思,

    但无妨,城中百姓现在大多都养成了去听告示的习惯,

    明日再去听就是了。

    杨士奇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又看向一旁同样茫然的解缙,发问:

    “大申兄,汉武帝时,桑弘羊推行盐铁官营等政,

    司马迁《货殖列传》曾言,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到底谁对谁错?”

    解缙知道他所说的意思。

    《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认为,

    要放任民间自发进行商贸往来,

    朝廷亲自下场与民争利是最坏的事。

    但现在.

    解缙也有些茫然了,他神情复杂:

    “我也不知谁对谁错。”

    在他心里,还是认为司马迁所言极对。

    而且“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这种强调地域分工与商业流通的事,大明朝廷遍地都是,也都取得了不小成效。

    但偏偏,大宁城内发生之事,解缙无法理解。

    明明是个破旧的关外城池,本应该要朝廷持续拨付银两、提供粮草才能过活的苦寒之地,

    但现在.他偏偏看到了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杨士奇看得要清楚一些,

    他挠了挠头,听着百姓纷纷议论,若有所思地说道:

    “我觉得都司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商行,为了维持生计,没有活也要凭空造出活。

    相比于咱们刚来之时,街上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孩子都少了。”

    “是啊.”

    解缙看了看手中的糨糊桶,

    “现在找孩子贴标语都找不到了,只能咱们自己贴。”

    “唉”

    说到标语,杨士奇掂量了掂量背篓,

    感受着其上沉甸甸的重量,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快走吧,再不快点贴,今天的活干不完了。”

    这时,解缙却呆呆地看着前方,拉了拉杨士奇:

    “看那是米氏的板车吧。”

    杨士奇一愣,转过身来一看,猛地瞪大了眼睛。

    只见前方主干道上,

    从各处巷子里钻出了浩浩荡荡的百余辆板车,

    马匹、毛驴、骡子,

    各式各样的牲口样样皆有。

    毫无意外,板车上所承载的,都是满满当当的货物,

    上面覆盖着麻布,粗糙的麻绳用力捆绑,勒出一道道痕迹。

    二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米氏这一个月来的疯狂所为,

    在城内四处扫货,

    但凡是能用的,什么都要。

    杨士奇喃喃开口:

    “你猜得没错,米氏现在不仅要卖白糖了,还要卖别的东西。”

    “混账.混账!!”

    解缙眼眶一下子就红了,死死盯着那些车马,

    “这是资敌!资敌啊!

    这么多的东西卖给草原人,都司也不管管?”

    杨士奇脸色有些古怪,小声提醒:

    “这些日子因为米氏扫货,

    整个城内工坊都忙碌异常,都司想来不会管。”

    解缙也陷入沉默。

    经过这些日子的挣扎,他们也有些看明白了,

    只要给城中百姓的钱不少,都司根本不会管东西卖给谁、卖到哪里,

    甚至对此还大加鼓励。

    尤其是那新开设的大宁纺织商行,

    那些碎布做出来的丑衣裳,总不能是卖到关内吧?

    关内百姓即便再穷,也有一身像样衣裳,

    那就只有卖去北边,或者东北。

    都司对于这种尽人皆知的事,

    非但没有制止,还拿出了两千两银子来帮扶商行,

    让他们招更多的人,买更多的物件。

    杨士奇忽然想起一事,转头看向解缙:

    “你给朝廷上的奏疏,有回应了吗?”

    解缙脸色有些尴尬,他不想回答,

    但见杨士奇死死盯着自己,便摇了摇头:

    “杳无音讯,石沉大海。”

    杨士奇松了口气:

    “大申兄,还是要少做这等事,

    这在百姓口中叫‘吃饭砸锅’.

    要不是陆大人将你调来大宁,哪能看到如此怪事。

    此等事,仅凭文书记载,根本无法窥得其中真假,也只有真正看了才知道,

    对于都司所做,我觉得还是要再看看,

    是非对错不能一概而论。”

    解缙已经有些被他说服了,

    但想到以前自己高高地调门,

    还是没有服软,只是硬邦邦地说:

    “错事就是错事,先干活吧。”

    说着,他便背着背篓,提着浆糊桶,拿着小刷子向北城门走去。

    昨日刮了大风,上面的标语要清理更换一番。

    杨士奇怔怔地看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笑容。

    他能看到解缙的改变,从最开始对贴标语的抗拒,到现在的乐在其中。

    不仅是大宁城在飞速变化,

    就连他们这些读书人,也在变。

    杨士奇迈步跟了上去,朝着前方招了招手:

    “大申兄,等等我。”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11/111104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