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困兽犹斗,大朝会
八月的最后一日悄然而逝,时间来到九月。
距离甘薯收获的日子越来越近,整个应天城都笼罩在一股繁忙氛围之中。
每日都能看到不知多少吏员离开城池,前往城外田地。
他们撸着袖子,挽着裤腿,扛着锄头,身后还有同伴推着三轮车。
去时,他们光鲜亮丽,与寻常百姓泾渭分明,
每当傍晚归来,他们混迹在人群中,丝毫看不出分别,只因他们同样满身泥污。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凝重、忐忑、疲惫。
即便是农政院已经保证了无数遍,
但甘薯到底能种出多少粮食,没挖开之前谁也不知道。
相比于这种凝重、忐忑,
百姓们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期待。
这种期待汇聚在整个应天城,让夏日的炎热铺满四方。
朝堂上,周王从云南而回的消息终于开始悄无声息地弥漫,
当知道这个消息的官员们还在面面相觑之时,
一些部堂以及位高权重的大人,已经猜到了宫中所要干的事。
工部衙门,左侍郎计煜辰坐在衙房中,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他的视线时不时瞥向桌上一封文书,面露愤怒。
上面记载的,是周王回归的日子以及可能重回开封的时间,还有一份李至刚的治水文书。
计煜辰看到这两份文书后便知道坏了,
河南真要开始治水了,
再联想到前些日子商行分红下来,
秦逵不由分说地将其砸进水泥工坊,让其开工。
计煜辰就觉得脑袋上像是绑了一根飘飘荡荡的绳索,距离拉紧的日子越来越近。
一旦拉紧,轻则调离工部衙门,重则致仕回家,
这两种结果,计煜辰都不能接受。
这时,衙房外传来了稀稀拉拉的说笑声,还有密集且急促的脚步声。
计煜辰眉头一皱,抬头看去,
原来是散值了。
最近,由于工部衙门钱财充裕,
官员吏员欠下的赏钱都已经足额发放,
这也导致衙门这几日气氛融洽,不少人散值后都要出去撮一顿。
听着吏员们稀稀拉拉的议论,
计煜辰的脸色愈发阴沉,放在桌上的拳头狠狠攥紧。
工部侍郎这条路他走了将近十五年,才到了今日这个地位,
绝对不能轻易放弃,更不能灰溜溜地滚回家。
“来人,叫周明理过来。”
“是!”
门口值守的吏员反身离开。
不多时,营缮清吏司郎中周明理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他满头大汗,神色还有一些忐忑与慌张,
计煜辰见状,眉头微皱:
“你这是做甚?”
周明理匆匆忙忙将房门关上,整个人透露出一种急切,
他来到桌前,狠狠地拍了拍大腿,急声道:
“大人,今日我去户部办事,
听他们几个主事说,明日大朝会上就要定下治水一事,
而且周王也可以随治水队伍一并去往开封。
下官听后心中一阵忐忑,便又四处打探,
发现陛下给周王殿下的护卫都已经配好了,就在浦子口城驻扎。
若是周王去到开封,想来这些护卫也跑不了,到了那时候.”
计煜辰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口中喃喃:
“到了那时候,河南三司的人翻不起什么风浪,治水之事想来是板上钉钉了。”
周明理有些黯淡地重重叹了口气,嘴里喃喃开口:
“也不知道那混凝土修筑的堤坝,有没有这般神奇,
要是徒有其表的话事情还有几分转机。”
计煜辰有些无奈地白了他一眼,呵斥道:
“混凝土有什么本事还用本官与你说嘛,
最开始浇筑的那些石罐,现在拿大炮都轰不碎,挡下洪水还不是轻轻松松。”
他一开口,屋中气氛顿时萎靡,二人都有些提不起精神,
一旦治水之事完成,秦尚书必然会挟大胜之威清扫衙门。
到了那个时候,
他们俩这个明确的反对派,立马就要卷铺盖回家。
深吸了一口气,计煜辰眼中闪过一丝狠辣:
“我让你联系的人,联系了吗?”
“大人,联系了,刑部杨大人说
他现在已经不是户部尚书,
而刑部与治水又毫无关联,他也帮不上忙,
而且他还劝大人早做准备,这是朝堂大势,不可阻挡。”
“嘭——”
计煜辰狠狠地一巴掌拍在桌上,呼吸略有急促:
“这个杨靖,以往做户部尚书时鼻孔都翘到天上去了,谁都敢得罪,
现在成了刑部尚书反而窝窝囊囊,看着让人来气!
赵勉呢?他是什么反应?”
周明理脸色一僵,讪讪一笑:
“大人,下官根本没有见到赵大人,
倒是傅大人接见了下官,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咱们少管户部的事,
户部的钱往哪花自有户部决断,轮不到咱们来指手画脚。”
“妈的!”计煜辰听后破口大骂,
“都是一丘之貉!!”
“大人,您快想想办法吧,若真让秦大人做成了,咱们可就惨了。”
周明理眼中闪过一丝畏惧,
他可是清楚地记得,当初秦大人火速提拔之后,自己一行人是怎么横生刁难的。
计煜辰脸色阴沉到了极点,慢慢站起身,沉声道:
“你在衙门等着,我去去就回。”
周明理迫切地发问:
“大人您去哪?”
“去见坦坦翁,这次赵勉能捞得户部尚书的位置,
他在背后出了不少力,若是能劝动他,或许还有机会。”
“坦坦翁?刘大人?”周明理眼睛愈发明亮。
这位坦坦翁虽然只是翰林学士,
但身后自有一番力量支撑,门生故吏也遍布朝廷,力量很大。
尤其是在李党之事发生后,陛下愈发信任他了,
“大人,若是能得坦坦翁相助,或许事情真的有所转机。”
计煜辰点了点头:
“等着。”
计煜辰离开了工部衙门,向靠近皇宫的翰林院而去。
不多时,他就站在了翰林院的门口。
此刻正值散衙时间,不少新录用的读书人从中走出,
他们个个相貌英俊,一身翰林院服饰穿在身上,自有一番风度。
见到计煜辰身上的大红绯袍,纷纷行礼,
一阵通禀等待之后,计煜辰在翰林院内院见到了坦坦翁刘三吾。
他此刻正被浩如烟海的文书淹没,
只能露出半个布满皱纹的额头,
此刻似乎还在紧皱,一脸的忧郁。
直到脚步声临近,刘三吾这才抬起头来看向来人,眸光中饱含深意,带着智慧。
“计大人好久不见。”
刘三吾呵呵一笑,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刚走出桌案想要躬身行礼,
但计煜辰却眼疾手快,快步上前拖住了他。
“坦坦翁啊,可使不得年老拜年少,这是让本官折寿啊。”
刘三吾轻轻笑了笑,制止了行礼的动作,心中已经有了定计,
从眼前之人的反应来看,
必然是有求于人了,否则哪会这般上心。
刘三吾直起腰来,请计煜辰坐下,又吩咐吏员倒了两杯茶,
二人邻桌而坐,刘三吾笑呵呵发问:
“计大人,今日所来有何事?”
计煜辰抿了抿嘴,看了看站在门口的两名侍者,轻声道:
“还请坦坦翁屏退左右。”
“哦?何事神神秘秘的。”
刘三吾轻轻一笑,挥了挥手,吏员们便将房门关上。
一时间,外面的喧闹与热气被彻底隔绝。
“计大人,现在可以说了吧。”
计煜辰深吸了一口气,出乎意料地站起身,而后躬身一拜:
“坦坦翁,这次前来.
本官是来求助的,还请坦坦翁相助一臂之力。”
“计大人再卖关子,老夫可就要去看文书了,
逆党一事牵扯了数万人,
每一份文书都要仔细查阅,老夫已经连续几日没有回家了。”
刘三吾笑呵呵地开口,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计煜辰重新坐了回来,轻声道:
“今日本官前来,是想要请坦坦翁在其中牵线搭桥,做个中间人,好商量一番河南治水一事。”
刘三吾端着的茶杯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意味深长地看着计煜辰:
“黄河水患历朝历代都是重中之重,
即便是故元这等荒谬朝堂也要尽力治水,更何况我大明朝廷?
治水一事,计大人想要横生阻拦,未免有些太过异想天开了。”
计煜辰一愣,没想到眼前之人对于自己来的目的已经是门清,
但他很快反应过来,立即说道:
“坦坦翁,河南治水是国策,不能不治,
但也没有如此火急火燎地现在治。
如今京城动乱还未彻底平息,
若是地方再乱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再者.本官亦有私心,
现在工部衙门中的一些事务本官尚且还能掌控,
但不论是与应天商行的事务、还是新兴的工坊、又或者是水泥工坊,本官都插不进去手。
所以本官想着,能不能将事情拖延一二,看看事后有没有什么转机,
若是坦坦翁能够相助,本官感激不尽,必有厚报!”
这下轮到刘三吾愣住了,他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人后才松了口气。
眼前这位工部堂官,为了保住官位已经开始病急乱投医,
连拖延治水这等事都能说得出来。
计煜辰见他不说话,顿时有些着急,连忙道:
“坦坦翁,若是能帮我渡过这次难关,
工部衙门内的一些事务,我会给赵大人开方便之门。”
“好了好了.”
刘三吾抬起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如今说的话已经大逆不道了,再说下去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计大人你的心思老夫明白,
但治水之事乃是国策,怎么能轻易更改?计大人还是想一想别的法子吧。”
计煜辰的眼睛顷刻之间黯淡,
若是有别的法子,他又何必来这里呢?
刘三吾见状轻轻一笑:
“计大人也莫要着急,治水是一定不能停的,这是陛下与太子心中所想,
商行一行人都在用力去推,你孤身一人,挡不住。”
越说,计煜辰心中越是悲哀,
他又何尝不清楚,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阻止,
尤其是商行分红之后,各衙门都有钱财,花钱那是胆子大了许多!
“但计大人也不用着急,事情还未定下之前,就有变数。”
计煜辰眼睛一瞪,有些结结巴巴地开口:
“敢问.敢问是何变数?”
刘三吾想了想,笑道:
“是什么变数老夫也不知,
但老夫可以告诉计大人一个消息,或许有一些帮助。”
“请坦坦翁赐教!”
计煜辰站起身,躬身一拜,模样诚恳!
“周王殿下曾脱离护送的队伍,提前抵达上元县落脚,为的就是见从凤阳来京的宋国公。”
“什么?”
计煜辰听闻此言一下子愣住了,
而后便反应了过来,怪不得周王殿下入京的如此悄无声息,也没有什么大操大办。
“那那.周王殿下见到宋国公了?”
计煜辰眼中闪烁着璀璨精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没有。”
计煜辰眼中的光亮顷刻黯淡。
刘三吾轻轻一笑,淡淡道:
“但周王殿下在上元县逗留的事情不少人知道,
被燕王抓回京城的事亦是如此。
藩王与边将,本就是不能凑在一起,
周王殿下屡次三番地犯错,朝中已经有大臣对其不满,
老夫想着,若是有人能够挑个头,或许.事情会有转机。”
计煜辰呆愣在原地,脸色连连变幻,他听明白了刘三吾的意思,
若是想要保留官职,
那就义无反顾地向前冲,或许还能有所转机,
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将事情办了。
但.计煜辰有些害怕,
就算是在衙门的争斗中战败了,也可以回到老家做个员外,
又或者外放为官,远离京城。
但此事要是做了,
要么功成名就,要么一败涂地!
宫中的陛下与太子,必然不会放过他。
毕竟,从宫中命燕王将人带回来,就已经展露出了庇护之意。
正在他纠结之时,刘三吾笑了笑:
“天色不早了,计大人先回去吧,
老夫还要梳理文书,最近陛下跟得紧啊。”
计煜辰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行礼后踱步离开。
当他走到房门口时,又猛地顿住,慢慢回过头,轻声发问:
“敢问坦坦翁,此事若是做了,还会有何人跟随?”
刘三吾将头埋在桌案上,抬都没抬,只是轻笑一声:
“那就只有天知道喽。”
一夜的时间眨眼而过,
第二日天还未亮,皇城外便已热闹起来。
朦胧的月光挥洒在洪武门外的青石板路上,
朱红的大门紧闭,一队队身披银甲的禁军守卫皇城!
郭镇守在门口,警惕地看着四周!
此刻,皇城前的广场上已经慢慢汇聚了许多官员。
身穿绯色官袍的大员大多是步行或者乘坐马车而来,
而身穿蓝色官袍的官员要么几人乘坐一辆马车,要么骑乘自行车。
总之,广场上慢慢变得热闹,
当他们在洪武门开始汇聚后,或低声交谈,或神色凝重地静静伫立。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今日大朝会的凝重。
身穿正二品武官朝服的陆云逸今日也破天荒地来到这里,
因为三条巷距离皇城太近,他是步行而来。
当众人看到一个年轻人慢慢悠悠地从队伍后方径直走向最前方时,
不止一人呆愣在原地,拳头紧握,
大丈夫当如是也!
陆云逸行走在人群之中,身姿挺拔,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几分疲惫。
大朝会的时辰太早了,
以至于他还没来得及睡觉就要匆匆起来,
但随着走动,听着身旁几位官员的小声议论,他慢慢清醒了过来,
“听说今日要定下河南治水的大事,
周王殿下也要一同回到开封,不知这治水能否顺利。”一位官员压低声音说道。
“治水乃国之大事,陛下与太子如此重视,
又有诸多能臣参与,想必问题不大。”另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回应。
陆云逸心中暗自点头,赞同这个说法,
来到了自己位置,一众都督见他来参加朝会,
很是意外,纷纷攀谈。
陆云逸也不怯场,笑呵呵地应付,
随着时间推移,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皇城的大门缓缓打开,
一阵悠长的钟声响起,官员们纷纷整理衣冠,按照品级有序地进入皇城。
陆云逸跟在队伍中,脚步沉稳,目光坚定地朝着奉天殿而去!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11/111103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