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早穿20年 > 第133章 专利意识

第133章 专利意识


处理完阳光灶的事,党建国照例去大棚巡视。

崔二分真是个敢想敢干的“赌徒”!他正在试验一项大胆的技术——西瓜“二茬法”。

原理是剪掉第一批瓜的老藤,利用根部萌发的新藤蔓再次结果。

风险不小,一旦失败,这笔投入就打了水漂。

崔二分却信心满满,几乎把能用的棚都押上了。

当然,他也没完全“梭哈”,玻璃大棚里则稳妥地改种了豆角和更娇贵的白兰瓜,算是分散风险。

党建国仔细检查了秧苗长势、温湿度控制和水肥管理,没发现大的纰漏,对崔二分的执行力和精细化管理颇为满意。

嗯,朴实无华且高效的一天。

第二天,党建国又来到高压锅厂。

昔日的技术骨干曾三牛,如今已是副科长级别的厂长。

身份转变带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他整个人如同上紧了发条,工作激情爆棚。

在党建国几次“抓大放小”、“管流程重于管操作”的点拨后,曾三牛也迅速成长起来,不再沉迷于亲自抡锤焊接,而是将精力放在了原料质检、生产流程监控、工艺改进和工人排班上,整个厂子运转得更加规范有序。

至于销售?

目前还是纯计划模式:优先保障高原部队,其次是部委机关和大型厂矿的食堂。

民用市场?产能还远远满足不了计划内的需求,暂时不考虑。

党建国看着井然有序的车间和曾三牛一丝不苟的样子,深感欣慰。

想到未来还有更多产品,比如即将推广的阳光灶、可能的面条机、甚至青蒿素相关设备需要落地生产,党建国找来刘侠:

“老刘,通知赵有才,开始储备建材!水泥、木材、砖瓦,按扩建两个标准车间的量备着。设备采购清单也同步启动,和科工委设备处对接好。”

刘侠有些迟疑道:“党科长,这设备和建材…计划指标不好搞吧?排期也长。”

党建国摆摆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的说到:

“计划指标?走科工委的特批加急通道!设备处那边我去打招呼。

告诉他们,我们民工科要上的项目,是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创造利润、能反哺科工委的项目!插个队怎么了?种苹果部长都点头支持的事儿!”

他顿了顿,补充道,

“为什么我们有这个底气?”

他扳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道出民工科如今的“分量”,科工委的钱袋子:

“整个科工委,有几个部门能像我们这样,不仅不伸手要钱,还能大把大把往回赚利润?120多万的西瓜钱是白赚的?高压锅的利润也在滚雪球!

我们是科工委的‘眼珠子’!想捣乱?问问种苹果部长答不答应?”

至于党建国,现在有点小嚣张,看看现在遍布的“人情债”:

农业口:  冬季蔬菜大棚技术(虽然还在完善)、木薯战略信息(这可是天大的人情!)。

外贸部(王利民):米麦套利这两年赚了不少,而且还搞来了粮食。

教育口:  接收安排实习生,提供实践基地(胡自强等),更不要说乡村老师的计划了。

卫生口:  青蒿素信息(虽未验证,但已引起关注),还有赤脚医生方略。

工业口:  兵工铲订单养活了多少配套小厂?

高原部队/后勤:  高压锅解决了吃饭大问题,阳光灶即将再立新功。

更上层:

那几封信和那三颗大印,对大长老而言,何尝不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许?这份“人情”,价值无可估量。

年龄是短板,实力是硬道理:

“真以为我党建国现在说话没分量?也就是年纪太轻,资历不够!否则,凭这些实打实的功劳和效益,一个正式的处级位置,早就该给了!”

刘侠听得心潮澎湃,腰杆都不自觉挺直了:

“明白了,党科长!我这就去办!保证把建材和设备的事落实得妥妥帖帖!”

胡自强已经利用优化思路做出了十几个性能更稳定的二代阳光灶。

党建国感觉数量够用了,再次叫停生产,让他专心去攻克材料轻量化和自动追光的难题。

农场食堂率先用上了阳光灶预热热水,虽然在大冬天无法完全替代煤炭,但实实在在地减少了燃料消耗,工人们都觉得这“聚光锅盖”神奇又实用。

几天后,刘飞终于从“木薯风暴”中暂时抽身,一个电话召党建国过去:

“建国,快来我这一趟!有重要进展!”

党建国回复道

:“领导,我这有好东西给您看,体积不小,得用马车拉过去。”

“用不着马车!”  刘飞在电话那头大手一挥,“我派车来接你!”

科工委的车很快到了农场。

党建国让胡自强精心挑选了5套最精良、包装最稳妥的二代阳光灶搬上车。

怕路上颠簸损坏了这些“宝贝疙瘩”,胡自强主动要求坐在敞篷车厢里一路守护。

寒冬腊月,冷风如刀,短短路程也把小伙子冻得够呛,下车时嘴唇都青紫了,但抱着阳光灶的手却稳稳当当。

刘飞满脸喜色,一把将党建国拉进办公室,亲自倒了杯热水塞到他手里,自己也难掩激动道:

“建国啊!你上次说的木薯,产量你说错了!不是三四百斤!”

党建国心想,能有两三百斤淀粉也不错,刚开口说

“两三百斤也够用,我今天带来了新东西……”

话头就被刘飞兴奋的大嗓门盖过了:

“是四五百斤!干淀粉!亩产四五百斤啊!”

刘飞激动得几乎要手舞足蹈,连日奔波的疲惫一扫而空,兴奋的说到:

“农业部、华南局的报告都汇总上来了!千真万确!

种苹果部长亲自在长老会上汇报的!你这信息,立了大功了!”

党建国一愣,他也没想到此时的木薯产量和出粉率就这么高了?看来民间智慧确实不容小觑。

刘飞笑完,才想起党建国刚才的话茬:“对了,你刚说带了啥好东西来?”

“太阳能灶!”  党建国答道。

“太阳……能……灶?”  刘飞一字一顿地重复,满脸困惑。

这几个字拆开都认识,合在一起却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眼见为实!”  党建国也不多解释,邀请刘飞来到办公楼前空旷的水泥地上。

胡自强虽然冻得够呛,但精神头十足,立刻指挥司机帮忙卸货。他熟练地支起支架,调整好角度,将配套的特制黑色大水壶稳稳放在焦点处。

他跑去食堂拎来一桶冷水注入壶中。

此时正是晌午,冬日难得的晴空万里,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

镜片阵列精准地将阳光汇聚到壶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刘飞好奇而专注的目光注视下,壶口开始冒出缕缕白气!

党建国估摸着时间(冬季阳光强度有限),感觉烧开不太现实,便示意胡自强结束演示。

胡自强小心地将温热的水壶拎过来,打开壶盖,一股温热的水汽扑面而来。

刘飞凑近一看,水温虽未沸腾,但明显滚烫,估计在70-80摄氏度左右!

“好!太好了!”  刘飞拍案叫绝,他一眼就看出了这玩意儿在高原的价值,“高原那边日照强,时间长!用这个预热水,再倒进高压锅里煮,能省下老大一截燃料!牛粪、煤炭都能省下来!”

做领导的果然高瞻远瞩,瞬间抓住了核心价值,同时也敏锐地指出了局限:

“就是有点可惜,看样子烧不开?”

“领导英明!”  党建国笑着接话,“目前受材料和天气限制,完全烧开确实困难。

但就像您说的,能把冷水加热到烫手,再倒入锅里,至少能节省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燃料!

意义重大!而且我们还在改进,目标是让它能直接烧水做饭!”

“对!对!就是这个理!”  刘飞连连点头,看着这几个“锅盖”,眼中精光闪烁,

“建国,这东西,你们民工科……还打算自己生产销售吗?”

他问得直接,意思也很明确:这技术,科工委(或者说军队后勤)很需要!

党建国心领神会,非常干脆地摆手道:

“我们主要精力在高压锅和农场这边。

这‘阳光灶’的技术资料、图纸,胡自强那里都有。

领导您看哪个厂合适生产,直接安排人去小胡那里对接就行!我们全力配合!”

他这是直接把技术和功劳都让出来了,换的是科工委更深层次的支持和人情。

而且这种没多少技术含量的玩意,党建国还真不想造……

刘飞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用力拍了拍党建国的肩膀:

“好!建国!识大体!这事我马上安排!”

他顿了顿,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极其重要的事情,极其认真地叮嘱道:

“对了!千万别忘了,让胡自强把核心设计思路、结构图纸都整理好,赶紧去申请专利!国内专利!国际专利也要考虑!这个很重要!”

“噗……”  正喝水的党建国差点一口水喷出来,一个趔趄,哭笑不得地看着刘飞。

专利?  在这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在这个集体主义至上的氛围里,刘飞处长居然如此“超前”地想到了要注册专利?

这思维,到底是跟谁学的?肯定不是自己!

还是被木薯事件刺激得对“知识产权”有了全新的认识?

党建国这个穿越者都差点忘了这茬!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497/239720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