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毛子
10月18日,以彼得·日列夫(Pyotr Zhirev)为首的三十多名苏联代表如期而至。
他们带着审视与好奇,走进了这间充满“未来感”的样板房。
随着讲解员(特意挑选了俄语流利的工程师)逐一演示,特别是用高压锅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炖出一锅香气四溢、软烂入味的“西红柿牛腩”时,毛熊们彻底不淡定了!展厅里此起彼伏地响起惊呼:
“Ах! ” (Ah! 啊!) – 这是看到高压锅快速炖肉的惊叹。
“ой!” (Oy! 哦!) – 这是感受到空调冷风或看到热水器出水的诧异。
“Не может быть!” (Nye mozhet byt! 不可能!) – 这是对众多电器功能和效率的难以置信。
“Я заберу их домой!” (Ya zaberu ikh domoy! 我要把它们都带回家!) – 这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参观结束,谈判桌上气氛骤变。
日列夫团长,一个地道的“华夏通”,汉语相当流利,开门见山的要求包圆所有展品,而且数量惊人——每样十万套起!
党建国早有准备,苦着脸摊手:
“彼得同志,实在抱歉!我们的产能……唉,有心无力啊!今年的订单,早就被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抢光了!明年!我向您保证,明年一定优先供应咱们社会主义兄弟!”
日列夫脸色一沉,带着被“背叛”的愤慨:
“党!你这是在伤害无产阶级的阶级感情!
那些腐朽的资本家,怎么能比我们更需要这些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的产品?
好东西,应该先供应给同志加兄弟!”
他的俄语翻译立刻将这番“义正言辞”传达给所有苏方代表,引来一片附和的点头和严肃的目光。
党建国心里冷笑,讲阶级感情?你们以后撤专家、逼还债的时候怎么不讲?
脸上却堆满无奈:“彼得同志,我的好同志!不是我不给,是机器就那么多,工人就那么多手!实在是……变不出来啊!”
他刻意表现得有些慌乱。
日列夫敏锐地捕捉到党建国的“慌乱”,眼中精光一闪,步步紧逼:
“那……你们现在到底能挤出多少?哪怕是一点点,为了友谊!”
“没了!真没了!” 党建国“急”得摆手,“生产线都排满了!一直到明年五月,一颗螺丝钉都挤不出来了!”
日列夫忽然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墙壁前。
墙上并排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主席的画像。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声音带着一种仪式感般的沉重:“党!你敢对着伟大导师和领袖们发誓,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这一招,充满了政治压力和道德绑架。
会议室瞬间寂静。所有目光聚焦在党建国身上。
他沉默了,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仿佛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内心OS:饥饿营销懂不懂?全卖给你们,明年还怎么涨价?怎么吊着西方市场?)
看到党建国的沉默,日列夫心中大定,语气放软但更加不容拒绝:
“党同志,为了牢不可破的两国友谊,也为了证明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生活方式的优越性,你们能生产多少,我们就要多少!价格……”
他顿了一下,抛出一个极具诱惑的条件:“我们按照官方卢布对美元汇率结算!就按你们出口西方的美元价格!”
(此时官方汇率:1美元 ≈ 4卢布,但黑市实际汇率高达1:8-10!)
党建国差点气笑了(跟我玩汇率游戏?老子当年在黑市倒腾的时候,你怕是不知道吧?!)。
他正要反驳,会议室的门被敲响。
刘飞神色匆匆地走进来,不动声色地将一张折叠的小纸条塞进党建国手心。
党建国借着端茶杯的掩护,迅速瞥了一眼纸条,上面只有两个力透纸背的字:“答应他。”
落款是一个熟悉的代号。
他的心猛地一沉,一股巨大的憋屈感涌上心头。
国力不如人,外交无小事。大局为重!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脸上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
“彼得同志,为了友谊……我们愿意尽力。但是,您也知道,我们出口是有退税补贴的,这成本……”
他故意停顿。
日列夫急切地问:“你的意思是?”
党建国“艰难”地开口道:
“这样吧,我们吃点亏。按照一美元兑五卢布结算! 这已经是考虑到同志情谊的最大让步了!”
(内心:黑市能换10卢布,我只要5,够意思了吧!)
日列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官方汇率是4,他报5,虽然比黑市划算,但仍在可接受范围,且远低于西方市场采购价加运费),立刻伸出手,笑容满面:
“成交!为了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干杯!”
仿佛生怕党建国反悔,马上开始走合同流程。
最终,一份总额接近四千万美元(按5卢布兑1美元折算)的补充合同敲定:
民工处需在次年4月30日前,额外供应苏联两万套(而非十万套)家用电器组合。
至于供货批次和时间?面对已经开怀畅饮、醉醺醺的毛熊代表们,这些细节变得异常“好商量”。
合同还特别注明:电视机可延期交货,这玩意苏方自己能造,主要是图个配套好看和相对便宜——苏产电视900-1200卢布,民工牌仅需750卢布。
签完合同,看着毛熊们兴高采烈地离开,党建国心里五味杂陈。
他私下找到刘飞,带着点“坑了兄弟”的歉意:
“刘局,协调一下,调700瓶最好的‘十三陵’二锅头来。代表团成员,每人送20瓶!剩下的……全给日列夫团长装上他的专车!”
这既是安抚,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封口费”和润滑剂。
党建国不知道的是,他这份订单背后,牵扯着冷战时期一场没有硝烟的“厨房战争”。
毛熊大统领与鹰酱首领著名的“厨房辩论”虽还未发生,但两大阵营在“谁更能代表先进生活水平”上的较量早已暗流涌动。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497/238780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