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不利于平衡的话,不要讲
第一百零六章 不利于平衡的话,不要讲
“好的,高师傅。”
李伟看着这位满面沧桑的师傅,心中不由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情绪。
这么多年以来,没有这位高太守,哪里来的自己的今天啊。
所以,无论李伟在外面如何胡闹,回到这里都会有一股心安的感觉。
来到厨房,高良随口问道。
“李伟啊,你今年应该有三十五岁了吧?”
“是的,高师傅,记得真清楚。”
李伟恭敬地在一旁帮忙。
“那可不。”
“这些年,你几乎是两年一个台阶,少年得志,莫过于此了吧?”
“这些都是依靠师傅一手提拔上来的。”
“李伟感激不尽。”
“所以呢?李伟啊,你觉得师傅对你的提携不够了么?”
听到高良如此说,李伟的神经突然敏 感了一下。
高师傅如此循循善诱,这是…
“高师傅,我怎么会这么想呢?”
“我怎么会这么想,你还不知道么?”
高太守停下手中的动作,正视了这位关门大弟子。
“师傅对你的教导已经很多了,多到我都开始烦我自己了。”
“今天,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
“你这个位置,在江州,庐州的地盘上,只要不犯错,那就没人能动的了你了。”
“剩下的,我就不多说了。”
三言两语之间,一顿夜宵很快就做好了。
“好了,吃饭吧。”
“是,师傅。”
李伟低着头,帮高师傅收拾了一下东西。
面无表情。
来到饭桌上,高太守依旧是有意无意地提道。
“听说,你跟刚刚到任的林大人,已经有了一些交集了?”
“高师傅,还真的是什么都瞒不过您的眼睛啊。”
李伟放下碗筷,正襟危坐。
“聚仙楼那件事,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我这个太守如果还什么都不知情,岂不是,被人给架空了?”
“哪里的话,高师傅,现在谁还能架空的了您啊。”
高太守并没有搭话,只是自顾自地说道。
“这次,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朝廷居然下派了一个内务府的少监,还带来了一个,据说是来头不小的侍女?”
“这个内务府少监不简单啊。”
李伟搭话道。
“还没上任的时候,就将为祸多年的江州司马给端掉了。”
“而且还将融银一事给处理好了。”
高太守随意吃了一口饭,道。
“摊丁入家,火耗归国嘛。”
“李伟啊,你这个两州县令,就不能说点我们不知道的?”
“别的,我还在调查中。”
李伟低下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是不是又在琢磨什么坏心思呢?”
高太守很清楚自己这个弟子的弯弯绕。
现在,三十五岁是一个坎儿。
如果李伟明年还未能晋升副太守一职,恐怕结果将只会有一个。
边缘化,甚至最后告老还乡。
所以,现在李伟的情况很是微妙。
很多事情,做的好了,不加分。
甚至会减分。
即使是高太守命令下去的事情,李伟也会斟酌再三,最终选择模棱两可。
甚至不去做。
二人沉默良久,最终李伟开口说道。
“师傅,这些东西不是我不调查,而是因为。”
“现在这位内务府少监风头正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他跟林大人是同一个性质的。”
“现在,我们最好不要去触碰他的霉头。”
“在没有一些准确无误的资料之前。”
“你啊,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高良摇摇头,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师傅,我,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啊。”
“对了。”高太守似乎想起来了什么。
正经地看着李伟。
“最近,聚仙楼那边你尽量少去,甚至不去。”
“不然,容易给新上任的这位张公公,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啊。”
“是,高师傅,我明白了。”
李伟听完这些,内心变得颇为愤愤不平。
“高师傅,有些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现在,这是在家里,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直说就好了。”
“好的。”李伟已经没了吃饭的兴趣。
有些憋屈地对高太守说道。
“师傅,现在,江州庐州的司马,刘大人还有一个月就到岁数,安稳退休了。”
“我们都认为是您将来会接替了他的职位。”
“可是结果呢?朝廷先是派了一个林大人来,彻底阻断了您的上升之路。”
“而现在,又派来了一个张公公。”
“师傅,您,您难道就不感觉心酸么?”
“这有什么心酸的。”高太守面色平和,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一切。
“到了你我这个位置,很多东西虽然在手上,但是还不是我们能够彻底掌控的。”
“还是那句话,只要朝廷需要,我们就要执行。”
“不存在心不心酸的问题。”
高太守看上去已经接受了这一切。
最终依旧平和地徐徐道来。
“记住,走上了这条路,很少有人能做到刘司马那样,平稳落地。”
“官场之上,很多人的结果,都只会是,失败亦或者死亡。”
“可是,师傅…”
“好了。”
李伟本来还想说什么,可是被高太守给抬手拒绝了。
“林大人刚刚来上任没多久,不利于平衡的话,不要再讲了。”
“没什么事情就回去吧,我要休息了。”
“是,师傅。”
高良也没有再管更多,就走到了里屋当中。
而李伟则顺手就清理了一下这些碗筷。
心情依旧沉重无比。
林大人跟张公公的到来,就像是压在李伟心头处的两座大山。
让李伟一时喘不过气来。
离开高太守的房间,李伟看着灯红酒绿的闹市,不禁感慨着。
“哎,悠悠苍天,何至于此?”
“师傅,抱歉了,这一次,我不能听你的。”
随后,李伟就坐上了前往聚仙楼的马车。
只因为,那边还有人在等待着他。
高太守坐在窗前,摇晃着手中的酒杯。
另一只手则顺手翻开了一本历史古籍。
正是人才辈出的,三国对峙的时代。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我还是会选择走入官场这一条路。”
回顾自己的一生。
高太守做了十年的教书先生,而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些逢年过节送来的礼品。
而现在高太守在官场混迹了小二十年。
却已经混迹到了能够俯瞰芸芸众生的地步。
路,就在脚下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422/111110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