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招生
王浩拿起手机划了划,抬头问:“吃饺子不?我知道有家东北菜馆,正月里还卖酸菜猪肉馅的,热乎。”
陈秀芳正用手机翻找着小学课本,头也没抬:“行,就它吧,省事。”
等外卖的功夫,她把王浩的笔记本搬到餐桌上,插上U盘开始捣鼓课件。
屏幕亮起来的瞬间,她指尖顿了顿——毕竟许久没摸过家用电脑,键盘敲得有些生涩。
王浩凑过来看了眼,见她在调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插图,顺手帮她把字体放大了两号:“小学生眼神儿好,但字大点看着更清楚。”
“你这电脑我冷不丁用着不习惯,找啥都找不到。”
陈秀芳笑了,“还是你懂。”
王浩点的饺子送到时,塑料袋里还裹着一小碟醋和两瓣蒜。
陈秀芳咬了口饺子,烫得直哈气,却没放下手里的鼠标:“我先把三年级的阅读理解例题弄出来,这个是重点。”
“先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王浩把醋碟往她跟前推了推,“课件我帮你看看排版?我做PPT比你熟。”
陈秀芳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你看这高年级的作文范文,是不是该分个段落标红?”
母子俩头挨着头凑在屏幕前,饺子的热气混着键盘敲击声,倒比平时更添了几分暖意。
陈秀芳忽然想起刚才王浩说买车花光了钱,又联想到昨天早上自己去车站,王浩提前都没说要送送她,心里不免又有些失落。
她夹了个饺子塞到王浩碗里:“多吃点,明天去买电脑,挑个轻便的,要不然买个好点的吧,你用,把这个给我。”
王浩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着说:“那可不行,别看我这个电脑旧了,它的功能可不是一般电脑所能比得了的,您那5000块钱能买个什么?”
陈秀芳讨了个没趣,不再言语了,她也没有再追加资金的想法。
她看着屏幕上渐渐成型的课件,忽然觉得这正月里的忙碌,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踏实。
“你有不用的u盘吗?借我一个。”
王浩拉过旁边的电脑包,从侧袋里拿出三个U盘,挑选了一下,把一个蓝色的放在桌子上,“您用这个吧!”
“哪个都行,我明天去买个新的,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就还给你。”
接下来的两天,陈秀芳几乎脚不沾地。
白天泡在辅导班里接待家长来访,抓时间把新制作的课件进一步完善,还抓了半天空儿去了辅导班周边的区域发了宣传单;晚上就把白天发现的问题在王浩的笔记本上修改课件,常常忙到深夜,眼皮打架了才往床上躺。
王浩看她熬得眼圈发黑,主动承担了晚上做饭的任务,也去买了台新电脑回来,让陈秀芳尽量白天工作,晚上休息。
经过这几天的电话报名和现场报名,陈秀芳预料到周日来听课的学生和家长少不了,她怕一个人应付不了,提前告诉王浩,让他周末无论如何抓时间来帮忙,感觉人手还是不够,登记、引导、维持秩序都需要人,这时她才感觉到教室有点少了,万一一个年级超过十人就有问题了,想想就头大,到时候再说吧,实在不行就请老师,教室不够就求王老太太再去“要”间房子。
眼前的事情是还有谁能来帮个忙呢,苏念和楚一一周六有课,她可以上,让她俩周日过来帮忙?思前想后觉得不好,人家是学生,万一家长不乐意就坏了。
王浩看陈秀芳愁眉不展,主动提议道:“妈,要不我联系两个大学同学过来帮忙吧,他们都挺靠谱的,而且有眼力见儿。”
陈秀芳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点头同意了。
周日一早,天刚蒙蒙亮,陈秀芳就揣着U盘往辅导班赶。
正月的晨光透着清冷,她却一路走得脚底生风,心里既盼着人来,又怕人太多应付不过来。
没想到八点刚到,辅导班门口就排起了队。
家长们领着孩子往里走,叽叽喳喳的脚步声把楼道都填满了。
陈秀芳大致数了数,竟来了三十多个学生,从一年级的小豆丁到初三的大孩子,挤得教室满满当当。
刚开始招生,来这么多人陈秀芳很出乎意料,特别是小学生居多,她想可能是价格上的优势。
她定的价格是一二年级一小时60元,三四年级一小时70元,五六年级一小时80元,七八年级一小时90元,九年级一小时100元,一节课两小时。
王浩和他同学也都准时赶到,他们热情地帮忙登记、引导,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深吸一口气,赶紧招呼着安排上课:“家长们、同学们,今天天气不错,欢迎大家的到来,因为人多,所以咱们先上试听课,每个年段安排了20分钟,你们可以都听下来,也可以有选择的听,但请大家保持安静,不愿意听,可以到外面楼道里等一会儿。
接下来咱们先讲低年级,然后是中年级、高年级,最后是初中组。
因为咱们准备的是小班课,所以教室里只有10套桌椅,没有桌椅的同学就麻烦先站着听。”
接下来她按计划轮着讲——给低年级讲看图写话时,她举着卡通插图引导孩子们按顺序观察,连家长都跟着一起讨论;给中年级分析阅读理解,特意把题干标红了逐条拆解;到了高年级,就拿去年的真题举例,讲得条理分明;初中组时,她惟妙惟肖的讲课引来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每组三十分钟,她像上了发条,讲完一节就讲下一节,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她脱了棉衣,额头上还是渗出了汗。
家长们或在教室后排听着,或在走廊里交流,有几个中途就拉着王浩和那两个同学问报名细节。
等最后一节讲完,她嗓子都快哑了,喝了半杯水才缓过劲来。
报名处更是热闹。陈秀芳他们几个人一起登记,笔尖在报名表上沙沙作响。
“我家孩子报三年级语文!”
“初中班还有名额吗?”
此起彼伏的声音里,吵得人头晕。
看现在登记的人数和年级,能凑足九个年级,这回热闹了。
突然有家长问:“老师,有群吗?什么时候上课?需要带什么东西?拿什么课本?我们怎么获取?”
幸亏早有准备。
陈秀芳事先让王浩按年级建了九个群,并把群码用白纸打出来。
此刻被家长问起,陈秀芳让王浩和他同学把二维码张贴在教室的黑板上,让家长们按年级入群,并按照学生姓名加家长手机号的格式备注群昵称。
闹闹吵吵,直到中午十二点人才散去。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378/238878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