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 > 第177章 这一仗若败,便无明日;如今既胜,大明尚有希望!

第177章 这一仗若败,便无明日;如今既胜,大明尚有希望!


【同时,为安人心,特许文武官员预支九个月俸禄,军士则预发半年,并通知自行前往通州领取。】

【皇城内外守军、工匠也有不同程度赏赐,粮秣逐渐充盈,城中人心逐步安定。】

【明廷全力备战之际,也先携英宗向大同、宣府守军施压,试图诱其开门。】

【幸而将领坚守未动,使其图谋落空!】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整顿,大明共集结兵力二十二万,准备迎敌。】

【京师军心稳定,兵力大增,战事一触即发。】

【京师保卫战,正式爆发。】

【也先分三路逼近城下,于谦亲率诸将扼守德胜门、西直门等要道,与瓦刺军正面鏖战。】

【多日激战之后,敌军久攻不下,士气渐颓,频频受挫。】

【更有明军援兵陆续到达,也先深恐腹背受敌,决意撤军。】

【其后携英宗撤离,途中被明军追击扫荡,最终全军撤出关外,京师得以戒严重整。】

【京师保卫战,大明胜!】

【这场战役,不但挫败了瓦刺图谋,更彻底扭转大明危局。】

【战后,于谦继续加强军制改革,使得国防体系迅速恢复并升级。】

这一仗对大明而言,是生死攸关的一战。

若当初选择迁都或妥协,不仅会使士气尽失,更会彻底动摇朝廷根基。

一旦败北,大明恐怕立刻步入下坡路,甚至提前迎来南明局面。

而此时,距离朱棣扫清北元才过了二十余年!

多亏于谦果断决策、缜密组织,这才保住了大明半壁江山。

这一仗的意义不可估量——不仅确保了都城安全,更是让明军战力全面复苏。

从洪武到宣德,明朝军备渐生懈怠,瓦刺得以趁虚而入。

但这场胜利之后,于谦着手整饬军伍,使得明军重振旗鼓。

可以说,京师保卫战,是左右大明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大明赢了,才有后面的局面;若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场生死交锋中,新帝朱祁钰与辅臣于谦,无疑是最大的功臣。

……

洪武时期!

“赢了,好!”

朱元璋一掌拍在椅子上,笑得合不拢嘴,比他自己打胜仗还高兴!

以老朱的眼力,自然一眼就看出,这场战事的重要性。

明军先前已陷劣势,若此役再败,后果简直无法承受。

甚至可以说,北宋的悲剧将重演,南明格局或许会提前出现。

若是京师被破,那只剩退守南京一途,大明便从此跌落深渊。

届时天下动荡,百姓生灵涂炭,苦不堪言。

幸而,大明赢了!

有了朱祁钰镇住朝局,朱祁镇被俘所带来的影响也被大大削弱。

“苍天庇佑我大明!”

朱标满怀感慨,终于放下心来。

“此危急之际,能有于谦如此忠臣,实属国家之福!”

他由衷赞叹,不仅佩服于谦的智谋,也敬重他的忠贞与胆识。

这样的臣子,放在任何时代,都是顶梁柱。

“对,必须重赏、重用此人!”

朱元璋连连点头,大喜过望。

他一手创立的大明帝国,差点毁在朱祁镇这些不中用的后代手里。

幸好有于谦,才保住了这根基!

远处,朱棣及众皇子们也都松了口气,面上终于露出安心的神色。

这一战若是败了,大明怕是真要步北宋的后尘,彻底成为笑柄。

所幸打赢了!

奉天殿中的一众文武官员,神色明显轻松了许多。

倘若大明真成了五世而亡的王朝,历史上怕是难有立足之地。

自两宋以来,中原之地数次遭遇异族入侵,却始终难以坚守。

难道真的是汉人天生就守不住江山社稷?

于谦等人的表现,给了所有人一个响亮的回应:

只要有志之士在,汉人照样能捍卫大地山河!

“这朱祁镇,简直罪不可赦。一个人的私念,差点毁了整个国家。”

老朱冷哼一声,眼中寒意未散。

当初瓦剌退兵时,把朱祁镇一并带去了草原。

现在他要是命不该绝,迟早还得回来。

那时候,大明可就有两个皇帝了。

这对江山社稷而言,无异于灾难!

……

永乐时期!

朱棣轻轻吐出一口浊气,那本凌厉的眸子,也终于缓和了几分。

御书房中沉重的压迫感,似乎随着他的松弛,缓缓散去。

朱高炽、金豆子、狂妄居士三人也都露出松快之色。

朱瞻基更是下意识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若是真让大明断送在下一代手里,他这当孙子的,怕是连跪都跪不回原来的位置。

“这一仗若败,便无明日;如今既胜,大明尚有希望。”

朱棣望着战局沙盘,沉声开口。

“爹,瓦剌这些蛮子必须铲除干净!”

金豆子一边说着一边拍着胸口:“咱们明儿个就调兵,灭了瓦剌和阿鲁台,永绝后患!”

“说得对!”

狂妄居士跟着起哄。

朱棣目光扫向一旁的朱高炽,声音微沉:“太子爷,你怎么看?”

若是往常,朱高炽自然是要先念叨一句:“国库空虚”,

这不是他不讲情理,实在是父皇上台以来,举事连连,耗资极大。

迁都、修运河、编辑大典、数次征伐北漠,哪样不要耗巨资?

此时再提战争,无异于雪上加霜。

但在亲眼目睹了土木堡的惨败与京师保卫战的艰难之后,朱高炽的心思也发生了变化。

身为仁宗,他清楚一点:有些仗,不打不行!

如果在永乐年间就能平定草原诸部,未来就不会有土木之祸,也不会有京师之险。

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一步!

“财政嘛……就像是干海绵,挤一挤,总能挤出点水来。”

朱高炽点了点头,道:“我会安排中书省审查各项支出,削减冗余,尽量筹措军费。”

说完,他目光落在朱棣身上,语气中带着担忧:

“不过父皇您年事已高,此战就别亲征了,让几位大将出征即可。”

“胡说!”

朱棣一挥手,声音如雷贯耳。

“瓦剌欺辱大明至此,我朱棣怎能不亲自领军雪耻?!”

“这一仗,老子非打不可!”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330/2372955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