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 > 第182章 嘿?如今又蹦出个朱厚照来折腾?!

第182章 嘿?如今又蹦出个朱厚照来折腾?!


至于这明武宗,外号倒是一箩筐——宣府守门人、驰边少年郎、镇边活祖宗、锦衣狂人……

依始皇的经验,这样的外号数一多,怕是要被后人钉上耻辱柱。

毕竟那些外号一长串的皇帝,哪一个不是后世口诛笔伐的对象?

……

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想法和嬴政一致——

这明武宗的下场,多半跟明英宗朱祁镇差不了多少。

“大明的天子外号真不少。”

刘彻低笑一声。

刘据却从另一角度分析:“这也说明,明朝的皇帝很受后世关注啊。”

外号多,意味着被议论的次数多。

刘彻凝视着太子,缓缓点头:“嗯,你倒是能跳出情绪看问题。”

“或许正是因有气节的存在,才让我大明在后世留下浓墨重彩。”

……

大宋!

赵匡胤的脸色比先前平复了许多,虽然天幕盘点让他颜面扫地,但换来未来的情报,值!

这些情报若能用好,历史或许能改写。

第一步——对弟弟必须下狠手!

他原本觉得,自己死后皇位传儿子还是弟弟都无所谓……

可如今,他绝不会再让赵二继位!

靖康之耻,必须杜绝!

而此刻赵二对大哥的心思一无所知,正盯着天幕乐得合不拢嘴。

一个朱祁镇,一个朱厚照,他看得痛快——哪个朝代没几个昏君?

洪武时期!

“宣府守门人、镇边活祖宗、锦衣狂人?”

朱元璋瞪着那几行字,险些一口气没上来。

光听这些外号,就知道朱厚照绝不是安分之人。

说不准,他干出的荒唐事还要比朱祁镇更离谱。

老朱暗暗祈望,这朱厚照别太昏聩,给老朱家的脸面留点余地。

朱标的眼中,也闪过一抹忧色。

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元气大伤,好不容易才维持了几代的平稳……

如今又蹦出个朱厚照来折腾?

“唉……”

朱标在心底重重叹息。

我大明,真是多舛的国运啊!

……

永乐时期!

“宣府守门人?”

“驰边少年郎?”

朱棣望着那一串外号,神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

难道在大明战神朱祁镇之后,他们这一脉又要出现一个奇葩皇帝?

他余光一瞥,只见不远处的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正小心翼翼地垂着头,生怕被点名。

【明武宗朱厚照,大明第十位皇帝,也是公认的首位“极其不靠谱的天之一子”。】

【他的父亲朱佑樘,是开创“弘治中兴”的明朝最勤政皇帝,兢兢业业直至劳累而亡。】

【朱厚照因兄弟早逝,自幼无竞争对手,两岁便立为太子,十五岁登基为帝。】

【少年时的他聪慧异常,学过即会,还具备过目不忘之能。】

【可一旦坐上龙椅,顽劣本性就彻底显露。】

【朝堂班底皆是父皇旧臣,他既不信任,也不喜卷入政治博弈。】

【反而亲近那些能带他寻欢作乐的太监——而且不止一人,而是八个,合称“八虎”,首领便是刘瑾。】

【朱厚照不仅爱玩,而且精于玩。】

【他在宫中自建市集,把后宫折腾得乌烟瘴气。】

【顾命大臣谢迁、刘健甚至以辞官威胁,劝他回归正轨,结果他痛快应允。】

【朝中无人管束后,他干脆连早朝都免了,让刘瑾在宫外修建豹房,集居、政、娱于一体。】

【此后一住就是十三年。】

【他放权给刘瑾,让其整顿百官,刘瑾一度权倾天下,被称“立皇帝”,而朱厚照则是“坐皇帝”。】

【短短几年,刘瑾便富甲一方,成了当时的世界首富。】

【等刘瑾油水捞得差不多,朱厚照又果断出手,将其处置。】

【后来,蒙谷鞑靼部落小王子率五万铁骑犯边,朱厚照闻讯兴奋异常,当即决定御驾亲征!】

【应州一战,他展现出过人的统帅才能。】

【他多次亲临火线与敌厮杀,最终大破敌军,令蒙谷数十年不敢南侵。】

【宁王叛乱时,他再次御驾亲征,结果人还没到,将领已平定叛乱。】

【朱厚照很不痛快,非要命人把宁王放走,好让自己亲手再擒一次。】

【返程途中,他泛舟取乐,不慎落水呛伤肺部,不久病逝。】

天幕简述了朱厚照的一生——天资聪颖,却性情顽劣。

建豹房,十余年不早朝,纵宦官整肃百官;

平叛捷报已传,他却放人重抓……

种种行径,荒诞至极。

可若结合其登基背景来看,又不免耐人寻味。

别看他打出应州大捷,当他继位时,明朝才刚经历虞台岭之败!

同样是御驾亲征,朱厚照能赢,朱祁镇却只能兵败土木堡——这就是差别啊!

说实话,朱厚照在有明一朝中,也是开局极烂的皇帝之一,不比崇祯、道长好到哪去。

由于父皇留下的历史包袱,他初登基时朝中几乎无人可用。

边关又遭虞台岭之败,被称“继兵祸之后的第二劫”。

换作大宋的天子,怕是早就低头与蒙谷议和了。

朱厚照年间,武备废弛,军队羸弱,国库几近枯竭;

朝堂上下,贪腐如常,外戚势大难制。

朱厚照对这帮弘治年间遗留下来的老臣们,早已恨到了骨子里。

于是,他开始重用身边的宦官——也就是那时声名赫赫的“八虎”。

顾命大臣谢迁、刘健要告老还乡?

太好了!恨不得立刻替他们收拾包袱。

双喜临门!立刻批准!

一批文官被调走,换上了武宗自己的人马;紧接着,他又大力提拔武将。

文臣、武将、锦衣卫,尽入朱厚照掌控之中。

布局已成,时机已到。

于是,刘瑾新政正式拉开帷幕。

都说没钱?

那就——搞钱!

彻查天下钱粮,追缴欠下的税赋与粮食;

凡涉案官员,一律抓捕归案!

贪了的,必须退赃;

想套用弘治朝的“花钱赎罪”老规矩?抱歉,那是前朝的事!

还没被查到的,自己老实点把粮送到边关驻军,就不追究。

至于查多久?——倒查二十年,一文一粒都不能少!

弘治朝的免税令,在正德年间,统统作废。

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鸡飞狗跳。

虽然大多数士人骂刘瑾是“乱臣贼子”,可不得不承认,新政带来的正面效应,确实不少。

只是,朱厚照的手段太猛,触动了文官集团的根本利益,他们很快发起反扑。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330/2368995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