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撞破前夫丑事!和离后我被邪王盯上了 > 第二十五章 祖宗示警

第二十五章 祖宗示警


杜氏脸色难看,狠狠捣着外面道:

“这算命先生胡说八道,就是想骗钱的!”

“过继文昌的事,我都跟族老们说过了,又忙活了这些天,怎么能说改就改?”

跑去追算命先生的曹嬷嬷,此时已转回来,自己扇着脸向杜氏告罪道:

“夫人,都怪奴婢老糊涂,闹了个大乌龙,险些坏事!”

“方才,我把文昌的八字退给刘氏,说这孩子不合适。哪知她说,你怎么把文昌的八字给写错了?!”

为印证自己的话,曹嬷嬷从袖中取出两张纸:一张红色罗纹纸,一张是黄麻纸,上面写着不同的生辰八字。

“夫人瞧瞧,这是刘氏拿过来的,奴婢当时去找了个账房先生誊写,谁知他不上心,给誊错了!您说这么大的事儿,这些人怎么都当儿戏似的!”

杜氏一努嘴,曹嬷嬷将两张纸拿给雨桐看:

“那位算命先生方才说了,这个八字跟少奶奶是互助互利的!”

都是千年的狐狸,跟她演什么聊斋呢?

雨桐眼底映入杜氏的假笑,还有曹嬷嬷自鸣得意的眼神。

“我跟这个孩子没缘法。”

她面无表情,声音冷漠,

“而且,我不想过继别人的孩子,给自己添堵。”

杜氏“啪”一拍桌子:

“放肆!侯府的事,还轮不到你做主!我告知你是给你面子,你别蹬鼻子上脸!”

她喘了两口粗气,略微缓了缓语气:

“这也是看亲戚的份儿上,帮衬一把。你要是不待见,就把他放我院儿里教养,不带累你。此事,就这么定了!”

崔雨桐眸底漫起阴霾。

她绝不会让欺她辱她的人好过。

既然养私生子,哪别想轻而易举进门。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厚重的祠堂门吱呀呀打开,过继仪式开始了。

族老们站在前排,小辈们按辈分在他们后面站了几行,毕恭毕敬地上香叩拜。

族长向列祖列宗禀报了过继一事,然后继子向嗣父母磕头,改称呼。

雨桐坐在上位,面容如古井无波。

姜文昌被刘氏牵着手走过来,跪下向她磕头,很规范地行了礼,称呼了声“母亲。”

族长就将写着姜文昌名字、生辰的红纸,放在供桌上,郑重地合掌向先祖祝祷。

祠堂里香烟缭绕,气氛庄重,只传出族长低低的祝祷声。

“啪”!

被响声惊动的众人齐齐抬头,惊异地发现:供桌上有块儿先祖的灵牌倒下了。

可祠堂里明明没人动,也没有一丝风,到处都安安静静的。

族人们惊讶互望,正不解时,又听“啪”一声脆响。

诡异的事发生了:那些灵牌就像得到了号令,一个接一个倒下去,“噼里啪啦”一通响,不一会儿就倒下了多半儿。

“好好的,牌位怎么会倒下?莫非......是老祖宗们在示警?”

有族老提出疑惑,

“难道,先祖不同意过继此子?”

族长盘着檀香佛珠,那是崔雨桐给他送的寿礼。沉默了会儿,他看向杜氏:

“侯夫人,先祖示警,想必因文昌是独子,出继断了他家香火,祖先不答应。那么过继的事,就只能作罢了。”

杜氏脸色铁青,两手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先祖若真有英灵,岂会不知姜文昌是她的亲孙子?!断不可能来示警!

可那些灵牌,确实是在毫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在族人的众目睽睽中,一块儿一块儿倒下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族人将祠堂内取暖的几个火炉都又搬出来,重新关闭了沉重的木门,将生锈的铁锁重新套上去。

崔雨桐微微抿唇,收敛了若有若无的笑意。

是她让人提前进入祠堂,将灵牌前端的榫卯结构撬得松动。

族人来时,因天气寒冷,搬进来了几个火炉取暖。

祠堂内部受热不均,温度变化导致已松动的灵牌倾斜、倒下,产生的震荡又震倒了其他灵牌。

侯府不是养私生子吗?

那就一辈子别想让姜文昌认祖归宗。

“备车,我要到刘氏那儿走一趟。”

崔雨桐吩咐。

马车晃晃悠悠,时而颠簸一下,左右摇摆。

金盏帮雨桐将松动的步摇插紧,轻声问她:

“小姐要去找刘氏打探文昌的身世?”

“刘氏怎么可能为一个即将下堂的少奶奶,去得罪侯府呢?”

崔雨桐觑了觑她,

“这些年,杜氏没少给她银子,她不会背叛衣食父母的。我去找她,自有道理。”

春萱堂。

“夫人,少奶奶去了刘氏那里!难道,她听到了什么风声?”

杜氏端茶的手猛然一顿。

思忖一会儿,她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不必自乱阵脚!刘氏是个知进退的,这些年又得了侯府不少好处,量她不敢乱说话!”

“太太,那可保不齐!”

曹嬷嬷睁大了鱼目般的浑浊眼睛,

“这三年,少奶奶与京中女眷来往应酬,颇为周到、圆润。我看咱们姜家族老,行事说话都向她几分。”

“夫人须知:世上哪有不见钱眼开的?”

她替杜氏捏了捏肩,接着说:

“少奶奶出手阔绰得很!给刘氏十两、百两,她不敢背叛夫人。可若给千两万两,或者更多呢?”

一番话,说得杜氏冷汗涔涔。

真要被崔雨桐知道文昌身份,声张出去,只怕侯府要被京城权贵戳脊梁骨了!

杜氏咬了咬牙根,

“曹嬷嬷,你派个自己人,到刘氏那边交待一声,让她把嘴巴闭紧!若传出一丝一毫消息,她知道后果!”

次日,杜氏就收到消息,说雨桐给了刘氏一对儿金手镯,一张上好的裘皮,一支百年老参,还有多好名贵药材,外加厚厚一沓银票。

果然被曹嬷嬷不幸言中了!

杜氏立即派人将刘氏唤来,沉着脸质问:

“昨儿崔雨桐去找你,都说了什么?”

刘氏面带拘谨,小心回话说:

“夫人,大奶奶只是跟我拉家常,说了些寻常闲话,并没有提及文昌少爷一个字。”

杜氏阴恻恻地冷笑:

“曹嬷嬷,听听,侄媳妇连讲话都变了味道,开始拿腔捏调起来了。”

刘氏惊愕抬头,瞅了眼杜氏,讪讪地陪笑道:

“夫人何出此言?侄儿媳妇能有什么,敢在夫人跟前拿腔调?”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309/111111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