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休要诬陷小姐
崔雨桐微微欠身:
“不知太太唤我,有什么事?”
“什么事?!”
杜氏的妹妹杜蓉像是遭到了冒犯,眼里喷着火,
“大过节的,你身为儿媳,不该过来向婆母问安、侍奉吗?”
“确实太没规矩了。”
有几位亲戚都颇有意味地摇着头,那意思很明显:崔雨桐的没教养难以言喻。
雨桐脸上却云淡风轻,不咸不淡地回说:
“姨母和诸位亲戚应该知晓:在这侯府里,太太、姜世宗和赵莺儿,还有姜文昌,才是真正的骨肉相连的一家。”
“我这儿媳只担个虚名,是个摆设、外人、甚至是——眼中钉。我过来只能给他们一家添堵,所以自觉避让。诸位亲戚就不要吹毛求疵了。”
“你!你就是这么跟长辈说话的?!”
杜蓉将桌子捶得咚咚响,有个族中表姐腾的站起身,指着雨桐呵斥:
“太不像话了!你这简直是忤逆!”
“不受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雨桐平静清悦的声音,却充满不容置疑的威力,压住了房内的喧躁之气。
“听闻表姐夫欲纳一小妾,表姐不允,还悬梁寻死相抗,才将小妾改为通房。表姐言行不一,看来正验证了劝人易,劝己难的道理。”
那位表姐脸上有羞愤之色,却张了张口,无以应对。
“姨母府里......”
“嗯!”
杜氏忙咳嗽一声,截断雨桐的话,怕她牵扯出不堪的话。
杜蓉府里刚死了个姬妾,花了好多银两才安抚住家属,此事在世家贵妇圈儿里无人不知。
“雨桐,今日唤你过来,是想问清楚一件事。我不信是你做的,可莺儿身边的香岚证实,那个香囊,确是你身边丫头金盏给的。”
她抬抬下巴,仆婢端一个托盘过来,上面放着一个香囊。
雨桐拿起香囊察看,这时,那个叫香岚的丫头跑过来,跪在堂下:
“太太,奴婢真的不知:那香囊里放着麝香啊!是金盏姐姐给我,让我挂在赵姨娘帐子上辟邪的!”
“你胡说!”
金盏像只山猫,蹭一下从雨桐身后跳出来,
“是你说香囊好看,跟我要的!这香囊我戴了一年了,里面根本没有麝香!”
“太太!”
赵莺儿委委屈屈,未语先流泪,
“这几日身上不好,昨儿还落了红,请府医来瞧,才发现这香囊里竟藏着麝香!”
她哀哀戚戚地,转向雨桐:
“崔姐姐,你嫉妒我夺了少爷宠爱,恨我害我,我都不怪你。可你千不该万不该,对侯府的子嗣下毒手!胎儿是无辜的呀!”
姜世宗横眉怒目,眼睛瞪得能冒出火来。
“崔雨桐!”
杜氏狠狠地拍着太师椅的扶手,
“你心肠如此歹毒,我侯府怎能容你?!这次,可怪不得我不念婆媳情分了!”
听见这话,莺儿掩袖假装擦泪,眸底是藏不住的得意。
“拿纸笔来!”
一声吩咐,一个婆子立即呈上了笔墨纸砚。
“崔雨桐忤逆不孝倒在其次,可竟敢毒害我侯府子嗣,天理难容,罪无可恕!
“我今日做主,替世宗休了这个儿媳!请各位亲戚做个见证,来日族长那里,替我说清来由。”
“太太且慢!”
金盏慌忙跪下来,辩解道:
“那日这个叫香岚的丫头,在路上拦住我,跟我要走这个香囊。我家小姐压根儿就不知此事!”
“你们若认定香囊里有麝香,那也是我放的,跟我家小姐何干?难道我家小姐未卜先知,算准了香岚会跟我要香囊不成?”
“你们非要诬赖的话,那我金盏一人做事一人当,我认罪!你们要打要罚,要我的命也行,都冲我来!休要诬陷我家小姐!”
杜氏抓着狼毫的手停在半空,写也不是,放下也不是。
有位亲戚插言道:
“这丫头说的倒是在理。雨桐也不是能掐会算,想必放麝香是这丫头的个人行为,跟雨桐当真不相干呢。”
这时,雨桐清悦的声音响起:
“太太,您可听清楚了?金盏当众认罪,承认是她加害赵姨娘胎儿。太太要罚,也该罚她,而不是我,对吧?”
杜氏悻悻地将狼毫放下,瞟了眼世宗二人,吁出一口粗气:
“你管教不严,也有罪责!”
她转向莺儿,问道:
“这贱丫头加害你胎儿,你待如何处治?”
赵莺儿恨得咬牙切齿:
“太太,应该将这贱丫头拖出去,乱棍打死!奴婢犯错,她主子自然难辞其咎,也得严惩!”
雨桐眉宇间染上清冷之色:
“金盏和银缎,都不是侯府的人。侯府无权对她滥用私刑。还是交给我,带回去管教吧!”
“那怎么行?!分明你想包庇她!”
赵莺儿倒竖柳眉,
“太太,应该将金盏送到官府,依律治罪!”
杜氏思量道:金盏是雨桐的贴身丫头,这次揪住了他们的罪证,不如到官府定案,崔雨桐自然难辞其咎。以此由头休妻,族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于是,她吩咐道:
“将这谋害主子的贱婢押送到官府问罪!”
因京兆尹带几个属僚出京公干半月,期间百姓的诉讼,都转由大理寺暂为代理。
金盏被押至大理寺公堂跪下,大理寺卿慕容羽宸端居堂上,让杜氏和赵莺儿陈述了案情缘由。
慕容大人瞥了几眼状纸上文字,向下看了看金盏,询问道:
“金盏,方才杜夫人所述,你加害赵莺儿腹中胎儿一事,是否属实?”
金盏正要答话,雨桐上前几步跪下:
“回禀大人,金盏是被冤枉的,没有人加害赵莺儿腹中胎儿,这是赵莺儿自编自演、嫁祸诬陷的一场闹剧。”
“你!你胡说!”
赵莺儿怒斥,被衙役喝令“不准插言,肃静”,就不敢作声了。
大理寺卿略垂眼眸,看了眼雨桐,声若金石,纯净从容:
“你是侯府少奶奶崔雨桐?你方才所言,可有证据?”
“有!”
崔雨桐指了指放在公案上的证物——香囊。
“这个香囊,出自崔家百货行。”
“每年端午、重阳前夕,崔家有专门的织工制作这种香囊,所用丝线是特有的五彩瑶光丝,年年如此。”
“大人请仔细察看:这个香囊被拆开过,虽然织工技术很高,可所用丝线,却只是近似,并不相同。”
大理寺卿拿起香囊,对着光仔细看了会儿,点了点头。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309/111110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