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 第115章 以一敌百

第115章 以一敌百


府学门前。

关注到这一幕的左梦尘,看向顾梦麟:“学台,您看……”

顾梦麟道:“本朝自有法度,本来不允许你们这样,既然神童自己站出来,想捍卫自己的尊严,那我尊重他的意见。”

“但是这么多生员,倘若用车轮战,庄毅再厉害也吃不消,不如这样,你们挑选十个人出来,与庄毅对文。”

“不论是八股,诗词歌赋都可以,总之,诞辰会上,书生可以做的事,你们都可以做。”

顾梦麟这样说,自然是为了两个目的。

一是,锻炼庄毅的才干。

二是,为诞辰会提前排练。

可以预见,公开挑战神童的机会不多,各地有才学的,肯定舍不得放过。

既如此,何不提前排练。

学政的话一出,人群陷入片刻的沉默。

而后,开始叽里咕噜的推人。

似乎是早有准备。

府学门前。

衙役抬来了几条长桌案,放在生员一方。

抬了一条桌案,放在庄毅一方。

桌上,文房四宝样样齐全。

他们还给庄毅搬来椅子。

庄毅没坐。

顾梦麟问原因。

他回答:“长辈在场,没有座位,我哪敢坐。”

反应真快,顾梦麟在心里竖起大拇指。

左梦尘当即吩咐衙役,多搬来几把椅子,让庄家人坐。

只有庄毅的小伙伴们没座位。

他们没心情争这些,个个神情忐忑。

对面可都是生员,当众对文……真的能赢吗?

虽然心中担忧,但他们都轻轻地拍庄毅的肩膀,给予他鼓励。

而且,就站在庄毅的身后。

饶是如此,庄毅仍然没有坐下。

左梦尘不禁点头,真是个细致入微的孩子。

对手没坐,庄毅如果先坐,就会落人不敬对手的口实。

衙役忙完这些,对面也推选出了十位生员。

生员作揖,庄毅还礼。

而后,一起入座。

顾梦麟道:“既然都已经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吧。”

衙役敲响了锣。

铛的一声,让在场细细的聊天声,都停了下来。

最左边的书生,第一个开口:“有一题,我百思不得其解,说出来,请神童破题。”

“题目是,诗云鸢飞戾天。”

听到这个题目,在场的学子们无不皱眉。

这个题目出自《诗经?大雅?旱麓》: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思似乎很简单:诗经上说,为功名利禄而极力高攀。

看上去不难,其实难就难在,加上“诗云”二字。

牵涉到《诗经》,那范围可就大了。

使得整个题目,变得含糊其辞,怎么破?

就在大家苦苦思索的时候。

便见庄毅一挑眉:“我的破题是,《中庸》即《诗》而言一理充于两间,发费隐之意也。”

以  《中庸》即《诗》  点明命题渊源,紧扣  “费隐之辩”,强调  “理充两间”  的哲学内核。

那位提问的书生,一听到这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这道题……原来还可以这样破?

不止是学子们,连学政和知府都吃了一惊。

用中庸即诗,来破题,妙哉妙哉!

这时,第二个书生作了一揖:“我们在这辩论,就请以辩论为主题赋诗一首。”

“限韵?”庄毅问。

书生道:“不限。”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呃。

听着好像说的是艺苑,其实道出了辩论的本质——即通过理性思辨而非盲从权威来趋近真理。

同时也是告诉他们,别跟着瞎起哄,那样跟矮子看戏没区别。

诗词简单直白,围观的人,稍微懂点文字都笑了起来。

弄得第二个书生,有些垂头丧气,不好意思。

第三个。

这位书生也不废话,直接出题:“点,尔何如?”

这是什么鬼题目?没头没尾!

“出自论语·先进。”

看到大家都迷茫,庄毅不介意当一回‘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哦。

大家这才想起来,是有这么回事,还有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等等。

“四书讲义,对此早有解释,说此一章节,曾皙之言志也。点说自己的志向与前面三位都不同,然后说出自己的志向,至圣先师就说,我赞同点的看法。”

解释完这段话,庄毅说道:“因此,我的破题是

——随所遇而志在焉,圣人之所与也。春风沂水之间,有化机焉,子故用叹夫点耶?”

简单翻译一下:点的志向,孔子是赞同的。在春风吹拂、沂水之畔,蕴含着自然造化的生机,孔子因此赞叹的吧。

第三个也拱了拱手。

两道时文题,一道诗题,都被庄毅轻松搞定。

后面的书生越来越没信心了。

第四题:大哉尧之为君。

破题:圣人赞古帝君德之大,历形之而难尽也。

又让在场的生员感到惊艳,纷纷在心里认为受教了。

第五题,生财有大道。

第六题,学而时习之。

……

考生陷入到了某种怪圈——随口出题,苦思冥想,被庄毅轻易破题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就很有趣。

但是,庄毅却觉得很无聊,他发现都只在乎四书题,而把诗词歌赋抛之脑后。

看得出来,这帮生员,不少人都被时文题困扰。

所以,庄毅干脆在第十名都解答完的情况下,说道:“我愿意再回答三题,大家尽管请教。”

“我来,我来!”有个书生蹦蹦跳跳,压过他人出列。

有道题,他困扰好久了,恭敬的作揖后,出题:富与贵。

是的,就这三个字。

庄毅耐心道:“富与贵,出自《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四书讲义说,此一章书,是孔子言君子为仁,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也。”

“因此,”庄毅大声道,“我的破题是

——君子求仁之功,有由浅而深者焉。”

听完,那书生朝着庄毅躬身施礼,诚恳非常:“多谢神童,在下受教了。”

直到此时,一切的质疑都已经烟消云散。

大家开始把辩论当成求教,还有宝贵的两题。

书生们竟然讨论起来,而后才出题,再等待得到庄毅的解答。

庄毅也看出这番变化,于是很有耐心的点名出处,甚至把全文都说出来。

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一人对众生员的佳话,随着这群心服口服的书生的口耳相传而传得很远很远。

而这,只是开始!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301/111110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