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1961,大国重工 > 第七十五章 培训成功

第七十五章 培训成功


轧钢厂,后厨。

蒸汽弥漫,油烟呛人。

马华胸口剧烈地起伏着,额头上的汗珠汇聚成流,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灶台上,瞬间蒸发成一缕白烟。

他喘着粗气,看着面前刚刚出锅的几道硬菜:红烧肉油光锃亮,干煸豆角翠绿诱人,还有一盘金黄酥脆的炸小黄鱼。

这可是他铆足了劲,完全按照苏工传授的新式烹饪法做出来的。

为了招待那些跟着苏工搞发明的工程师们,食堂特批了这顿加餐。

然而,当他满怀期待地从后厨门缝里望出去时,心却一点点凉了下去。

餐厅的圆桌旁,工程师们围坐一圈,但没几个人动筷子。

他们人手一张图纸,时而指指点点,时而激烈争论,脸上的光彩不是因为美食,而是因为那些复杂的线条和数据。

盘子里的红烧肉,远没有他们手中的图纸更具吸引力。

马华辛辛苦苦颠勺控火的成果,就这么被彻底无视了。

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他以前总听人说,何师傅的厨艺是八级钳工的水平,是厂里一绝。

可现在看来,那又怎么样?

一个念头如同惊雷般在他脑中炸响。

时代,好像真的变了。

苏工的技术,能让轧钢厂的生产翻天覆地,能为国家创造价值,所有的工程师都像众星捧月般围着他转。

而自己这点厨艺,就算做得再精妙,如果还守着何师傅那套老东西,终究也只是个做饭的,永远上不了台面。

不行,不能再迷信何师傅了。

马华攥紧了手中的炒勺,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眼神中的疲惫和失落,渐渐被一股不甘和坚决所取代。

他必须得跟着苏工,把这身新本事学到手,学得比所有人都好!

只有这样,他的手艺,才算真正有了价值。

“哎,脑力劳动就是消耗大啊,感觉比在车间干一天活还累!”

“谁说不是呢,苏工讲的那些东西,太深奥了,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

“不过只要能把新机器搞懂,累点也值了!”

工程师们吃完饭,收拾着图纸准备离开,嘴里讨论的全是苏铭和他的技术。

有人拍了拍肚子,却没一个人评价今天的菜色。

这无声的评价,比任何批评都更让马华难受。

他彻底明白了,自己选择的路,是对的。

……

与此同时,一车间内。

这里的气氛与后厨的压抑截然不同,热火朝天,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苏铭正站在一台崭新的机器旁,周围密密麻麻地围满了聚精会神的工程师。

“注意这个传动轴的公差,正负零点零一毫米,不能有任何偏差。”

苏铭的手指布满老茧,却异常稳定,准确地指向图纸上的一个关键参数。

他的声音洪亮而自信,眼中闪烁着光芒,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技术世界里。

“苏工,这个齿轮的啮合角度,为什么要做成非对称的?”一名新来的工程师鼓起勇气提问。

苏明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拿起粉笔,转身在旁边的小黑板上迅速画出受力分析图。

“问得好。非对称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单向传动效率,减少磨损,你看这个力矩……”

他讲得深入浅出,再复杂的原理到了他嘴里,都变得清晰明了。

在场的工程师们,无论是厂里的老资格还是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无不听得如痴如醉。

“苏工,您的工资。”

陈龙拿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走了过来,恭敬地递上。

苏铭正讲到关键处,头也没回,顺手接过信封,看也没看一眼,便随手塞进了上衣口袋。

仿佛那沓足以让任何一个工人眼红的钞票,远不如黑板上一个力学公式重要。

他转身,拿起粉笔继续写道:“理论部分就到这里,今天下午的目标,是让你们每个人都能独立按照图纸,完成一台机器的组装。至于白晓晓她们那批技术员的培训,可以等你们先上手了再说。”

先教会这些高级工程师,让他们成为未来研究所的骨干,再由他们去批量培训普通技术员,苏铭的计划清晰而长远。

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有丝毫松懈。

下午,一车间的空地上,十几台机器的零部件被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

工程师们按照苏铭的指导,开始进行实践操作。

起初,他们还有些生疏,对着图纸和零件,动作略显笨拙。

但随着苏铭不时的巡视和点拨,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

“咔哒。”

当最后一颗螺丝被拧紧,最后一台崭新的机器在工程师们自豪的目光中矗立起来时,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太感谢您了,苏工!没有您,我们想都不敢想能亲手造出这么先进的机器!”

众人不约而同地望向苏铭,眼神里充满了最真诚的敬佩和感激。

苏铭平静地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不用谢我,大家都是为了咱们国家的工业发展,为了让我们的生产力能更上一层楼。”

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的心头都变得滚烫。

就在这时,杨厂长陪着两位身穿中山装,气质儒雅的老者走了过来。

“苏铭同志,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杨厂长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紧张和骄傲,“这两位是科学院的刘教授和李教授。”

“苏铭同志,久仰大名啊!”刘教授热情地伸出手,“你的发明,我们科学院的专家组研究过了,评价非常高!这不仅仅是一台机器,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你是个人才,是国家最需要的人才!”

李教授也跟着说道:“苏铭同志,我们是代表科学院,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在那里,你有全国最好的实验设备,最顶尖的科研同伴,你的才华将得到最大的发挥!”

科学院的邀请!

这可是所有技术人员梦寐以求的最高殿堂!

杨厂长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死死地盯着苏铭,生怕他一点头,轧钢厂就痛失了这尊真神。

然而,苏铭只是平静地和两位教授握了握手,脸上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激动。

他看了一眼身旁紧张的杨厂长,然后对两位教授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地说道:“感谢两位教授的厚爱,也感谢科学院的看重。”

“但是,我不能去。”

“我的根在这里,在工厂,在生产一线。纸上的理论终究要落地,在这里建研究所,直接对接生产,才能最快地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苏铭的目光扫过车间里那些崭新的机器和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

“杨厂长支持我,工程师们信任我,我已经向他们承诺,要在这里,建起我们自己的研究所。我的路,我想自己走。”

话语平静,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分量十足。

杨厂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眶竟有些湿润。

……

夕阳西下,给整个轧钢厂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苏铭站在大门口,目送着那辆代表着“殿堂”的黑色轿车缓缓远去,高大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苏工,那我先回去了,周末愉快。”白晓晓骑着自行车,巧笑嫣然地和他道别。

“嗯,周末愉快。”苏铭转身,脸上露出一丝轻松,准备回归凡俗生活。

刚走进四合院中院,一股浓郁的肉香便扑面而来。

何雨柱正蹲在小马扎上,守着一个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瓦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苏铭的脚步顿了顿。

他知道,这两天何雨柱几乎没怎么在食堂正经待过,一门心思都扑在了秦淮茹家。

不是送饭,就是照看贾家的几个孩子,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氤氲的肉香中,何雨柱那忙碌而满足的身影,苏铭的脑海里却浮现出研究所宏伟的蓝图。

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此刻形成了一个荒诞又现实的重叠。

苏铭微微摇了摇头,没有打招呼,迈步走向后院。

人各有志,他的选择,与我无关。

到了后院,他又是一怔。

二大爷刘海中家门口,正有人踩着梯子往门框上贴着大红的“囍”字,喜气洋洋。

苏铭的目光在那个鲜红的字上停留了片刻。

他想起了刘光齐上次结婚时的热闹场景,可没过多久,刘光齐就带着媳妇搬了出去,从此再也没怎么回来过。

这院子里的人情冷暖,真是……

罢了。

苏铭平静地移开目光,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屋子,“砰”的一声,将院子里的人情冷暖,都关在了门外。

过好自己的日子,建好我的研究所,比什么都强。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193/239985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