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朱照国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只能苦着脸,无奈地单膝跪地。

“臣……领旨!”

解决了军事学院的问题,任天鼎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他回到龙椅上坐下,目光一转,看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含笑不语的年轻人。

“林尘。”

林尘立刻起身,拱手道:“臣在。”

“军事学院,有了将,也要有帅。此事,朕和你,都还要多费心。”任天鼎话锋一转,提起了另一件事,“不过,朕今日更想问问你。今年开春后的恩科,马上就要进行了。你的那个‘京师大学堂’,教出来的那一批学生,准备得怎么样了?”

此言一出,殿中许多文官,都竖起了耳朵。

特别是吏部和礼部的官员,他们对于林尘那个不走寻常路的“大学堂”,早就充满了好奇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敌意。

在他们看来,那里面教的,都是些“奇技淫巧”的杂学,与圣贤之道,相去甚远。

任天鼎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朕可是等着你给朕输送一批,能用、好用、敢用的人才啊!朝中这些位置,可都空着呢!”

面对皇帝的期许,和满朝文武的注视,林尘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压力。

他只是微微一笑,对着龙椅之上的任天鼎,自信地拱了拱手。

“陛下放心。”

“臣保证,此次科举,我大学堂的学子,必将让陛下,也让满朝诸公,大开眼界!”

……

天鼎五年,二月初。

京师的冬天,终于在连绵的几场春雨中,露出了退却的姿态。御道两旁的柳树,已经悄然抽出嫩绿的新芽,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淡淡的寒意。

然而,对于这座庞大帝国的都城而言,真正的热浪,并非来自季节的更替,而是源于一场即将到来的,足以牵动天下无数人心弦的盛事——春闱。

科举会试,即将开始。

从天南海北,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数千名举人,早已将京师大大小小的客栈、会馆挤得满满当当。一时间,京师之内,墨香四溢,书声琅琅。无论是清晨的街巷,还是深夜的酒楼,处处可见埋头苦读、或高谈阔论的士子身影。

他们的命运,乃至背后无数个家庭的荣辱兴衰,都将在这短短的九天三场考试中,尘埃落定。

城南,宣阳坊,一间名为“闻香品茗”的茶楼。

这里是外地来京士子最喜欢聚集的结社场所之一。此刻,茶楼二楼靠窗的位置,早已坐满了来自各地的读书人。茶香袅袅,伴随着压抑不住的议论声,显得格外热闹。

“诸位兄台,此次春闱在即,不知都有几分把握啊?”一个来自江南的士子,放下茶杯,笑着问道。

此言一出,周围立刻响起一片或谦虚、或苦笑的回应。

“唉,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我等寒窗苦读十数载,成败在此一举,说不紧张,那是骗人的。”

话题兜兜转转,最终,不可避免地,落到了今年最引人瞩目的一个考生群体身上。

“说起来,今年京中,可出了个新鲜事物。”一个身材微胖的河东士子,神秘兮兮地说道,“不知诸位,对那威国公创立的‘京师大学堂’,有何看法?”

“京师大学堂?”

这个名字一出,整个茶楼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古怪。

一个面容倨傲的年轻士子,冷哼一声,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呵,不过是威国公一时兴起,弄出来的玩意儿罢了。我听说,里面什么都教,天文地理,格物算学,简直就是个大杂烩!这科举取士,考的是圣人文章,比的是经义策论,跟他们那些‘奇技淫巧’,有何相干?”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不错!科举之道,乃是看个人之天赋与数十年之苦功。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哪有什么捷径可走?更何况是被人‘教’出来的?”

就在这时,一个坐在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青年,忽然开口了。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

“诸位……或许有所不知。在下……在下就曾在京师大学堂,读过三个月的书。”

“哦?”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那青年名叫钱浩,乃是两浙路的举人。他感受到众人的注视,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不瞒诸位,当初在下也是冲着威国公的赫赫威名,第一批考入了大学堂。想着能得威国公指点一二,金榜题名,岂不是易如反掌?”

他自嘲地笑了笑,继续道:“可进去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大学堂请来的先生,的确有一些是声名显赫的大儒,可大部分,都是从国子监请来的助教和讲师。他们教的经义,和国子监教的,并无二致,都是那一套东西。”

“那不一样的是什么?”有人追问道。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109/2404197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