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藏有猫腻
林川心头一热,没有推辞,郑重地双手接过了袋子。
“好,好!这心意,我收下了!替我谢谢大家!”
他的声音也有些微哑,
“回去告诉工友们,这只是第一步!把心放肚子里,好好干!工资以后不会再拖欠!钢厂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哎!一定带到!”三人异口同声,腰杆挺得笔直。
林川提着袋子,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温暖的笑意。
这份质朴的谢意,比任何表彰都更让他感到踏实和值得。
送走了带着感激和喜悦的刘大柱三人,林川脸上的笑容还未完全敛去,办公室的门又被急促地敲响了。
“进!”
技术科科长张工和负责生产的副厂长陈国栋几乎是同时挤了进来,两人脸上都带着焦灼。
“林书记,您得赶紧拿个主意!”
张工是个技术痴,说话直来直去,手里捏着一份皱巴巴的报告。
“三号高炉的炉缸侵蚀监测数据又报警了!上次检修只是临时补焊,根本撑不了多久!再这么带病运行,随时可能出大事故!”
陈国栋紧跟着补充,语气沉重:
“林书记,不是我们不想停炉大修。可您知道现在厂里什么情况?订单压着,客户天天催货!”
“郑国华在位时只顾着捞钱,设备更新维护欠账太多!”
“现在停下来大修,少说一个月,订单违约罚款、工人工资、银行利息……哪一样不是钱?厂子现金流刚缓口气,经不起啊!”
林川眉头紧锁,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
“安全是底线!出了事故,多少钱都填不上!张工,最保守的估计,还能撑多久?大修方案和预算最快什么时候能出来?”
张工推了推眼镜:
“最多……两周!再超负荷运转,风险指数级上升!”
“方案和预算我们技术科加班加点,三天内能拿出来,但关键备件采购周期长,进口件更麻烦,钱……”
“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
林川斩钉截铁,“陈厂长,立刻调整生产计划,三号炉从现在开始降负荷运行,确保安全边界!”
“同时,梳理所有订单,能协调延期的去谈,实在不能延期的,看能不能用其他炉子产能顶上,哪怕效率低点!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是,林书记!”
陈国栋虽然面露难色,但林川的决断让他有了主心骨。
两人刚出去,负责采购的科长王王有才就探头探脑地进来了,脸上堆着笑,手里拿着份文件。
“林书记,忙着呢?有个事跟您汇报下。咱们厂用的特种耐火砖,之前一直是跟‘宏发建材’签的长期协议,价格嘛……”
“是比市场价略高那么一点点,但胜在稳定供应嘛。现在协议快到期了,您看是不是……”
林川抬眼,目光锐利地扫过王胖子:
“‘略高一点点’?王科长,我让审计科初步核过,宏发供的砖,价格比同品质的至少高出15%!”
“而且质量抽检报告显示,近一年批次的不合格率在上升!这‘稳定供应’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
王胖子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额头开始冒汗:
“这……这个……林书记,宏发那边关系一直维护得不错,郑……郑国华在的时候……”
“郑国华在的时候怎么样我不管!”
林川打断他,语气冰冷,
“现在厂子要活下去,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立刻启动公开招标!资质、价格、质量、供货能力,一样都不能含糊!”
“你亲自负责,全程公开透明,纪委和工人代表会全程监督!”
“再让我发现这种‘长期协议’里有猫腻,你这个科长就别干了!”
“是是是!林书记,我明白了!我马上去办!保证公开公正!”
王胖子擦着汗,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办公室。
林川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刚想喘口气,电话响了。是销售科长老李。
“林书记,情况不太妙啊!”
老李的声音透着焦虑,
“咱们最大的客户,省建工集团那边反馈,咱们的螺纹钢强度和韧性指标,最近几批都卡着国标下限,人家很不满意,说再这样下去,下个大单子可能就不给我们了!”
“现在市场上低价钢冲击太厉害,我们要是再丢了质量口碑……”
“质量问题?”
林川的心猛地一沉,“技术科知道吗?原因查出来没有?”
“张工他们初步判断,可能跟原料配比和轧制工艺控制有关,但具体是哪个环节,还在排查。”
“关键是,咱们的检测设备老旧,有些关键参数测不准、测不快,影响过程控制……”
“又是设备!又是欠账!”
林川感到一阵无力感从脚底升起。
郑国华留下的,何止是贪腐的窟窿,整个厂子从根子上就快被蛀空了!
管理混乱、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市场萎缩……千头万绪,每一个都是燃眉之急。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
“老李,你亲自去省建工一趟,诚恳道歉,说明情况,承诺我们会立刻整改,请他们再给一次机会!”
“同时,让技术科和生产部,给我把最近三个月的生产记录、原料化验单、工艺参数,全部调出来,一炉一炉、一批一批地给我查!”
“设备的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质量是生命线,这条线不能断!”
放下电话,林川靠在椅背上,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
“林书记?”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林川睁开眼,是厂里为数不多他信任的老工程师,也是清查小组的成员之一,赵工。
他手里拿着几份厚厚的文件。
“赵工,有事?”
“林书记,这是清查小组梳理出来的,关于厂里历年技术改造资金使用情况的初步报告。”
赵工把文件放在桌上,神色凝重,
“触目惊心啊!郑国华在位期间,名义上申请了数千万的技改资金,但实际用到设备更新和工艺升级上的,十不足一!”
“大部分资金都被各种名目挪用了,甚至直接进了私人腰包。”
“很多关键设备,比如刚才老李说的精密检测仪,还有炼钢车间的关键传感器,早就该淘汰更新了,一直拖着,用老掉牙的东西凑合,不出质量问题才怪!”
............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107/239926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