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屠龙初悟权与拳,饭间策论启新篇
陈羽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小朱,看来你已经想明白了。”
“汉王手中的卫所兵马,包括所谓在京师招募的私军,其实都是永乐帝赐予。”
“也就是说汉王如今手中的拳,说到底几乎全部来源于天子之拳。”
“用天子之拳打天子,很明显不可能实现;”
“小朱,你现在还认为太子所处的位置很危险,在大明会发生唐朝时期的宣武门夺权事变?”
陈羽定睛看着朱瞻基,郑重的问道。
最后一句话的问题,可谓直戳朱瞻基内心深处的一根刺。
毕竟唐朝的宣武门继承制,哪怕放在几百年后的大明,也是一件几乎人尽皆知的事情。
而永乐帝在一众儿子辈当中,最宠爱二皇子汉王不说,汉王本人朱高煦也是成天以李世民自诩。
这样的一副场景,怎能不让朱瞻基担忧、焦虑、内耗。
但现在,
朱瞻基想明白了其中权力的分配之后,整个人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李世民的拳力来自自身,而二叔的拳力来自天子。
因此,只要皇爷爷在世一天,二叔便绝对没有造次的可能。
按照皇爷爷的年龄来看,再加上又身强体壮,怎么着也还有二三十年。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有皇爷爷在上面压着二叔,二叔无论如何,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出来。
毕竟,皇爷爷不是李渊;二叔虽然整日以唐太宗自诩,但终究不是李世民!
……
之所以历史上永乐一朝,没有发生宣武门之变的原因,就是朱高煦看似拥有极大的拳,可实际上近乎于无。
李世民发动军事政变的前提,是因李世民并非为普通的皇子,而是唐朝的开国核心功臣,是权力根基与皇权深度绑定的共创者。
在隋末乱世中,他亲自率军平定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麾下聚集了尉迟恭、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一批“从龙功臣”。
这些人不仅是他的亲信,更是大唐政权的核心构建者。
他的权力并非单纯依赖李渊的“赐予”,而是通过战功、人脉和实际掌控的军队,如秦王府私兵,形成了独立于皇权的势力体系。
玄武门之变前,他已担任尚书令、天策上将,掌握朝政实权和部分兵权,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本质是“两大权力集团的博弈”;
而朱高煦的权力根基,是依赖皇权赏赐的“依附者”。
朱高煦虽在靖难之役中立有战功,但其权力完全依附于父亲朱棣的皇权。
他的护卫队、藩王身份均由朱棣授予,所谓“私募三千军士”也始终处于朱棣的监视之下。
他既没有李世民那样“共创王朝”的功勋,也没有形成独立于皇权的势力网络,军中将领虽然支持汉王夺嫡,但本质上却是朱棣旧部。
陈羽伸了一个懒腰,站起身来对着朱瞻基说道:
“行了,小朱,今日有关屠龙术的课程‘权’,先到这里。”
“眼下也到了饭点,为师给你露一手,让你填填肚子。”
“你可以先待在这巩固一下方才课上的知识,书房里面纸笔都有,做下笔记,写番课后感悟都行。”
“待会吃饭的时候,为师再来叫你。”
朱瞻基听后不自觉的吞咽了一口唾沫,然后搓了搓手,嘿嘿笑了笑说道:
“有劳老师了,弟子就在这做笔记吧。”
说完,陈羽离开书房。
朱瞻基在书房中翻找出纸笔,随后坐在座位上开始了书写。
屠龙术第一课:
权!
权的本质是拳;
权从拳中来;
谁拥有的拳最大,谁便拥有天子之权!
写完之后,朱瞻基想了想,又继续写道:
军队才是一个君王的立足根本!
现在朱瞻基算是明白为什么大多数时候,皇爷爷可以在朝中力排众议的发布命令,如下西洋、建运河、编永乐大典等等。
原来在百万之拳的加持下,使得皇爷爷拥有的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无视其他的话语。
看来,刀剑里面出来的权,份量就是重!
……
不多时,
陈羽就搞出来了四菜一汤一罐,摆放在桌面上,招呼着朱瞻基在小院内落座吃饭。
瓦罐里面是梅菜扣肉,揭开盖子的瞬间,醇厚的香气便霸道地占据了整个屋子。
五花肉片切得肥瘦相间,在梅菜的铺垫下整齐码放,像一片片叠起的玉帛,油润的光泽从肉片间渗出,与深褐色的梅菜交相辉映,梅菜吸饱了肉汁;
旁边那道琥珀琉璃肉也毫不逊色,五花肉切得四四方方,经冰糖熬出的糖色裹得匀匀实实,油亮得能照见檐角飞翘;
青瓷碗里的翡翠虾羹,剥得净白的虾仁卧在碧绿的荠菜糊里,撒上几粒殷红的枸杞,像初春刚化的溪水里浮着的落英;
素碟是糟三样,嫩藕、毛豆、茭白用陈年酒糟腌得恰到好处,浅黄、翠绿、玉白三色交错,碟边还斜插着片鲜红的樱桃萝卜;
最后那碗鸡菌豆腐汤最见功夫,豆腐切得细如发丝,却根根分明不碎,鸡油菌熬出的汤色清亮,浮着层薄薄的金圈,撒上葱花时,香气陡然浓了三分;
朱瞻基的筷子先伸向梅菜扣肉,夹起一片送入口中,肉片软糯得入口即化,梅菜的咸香与肉的肥美完美融合,在舌尖萦绕不绝。
很快,师徒俩便不亦乐乎的吃了起来。
在吃的过程中,陈羽还是与之前一样,侃侃而谈。
只不过这次的侃侃而谈,与以往的那种没有目的漫天吹牛不同。
话题上有了注重点。
都在朝堂之上,在为君之道上,在后世的思想启蒙上。
陈羽之前以为朱瞻基只是一位稍微富庶点的商贾之孙,那当然是怎么牛逼,怎么吹。
一是为了装逼,二是为了开阔朱瞻基的眼界,方便对方今后能够更好的接手家族生意;
现在知晓了朱瞻基的真实身份,是多年以后,权势会在大明达到顶峰的皇太孙。
那肯定要时不时的向朱瞻基灌输后世的先进思想,与提高其自身的政治素养。
毕竟,如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场变局关乎国力,但更关乎思想;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因此,只要工业革命的思想烙印在小朱的脑海当中,方向有了,到达终点还会远吗?
当然,
这个过程中,朱瞻基也询问了许多在政治上不懂的地方,陈羽对此也是一一解答。
思想是一方面,但将来想要实施影响深远改革,还需要朱瞻基身上的政治素养与处理朝政的能力。
只有思想与能力两不误的进步,将来他们师徒两联手,才能够让大明这座被马车拉动的国家换成蒸汽制动,极速行驶。
所以方方面面陈羽都会讲解。
由于时间因素,只是讲解一个大概,让朱瞻基心中有一个印象即可。
若想要讲解的那样细致,还需日后的课程。
即便如此,
今日朱瞻基心中对于朝政的核心权、与朝中方面的势力平衡,一般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管理,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
陈羽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还是留了一个心眼。
那就是朝政各个方面,陈羽都会讲解,但有关武器、军事方面,则是一笔带过。
主要原因当然是为了防止今后朱瞻基登基后,将他清算。
毕竟,
古往今来有许多君王上位之后,面对才识逆天的功臣,那是怎么看都不放心,而且还心生忌惮。
那功臣的下场可想而知,自然是惨遭清算。
陈羽当然不怕朱棣会对他清算。
毕竟历史上永乐帝就从来没有过诛杀功臣的例子,而且对待当世智慧逆天的姚广孝,也是一直善待。
更何况对于朱棣来说,臣子越是拥有逆天的能力,他反而越高兴。
毕竟永乐帝需要的是功绩,可以青史留名的功绩。
在这种情况下,臣子的能力越突出,永乐帝反而越高兴。
至于将来朱瞻基登基之后,会不会清算自己……
由于朱瞻基当世没有像姚广孝那样拥有逆天智慧的存在,所以陈羽有些拿捏不准。
但单从陈羽与小朱这段时间的接触来看,按照小朱的性格,这个事情绝对不会发生,若真的发生,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这位老师身上。
毕竟,朱瞻基登基之后,也没有过诛杀功臣的例子。
更何况朱瞻基临近驾崩的时候,可谓英年早逝、主少国疑。
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为了朝政稳定,而去诛杀所谓权臣。
因此,
陈羽有理由相信,小朱将来对自己,不会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可有一句话说得好:防人之心不可无!
留一个心眼子,总归是好的。
万一将来某一天,真的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故,也可以有些‘筹码’。
所以,陈羽在涉及军事武器的改革等方面,草草一笔带过。
这些一笔带过的东西,朱瞻基自然不清楚,又或者是因时代局限性的原因,觉察不到。
朱瞻基此时正全神贯注听着老师的话语,这次在听课上面的心思,明显大于了美食。
之前身份没有表明,所以陈羽吃饭之间讲解的内容大多都是开阔眼界的闲谈。现在不一样,陈羽讲解的内容,都是有关朝堂的知识。
若不是在吃饭不方便,朱瞻基恨不得去御书房拿出来笔墨纸砚,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然后私下里再慢慢的研究、回味,争取做到温故而知新。
……
饭桌上,
师徒二人一个认真的讲、另外一个全神贯注的听。
学习氛围极其浓厚。
以往吃饭只需半个时辰,而今日整整吃了一个多时辰左右。
直到最后陈羽打了一口哈欠,脑子有些疲惫,这才后知后觉感觉口干舌燥,他伸了一个懒腰,结束了今日的饭桌话题。
“小朱,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你应该也懂,今日就到这里吧。一次性学习太多的知识,不仅对你起不到作用,反而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眼前饭也吃好了,你回去之后,稍作歇息一番,然后将今日所学的内容,拿出来温习。”
“只有将为师所讲,彻底巩固在脑海当中。这样才是正确、且有效的学习。”
讲真的,
不仅是陈羽讲的口干舌燥,朱瞻基听的也是头昏脑胀。
今日讲解的课程内容,比以往庞杂了许多倍。
再者朱瞻基虽聪慧,可是以他这个年龄的精神与精力,很难吃得消这样高强度的讲学。
讲课也遵循力的作用是相互这一定理。
老师讲课累,听课的学生往往也非常的累。
当然,这个听课的学生,指的是不走神且一边听、一边思考的学生。
陈羽一说,朱瞻基此次脸上没有意犹未尽,反而顺势站起身来。
可以看得出来,他的脑细胞已经燃尽了。
朱瞻基对着陈羽深深鞠了一躬,真诚的说道:
“弟子朱瞻基,多谢老师今日教诲。今日老师所讲,待弟子回到东宫之后,定会抽出时间温习、巩固,争取全部掌握。”
“等这些知识学习完成,今后弟子还会跟以前一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拜访老师,学习知识。”
陈羽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将朱瞻基扶起,笑道:
“今日讲的知识有些多,而且还有许多的内容听上去容易,可真到了理解起来,想要做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却要花费很大一番功夫。”
“因此,你复习的时候不必急于求成,做到循循渐进即可!”
……
师徒二人寒暄几句,朱瞻基这才出门,坐上了回宫的马车。
陈羽打了一个哈欠。
果然啊,压力不大的时候,午睡的生物钟就会准时响起。
他招呼府上的伙计,将小院收拾了一番。
自己则回到房间内,午睡了。
今日正式给小朱讲解了后世的《屠龙术》,并且吃饭期间,一口气给小朱输出了那么多海量的知识,且涉及许多方面,小朱私下里有的忙了。
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来找自己上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自己正式入仕之后,可以落得一个清静。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仕途之上。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95/239530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