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奉天靖难后,我在大明开酒馆 > 第467章 考虑偏差,李志刚的忧虑

第467章 考虑偏差,李志刚的忧虑


李志刚口中所说,跟真实情况偏差不大。

他本人非常清楚,以自己正二品大员的身份,府上定然分布着锦衣卫。

若是说错了话,又或者刻意隐瞒,到时候跟锦衣卫汇报的消息不一样,从而引起永乐帝的猜疑,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臣子的欺骗,那么自己将会迎来入仕以来的第二场大麻烦。

朱棣听后心中有些无语,几盏茶的功夫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不愧是你啊,陈兄弟!

“奏疏产生的缘由,原来如此。那我倒要看看,这份在几盏茶功夫想出来的奏疏,有什么厉害之处!”

朱棣说完,不再理会李志刚,神色平常的继续看着手中的奏疏。

陈羽第一份政绩的经过,有了一个合理的过程;至于从八品跟正二品大员的结交,也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李志刚喜爱书法,这在朝中几乎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

而现在这份奏疏上面的内容,倒是勾起了朱棣的好奇心。

他倒要看看,此次陈兄弟又说出了什么样的惊世之语。

李志刚神色肃穆,手心都出汗的站立在一旁,心中非常紧张。

虽然奏疏上面的内容有美化,但内容方面跟真实情况大差不差。

他担心陛下不相信自己的言论。

毕竟几盏茶的功夫,就想出了困扰礼部乃至整个朝堂问题的解决办法,实在有些天方夜谭……

朱棣开始集中注意力,他倒要瞧瞧,陈兄弟到底写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让礼部尚书今日这样火急火燎的入宫。

读了几段之后,他渐入佳境,所有杂念全部抛之脑后。取而代之则是注意力的更加集中。

奏疏中所写的内容,是恩科结束之后,天下有才之士所遇见的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人生当中,应该何去何从;

以及朝廷如今不够完善的人才储备制度;

这些事情,朱棣第一时间就感觉出来事关重大。

因此当场就沉浸式的沉入其中。

正如奏疏中所罗列的那样,这些正是大明,也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所同样面临的难题:

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可是科举结束之后,对于那些片刻落榜,但本身却在某一领域极具才华;

包括用了一朝如今因特殊原因,可以重新笼络天下读书人心的战略。

朱棣是一位文治武功皆可的皇帝,只不过他的武功远在他的文治之上。

但这并不代表着他的治国能力不行。

第一时间,

朱棣就意识到这份策略,对经过靖难之役的永乐一朝,是非常有用的东西。

在看到那些在某一领域有着出众的才华,却因偏科落榜,从而导致在接下来的继续备考当中,有可能还是因偏科问题,继续落榜,从而无奈的屈服于现实因素,也就是家庭当中,无法再继续承担接下来的求学,从而被迫放弃学业。

这样一来,大明在无形之中,将会缺少一大批有着真才实学,且在某一领域出众的人才。

看到这,朱棣的眉头忍不住微微皱起。

但接下来,朱棣在看见奏疏上面,有着关于科举之后针对这些偏科落榜学子的善后策略,包括能在策略进行的同时,笼络天下读书人的人心时,他不由频频点头。

这上面无论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对于问题深入的剖析,都像说到朱棣心坎上一样。

很舒服!

等到朱棣读到解决问题是建设大学的时候,整个人一怔,随后一脸恍然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

对啊!

说的太对了!

大明有一个专门为权贵阶层服务的学府——国子监;

那么为什么不能再有一个专门为权贵之外读书人服务的学府——大学!

国子监自魏朝传承下来,期间也多了许多东西与改善。

但无论怎么改,最终的受益方,也只会是权贵那个阶级。

朱棣心里跟明镜似的,那些从国子监走出来的权贵子弟,就算踏入仕途,能分到的也绝不会是需要真才实学的要职。

就说户部里的诸多职位,若要让他把这些位置交给权贵子弟,那是万万不能。

要知道,

户部里有些岗位可是朝廷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大明永乐年间,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大,各个部门都在高速运转的节骨眼上,户部的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差池。

一旦户部的运转出现哪怕一处阻滞,整个朝廷的办事效率都会大受影响。

这是朱棣绝不愿见到的景象。

所以,朱棣心里清楚,户部里那些需要真才实学的关键位置。还得靠从科举场上,在千万人中杀出重围的寒门才子来担当。

就像夏原吉那个铁算盘,性子是出了名的刚硬。

可在打理国家经济这块,能力也是有口皆碑的。

再看夏原吉的出身,妥妥的寒门子弟入仕。

可这样的栋梁之才终究是少数。

毕竟对寒门学子而言,即便他们勤奋刻苦,但有许多现实的阻碍,绝非单靠寒窗苦读就能迈过去。

如财力……

而如今这份奏疏的出现,恰好给出了破解这些现实难题的良方。

看奏疏的过程中,

朱棣再也无法维持表面上的平静,在完全沉入其中之后,脸上的表情一会沉思、一会了然、一会原来如此、一会又露出疑惑微微皱眉。

反正这个过程,朱棣脸上的表情可谓精彩极了。

这让站立在一旁,打算从永乐帝脸上窥探想法的李志刚,心中一紧。

只因在得知陈羽提出来的解决问题办法策略之后,他好像忽略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陈羽说过,若朝中有人因商贾问题,反对这个策略,那么你就让他众筹拿钱。

这点没问题,也是为了保证这个策略能够顺利实施的阳谋。

但好像在这个计划的一环当中,遗漏掉了一个人。

永乐帝!

洪武帝对于商贾那是非常厌恶。

既然如此,按照常理来说,永乐帝应该也非常的厌恶。

若是永乐帝反对……

李志刚可不敢如夏原吉那样,上线硬刚皇帝。

也就是说,这么好的一个策略,很有可能因永乐帝对于商家的态度,而胎死腹中。

想到这茬的李志刚,心中后悔的肠子都快要青了。

该死。

太心急了!

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先将这个策略告知户部尚书夏原吉。

他那家伙虽然脑子一根筋,但是对待问题上,那也是从实际出发。

因此,夏原吉大概率会同意这个策略,从而与自己站在统一战线。

这样的话,拉着夏原吉一同前来劝说永乐帝,也能多几分胜算。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一个这么好的计划,胎死腹中!

唉!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95/237558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