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专访(2)
“你写剧本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是从书里,还是从生活中?”记者提出自己的问题。
翘着腿的吴限,面对记者的这个提问,给出自己的回答。
“没有灵感。”这个回答,显然是记者没想到的。
“什么?没有灵感。”记者没明白过来。
“对,写剧本不需要灵感。”
“或者这么说吧,专业的编剧,写剧本不靠灵感。”
“专业的编剧、职业的编剧,写剧本不是依靠灵感。依靠灵感的是业余编剧,或者说是不够职业的编剧。”
给出回答的吴限,让记者呆滞。
很显然,记者想过很多种可能,就是偏偏没想到吴限说的这个可能。
别说是记者,就是刘艺妃也一样,她都没想到会是这样回答。
包括专访放出来后,看到采访视频的网友们也很意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刘艺妃也挺想知道的。
“简单啊,一年12个月,你没有灵感就写不出剧本,那你两个月,四个月没有灵感,那你四个月就不赚钱、不生活、不吃饭了吗?”
“灵感这种东西太玄妙,编剧靠灵感来写剧本的话,那你一年没有灵感,就一年都没有工作,就荒废这一年的时间咯?”
当吴限给出解释,记者、刘艺妃也都明白过来。
这么说也有道理,要是没有灵感就不写剧本,那就不工作没有收入咯?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似乎也不太行。
“一个专业的、职业的编剧,哪怕是你没有灵感,你也要交一个剧本出来;这个剧本可以是六七十分的,也可以是七八十分的。总之你得有剧本拿出来,不能几个月没有作品出来。”
“要是你有灵感的话,那你就交出来一个100分的,或者是120分的剧本。”
“灵感是编剧需要有的,但并不是必需品。”
“灵感对于编剧来说,更多的还是画龙点睛,而并不是主体。”
侃侃而谈的吴限,给出来的观点,让记者觉得他看的很通透。
包括很多网友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既然能写出来90分的作品,为什么交出去70分的剧本呢?”
记者也有自己不理解的,当即问出自己的疑惑。
面对记者的疑惑,吴限也给自己的回答:“这么说吧,每个编剧都想自己写的剧本能有90分、100分。如果剧本没有这个分数,那我宁愿不写,不交稿。”
“当你抱有这个心态的时候,你想想看,就只有你会有这种心态吗?”
“每个编剧都是这样的话,剧本写不出90分的不交稿。那一年下来,能有几个剧本?就这么几个剧本,整个娱乐圈十几万的演员,每年科班毕业的新人演员不多,但也有几千人吧。”
“目前我们国内的编剧,差不多就是10万人。”
“就拿去年来说,我们国内的电视剧总产量也就是440部左右,加上各类电影800部左右,整个影视剧一年也就是1240部。”
“差不多10万名的编剧,才产量出来1240个剧本;平均算下来,80个编剧一年才能写出来一个剧本。”
“而这1240个剧本,却要养活我们15万,我算15万演员而已。”
“就算是15万演员而已,他们来分这个剧本,都要120个演员去分一个剧本,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没有说话的记者,已经被吴限说出来的这个数据惊呆。
包括刘艺妃,还有片场里的其他演员、工作人员。
他们都被这个数据吓到,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牵连。
“这还是10万编剧,不在乎剧本的质量分数有多高的情况下的剧本产量。如果10万编剧,每个人都是抱着剧本没有90分我就不交稿的态度。”
“那么剧本的数量还要往下跌,跌多少,你们自己算。”
“真要是这样,一年能出100个剧本,那都是算产量高的了。”
“可是你看看,我们一年的电视剧,有几部的评分在7.0分以上的?”
其实都不需要多问,也能知道答案。
一年几百部的电视剧,评分能有7分以上的电视剧,都没有十分之一是达到这个评分要求的。
“职业编剧是什么?是老板什么时候要,你就得什么时候拿得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职业编剧。”
“灵感,只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并不能主要依靠它来创作。”
“就拿导演来说,王佳未厉害吧?可厉害是厉害,几年、十年不出一个作品,一旦出作品,那的确是好,这不可否认。”
“可问题是,几年、十年才出一个作品,他几年十几年才提供多少个就业机会?”
“你再对比一下王京,被吐槽是烂片的多,但是一年三四个项目,一个项目提供最少200个工作岗位,一年就有上千个工作岗位,十年就有上万个工作岗位,那你说他厉害吗?”
“的确,就作品质量、口碑来说,王京是比不上王佳未,但是人家提供的工作多,就能让十万人有收入,有收入就有好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京就比王佳未厉害的多。”
“至少他提供的剧本够多,能给更多演员有机会演戏。对于新人演员来说,他们更多的不是争取到一个很高质量的剧本,而是先有一个角色让他演戏,能演上戏,有收入,能吃饭,这才是主要的。”
说了这么多,记者、网友们也才明白吴限看的有多么的通透。
别人考虑的是,这个剧本能不能拍好,能不能拿奖,能不能拿到高票房。
可吴限考虑的是,自己的这个项目能提供多少机会给新人?
或者说,能提供多少个机会给演员去演戏?
“也就是说,职业编剧不见得比业余的高明,成就也未必大,就是为了赚钱,对吗?”记者这么理解,其实也不算错。
“你这么理解也没错,但是职业编剧,会比靠灵感创作的业余编剧更稳定。”
“为什么?因为职业编剧不靠灵感,可业余编剧太过于依赖灵感,一旦灵感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剧本没有完成的话,就得卡在那里。”
“天知道灵感它什么时候再来?灵感没有来,那剧本卡在那里,一年,两年,三年,就这么卡着,你自己也难受。”
记者想反驳,但是觉得又很有道理。
“职业编剧不一样,写剧本的依靠有很多,比如看的小说、看的故事、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这些都是职业编剧写剧本的依靠,但就是不靠灵感。”
“比如说,从一个小说改编的剧本,我看到这个小说好,那我就把它改编。”
“或者是,我看历史书,觉得这个故事好,就创作成剧本。”
“亦或者是影视公司找到我,交给我一个剧本项目,他明确的跟我说,我要一个抗战剧的剧本,40集,要求就是尊重历史,写的真实,然后你两个月给我交稿。”
“接下这个项目了,我是职业的编剧,那我就开始找资料、查资料,然后开始动手写。”
“但如果是靠灵感的编剧,他接到这个项目,光是等灵感就等两月,交稿时间都到了你还没有交稿,那影视公司还能用你吗?肯定去找别的编剧去写。”
“呵呵~”吴限这么形容、比喻,让得记者轻笑。
说的很有道理,也很现实很通透。
“那是不是也算是说,职业编剧是就是赚钱机器,业余编剧才更可能出精品?”记者又提问自己的问题。
“说职业编剧是赚钱机器,不反驳。”
“因为什么呢?赚钱嘛,不寒碜。”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做什么事情,包括你学习,也是为了以后能赚钱。你每天做的事情,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
“所以你说职业编剧是赚钱机器,这个没有寒碜的。”
“至于说业余编剧出精品,这个是有可能的,但不是每个业余编剧靠灵感都能写出来精品。偶尔会有人写出来,但是数量不会多,也不稳定。”
吴限给出中肯的回答,并没有否认业余编剧就写不出好剧本。
“那你写的剧本里,有没有要求很离谱的剧本?”
“就是片方给你的要求,让你写出来这样一个剧本?”
“没有。”想了这件事,吴限摇摇头:“影视公司找我写的剧本,基本上都是说明要的题材,历史古装剧、历史抗战剧、都市生活剧、民国剧,其它的就让我自由发挥。”
“你要说离谱的话,那就我前妻呗。”
“去年下半年,我前妻做完工作回来,跟我发牢骚说,想接个正剧剧本都接不到。就因为她这句牢骚话,我就写了《虎妈猫爸》这个剧本,然后交给影视公司后,点名要她来演女一号。”
在一旁的刘艺妃听见后,更是气笑,还真够宠的哈。
在这一段视频放出来的时候,不少的粉丝也都感受到了。
杨蜜发牢骚的一句话,他立马默默的写一个教育题材的生活、教育剧的剧本出来给自己的老婆出演,这不是宠是什么?
吴限的这一段专访视频,发布出来之后,点赞很高。
有的人认同他所说的,也有人不认同他说的,有称赞,也有争议。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92/2400802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