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初步赢得民心
“出虾了!出虾了!”
秋风刚给滩涂边的芦苇染上一抹耀眼的金色,养殖场便迎来了它建成后的第一个收获日。
这个消息,比正午的日头还要火热。
瞬间传遍了整个红星渔村,让这个平静的村庄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
养殖场的虾池边,黑压压地围满了从村里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的村民。
他们伸长脖子,踮着脚尖,朝着那片波光粼粼的虾池里望去。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好奇和期待。
当然,也夹杂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嫉妒。
自从陈峰开始搞这个史无前例的养殖场以来,村里的各种传言就没断过。
有人说他是在烧钱打水漂,有人说他是在搞什么歪门邪道。
更有人断言,北方的海水,根本养不活南方的金贵虾苗。
今天,就是检验这一切的最终时刻。
陈峰站在虾池边,脸上却依旧是那副平静的表情。
眼前这人山人海的场面,对他没有丝毫影响。
陈峰对着身旁的李浩和赵磊,点了点头。
“开始吧。”
随着陈峰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的起网队,齐齐发出一声呐喊。
一张足有数十米宽的巨型拉网,被他们合力沉入了虾池之中。
“起网咯!”
伴随着李浩嘹亮的号子,十几名汉子同时发力。
将那张兜满了希望的大网,从水中缓缓地拉了上来。
起初,水面还很平静。
只有渔网破开水面时,带出的哗哗声。
岸边的村民们,都屏住了呼吸,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渔网被收紧到一半,整个虾池,仿佛在一瞬间被引爆了。
“哗啦啦!”
无数只青灰色的身影,在不断收紧的网中疯狂地跳跃着,激起漫天的水花。
在金色的阳光下,折射出如同钻石般璀璨的光芒。
密密麻麻,漫山遍野,全都是生猛无比的大对虾!
那张沉甸甸的大网,几乎要被撑破。
大家奋力拖上岸后,将活蹦乱跳的渔获,倾泻在了早已准备好的防水布上。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眼前丰收的景象惊呆了。
短暂的死寂之后,人群中,爆发出了阵阵赞叹。
“我的天哪!发了!这是真的发了!”
“快看这虾的个头!每一只都快有我巴掌那么大了!比海里捞的野生的还要肥!”
“这一网下去,怕不是有上千斤吧?”
“我打了一辈子鱼,都没见过这么多虾凑在一起!”
村民们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之前那些说风凉话的人,此刻更是羞愧得满脸通红。
就在这时,福满楼的车队,也浩浩荡荡地开来了。
刘福贵从车上跳下来,眼前这副丰收的盛况,也让他震撼得半天说不出话。
他快步上前,随手从虾堆里,抄起一只还在奋力弹跳的大对虾。
那虾通体晶莹剔透,虾壳坚硬,虾肉饱满,在刘福贵手里啪啪作响。
“好虾!好虾啊!”
刘福贵眼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
“小兄弟,你养出来的虾,比野生的品相还要好上三分!”
“以后我福满楼的招牌,就全靠你这些宝贝了!”
第一批对虾的大丰收,在县城的水产市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在此之前,市场上所有的对虾,都来源于野生捕捞。
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不说。
而且供应极不稳定,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
现在,陈峰的养殖场,却能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优质对虾。
品相极佳,个头肥硕。
福满楼的订单,如同雪花一般,接到手软。
刘福贵临时加开了好几道以对虾为主打的招牌菜品,依旧是供不应求。
很快,县里其他的饭店和嗅觉灵敏的水产贩子,也闻风而动。
纷纷开着拖拉机和三轮车,跑到红星渔村的养殖场门口。
挥舞着钞票,排队求购陈峰的对虾。
陈峰养殖场出产的对虾,一时间,成了整个县城最抢手的硬通货。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对虾喜获丰收的同时,养殖场另一边的海带和紫菜养殖区,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相比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对虾养殖,海带和紫菜的收获,则更需要大量的人力。
陈峰并没有将这件事,承包给县里的施工队,或是自己招募固定的工人。
他亲自出面,在村委会的大喇叭里,连续广播了三天。
宣布以绝对公道的价格,公开雇佣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来参与海带和紫菜的收割晾晒工作。
消息一出,红星渔村再次轰动。
要知道,村里除了那些能跟着出海的青壮男人,还有大量的妇女、老人和半大孩子。
他们平日里,基本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
只能靠家里的男人,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陈峰的这个决定,无异于是给所有人,都提供了能挣钱的好机会。
养殖场的招工点,被前来报名的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
王婶家的男人,去年出海摔断了腿,家里日子过得最是艰难。
她第一个就跑来报了名。
李大爷的儿子不孝顺,老两口平时只能靠自己种点薄田度日。
此刻他也拄着拐杖赶了过来。
陈峰没有设置任何的门槛,只要是愿意出力的,他来者不拒,全部登记在册。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养殖场那片广阔的海带区,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劳动景象。
数百名村民,不分男女老少,都投身到了这场丰收的喜悦之中。
他们穿着防水的胶鞋,卷着裤腿,站在齐腰深的海水里。
用镰刀,一排一排收割着那些肥厚碧绿的海带。
岸边,同样是一片繁忙。
妇女和孩子们,将收割上来的海带和紫菜,在专门修建的清洗池里洗净整理,晾晒在早已搭建好的竹竿上。
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片绿色的云霞。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所有的收割工作结束后,陈峰当着所有人的面,在广场上,摆开了一张大桌子。
桌子上放着算盘,和刚从信用社取回来的崭新钞票。
陈峰亲自坐镇,现场结清了每一个人的工钱。
王婶颤抖着手,从陈峰手里接过工资时,眼睛瞬间就红了。
她对着陈峰,深深地鞠了一躬。
陈峰没有忘记村民。
他以公平的方式,将自己事业成功的第一桶金,分享给了这些需要帮助的乡亲们。
这个举动,让陈峰初步赢得了民心。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72/1111105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