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周第一纨绔,烧纸买下双胞胎 > 第364章 张虞候捐功名(三)

第364章 张虞候捐功名(三)


听到张永春的命令,一旁的何诗菱赶紧应声上前,动作利落地拿起桌上那几个银光闪闪的小方块。

只见她手指在包裹边缘某个不起眼的地方一抠一拉,只听“刺啦”一声轻响。

边缘的密封层被撕开,一股浓郁、复杂而奇异的香气瞬间喷薄而出,迅速地盖过了茶棚原本的茶水和汗味!

不得不说,预制菜这玩意除了预制,剩下的毛病基本上跟没有一样。

尤其是很多炖煮系列的菜品,甚至现做的菜有很多还不如预制菜好吃。

毕竟卤菜炖菜有三分火七分泡的说法,而这些提前做出来的预制菜在菜汤里泡了都不知道多少天了。

更别说那个预制菜老板送到张永春这边的还都是压仓货。

主打一个入味。

一瞬间,酱汁浓郁的肉香、谷物烘烤后的焦香、各种现代预制菜罐头混合的香气致死量的袭击了陈鹏。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香!

陈鹏的眼睛瞬间瞪圆了,死死盯着那被打开的银色包裹里露出的、色泽诱人、汤汁浑厚的肉菜。

他从未见过如此形态的食物,香气更是直往他鼻子里钻,勾得他腹中馋虫疯狂蠕动,口水几乎要……

哦,根本流不出来,全被他自己喝了。

“嚯!这……这味道!”

而一旁的茶棚老板也惊得抽了抽鼻子,满脸不可思议地赞叹道。

“比城里大师傅炖了一宿的招牌肉还要香!

这……这位爷,您这吃食,真是神仙手段啊!”

老板看向张永春的眼神充满了敬畏。

当然,主要还是对于钱的敬畏。

张永春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从何诗菱手中接过一双干净的木筷,递到还在发懵的陈鹏面前:

“陈学郎,请用。

不必拘礼,填饱肚子要紧。”

倒也不是为了单纯的利用这个傻学生,主要是看那样他还真快饿死了。

而陈鹏看着眼前这从未见过的珍馐,又看了看张永春最起码看起来还是挺真诚的笑容,终于不再推辞。

他站起身,对着张永春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哽咽:

“恩公厚赐,学生……学生受之有愧!”

作为一个饿过肚子的人,他知道长时间不吃饭突然一大口油腻会怎么样。

毕竟那次同学请客他大吃了一顿后,他当天晚上就在茅厕里失去了他唯一的一条新裤子。

因此他没有选择肉。

而是一番话说罢,接过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颤巍巍、裹满酱汁的八宝饭,送进口中。

那样子可一点也不像受之有愧。

八宝饭这东西,现代吃席都少见了,一般都是上一块红枣蛋糕之类的东西。

毕竟这玩意那都不是热量炸弹,那是纯纯热量核弹的级别。

红汤,蜜枣,糯米,还有各种果仁葡萄干。

以及用猪油炒出来的豆沙,那些爱穿瑜伽裤的小姐姐们看一眼都哆嗦。

陈鹏也哆嗦。

但是,是香的哆嗦。

香啊!很香啊!

享啊!很享啊!

张永春是真看傻了。

是,他知道书生吃饭是要持礼受戒的。

但是也没人说,这书生持礼的状态下,吃饭的速度还能这么快啊!

一大罐子的八宝饭啊,算上汤汁都得二斤多,捞出干的白饭也有一斤半啊,一点都不掺假。

一眨眼的功夫就没了。

平心而论,张永春不是没见过能吃的,但是能吃的同时,还能吃的这么端庄的他是真没见过。

今天也算是开了眼了,那筷子跟旋风一样,夹着就往嘴里送。

你是成都来的吗,都没有咽反射功能的?直接就往下咽?

眼睁睁一罐饭下去,陈鹏脸上有了些人色。

张永春看他吃得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地开口,仿佛闲聊:

“陈学郎,我看你如此刻苦,想必贵书院山长先生,也定是位治学严谨、令人敬仰的大儒吧?”

陈鹏听到张永春问到山长,连忙放下筷子,恭敬地回答,眼中充满崇敬:

“回恩公,叶山长学问渊博如海。

乃武定十七年的探花郎,曾任庐州节度使,官至三品!”

他俩眼睛里写满了羡慕。

那可是正三品的大官啊!

他这辈子别说当了,估计触摸都触摸不到。

“如今致仕归乡,主持书院,清正廉明,在士林中威望极高!

是真正的道德文章,皆为楷模!”

说到这他还顿了顿,想起山长的脾气,又小心地补充道:

“只是山长性情耿介,最恶奢华。

恩公若去拜会,切莫准备什么贵重礼物,山长定是不喜的。”

说着,他又看了看这一桌子菜。

这一桌子菜瞅着都觉得是罪过。

而张永春则是点点头,表示了然:

“原来如此,多谢学郎提醒。”

随后他话锋一转,似乎随意的问道:

“那书院内藏书想必丰富?学子们借阅可还方便?”

陈鹏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和无奈:

“恩公有所不知。”

听到这个问题,顿时勾起了他痛苦的回忆。

“这书院内四书五经的基础典籍是有的,但数量有限。

像《论语》《孟子》这类,尚能借到。

但其他经史子集,尤其是五经的注疏、前朝笔记、地方志乘等,就极为稀缺了。

学生想借阅,往往需要排期很久,甚至……需要自己想办法抄录。”

说到这,他声音低了下去。

“只有成绩优异的廪生,才能优先借阅部分典籍。学生……学生资质驽钝,尚非廪生。”

动了,你的成绩并不理想,你的房东太太十分漂亮是吧。

而张永春若有所思:

“哦?书院有数百学子,典籍竟如此短缺?”

陈鹏叹了口气,把筷子放在一旁。

“恩公不知,这书院的书籍,多是来自朝廷派发和乡绅捐赠。

但是乡绅们家中也并无存书,捐赠也都是自书店中捐赠。

因此就算是捐赠,也多是些四书五经之经典。”

当初,他想借一本史记,从立春开始排队,结果现在中秋都过了,还没轮到他。

而张永春却眼睛一亮。

“哎呀,可太好,不对,太不幸了!”

你们没有,我有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33/238553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