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周第一纨绔,烧纸买下双胞胎 > 第368章 张虞候捐功名(七)

第368章 张虞候捐功名(七)


美瞳这玩意,最大的好处不是装b。

而是遮挡眼神。

人的瞳孔在情绪的极端状态下,是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微妙变化的。

观察人的瞳孔变化,也是相面之术。

因此张永春这美瞳一戴,谁也不爱的样子,在叶肆这位逸之先生的眼里,反而成了坦荡胸襟的写照。

片刻的沉默后,叶肆紧绷的脸上,缓缓露出一丝极淡、却是由衷的笑意。

他捋了捋颌下的三缕长须,声音温和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张虞候不必多礼,请坐。老朽方才失礼了,只是……”

他指了指桌上的《万民书》。

“实在是这份心意太过厚重,让老朽一时心绪难平。

更难得的是,张虞候一双眼睛,澄澈如秋水,心无杂尘,此乃赤子之心。

心如净水,方能映照黎民疾苦,行此义举。

老朽,深感钦佩。请用茶。”

此时,书童正好奉上刚点好的、茶沫洁白如雪的上好点茶,茶香袅袅,沁人心脾。

大周流行喝的是点茶,和现代的清茶不一样。

点茶的沫子多不说,茶香也十分浓郁。

清雅的茶香在简朴的山长室内氤氲。

叶肆与张永春相对而坐,书童侍立在叶肆的身后。

张永春放下瞅着跟卡布奇诺一样的茶杯,姿态谦和地开口:

“叶山长,末将是个粗鄙武人,行事说话难免有失礼粗疏之处,若有冒犯,还请山长海涵。”

叶肆捋须微笑,目光温和中带着审视:

“张虞候过谦了。

文以载道,武以安邦,皆是报国之道,何分高下?

虞候言行举止,进退有度,更兼心怀黎庶,何来粗鄙之说?

请讲便是。”

他示意张永春不必拘束,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却已颇负盛名的虞候,感叹道:

“虞候年纪轻轻,便能周济一方,活民无数,恩荫深厚,实乃少年有为,令人感佩。”

张永春却缓缓摇头,脸上并无得色,反而带着一种深沉的无奈:

“山长谬赞。

末将所为,不过是杯水车薪,恰如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终难灭。”

他语气坦诚,直视叶肆。

反正他有外挂他不怕。

“不瞒山长,那份赵举人的引荐信,是末将恳请他代为执笔的。

若因此有攀附清流、叨扰山长清修之嫌,一切过错在末将,还请山长勿怪赵举人。”

叶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是更深的欣赏。

能坦而言之,便是赤子之心。

他挥了挥手,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引荐信如何而来,老朽心中自有计较。

况即便赵生受你所托,其信中所述,若非实情,以他的秉性,断然不会落笔。

更何况——”

他又指向书案上那份依旧摊开的《万民书》,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和密密麻麻的名字都在那摆着呢。

“这万民血印,这镇监官印,岂是能作假、敢作假的?

民心如镜,最是澄澈,照见的便是虞候的尽忠职守。”

张永春看着那份《万民书》,神色复杂,似乎是又有感动,更有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终于,他只是摇摇头道:

“山长言重了。尽忠职守,末将实不敢当。

不过是尽己所能,做了些分内该做、能做的事。

百姓如此厚爱,反让末将心中更是沉痛。

若非困苦至极,何至于点滴之恩便铭记如此?

说到底,还是百姓受苦了。”

叶肆沉默片刻,没有接话,只是再次抬手示意:

“虞候,请茶。”

话不能说尽,这茶汤微涩回甘,刚好如同这世道。

张永春依言饮了一口这刷锅水一样的玩意,放下茶杯,坐直了身体,神色转为郑重:

“叶山长,末将此番前来,除了拜会山长,聆听教诲,还带来了一些微薄物资,想托付给书院。

另外,末将还有一事相求。”

“物资?相求?”

听到这句话,叶肆脸上的温和瞬间敛去。

老头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和警惕。

他身体微微后靠,语气也冷淡下来,带着一种拒人千里的疏离,就跟女神拒绝屌丝说今晚喝不了冷饮一样:

“张虞候,老朽这里是教书育人的清静地,非是钻营攀附的门庭。

若虞候想借书院之名谋求晋身之阶,或是借老朽之手转圜什么,只怕是打错了算盘。

老朽虽已致仕,这点风骨还是有的。”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张永春面对叶肆骤然转变的态度和近乎直白的拒绝,却并未慌乱,反而坦然一笑,解释道:

“山长误会了。”

说着,他站起身来。

“末将所求,非为己身,更不敢玷污书院清名与山长风骨。

这些物资,并非金银珠宝,更非珍玩古董,而是末将一点心意,

恳请山长收下,用于周济书院中那些家境贫寒、求学艰难的学子。”

“周济贫寒学子?”

叶肆愣住了,眼中锐利稍减,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疑惑。

一个虞候,九品的小官,不想着送礼,反而想着援助学子?

你钱多烧的吗?

“朝廷自有廪生膏火之银,专供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此乃定制,书院亦按章办理。虞候为何还要额外出资?”

张永春轻轻叹了口气,眼神扫过这简朴却庄重的山长室,重新坐定行了个礼:

“山长应知,廪生之银,惠泽的是学业拔尖的佼佼者,此乃朝廷激励向学之美意。

然而,末将斗胆直言,书院之中,更多的寒门学子,或许天资并非绝顶!

其等人或许初入州学尚在适应,学业仅在中游徘徊。

而他们同样刻苦,同样心怀青云之志,却因家贫,买不起纸墨,甚至……如末将今日在城外所见之陈鹏学郎一般,为了一块劣墨,便要忍饥挨饿,乃至晕厥于途!”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感同身受的沉重:

“山长,廪生银,救的是‘才’,是书院未来之业。

而末将这点心意,是想略尽绵薄之力,救一救那些正在努力、却因柴米油盐而步履维艰的莘莘学子!

让他们不必为了几刀劣纸、几块灰墨,便耗尽了求学的气力与尊严。

让他们能在中游,也能看到希望,也能坚持下去,将来无论或是地方为吏,或是行商做贾,皆可知道:”

他再次站起来躬身,朗声道: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山长,他们,才是我大周王业的万世之基啊!”

奖学金这一套没人玩,我张永春就先玩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33/2384897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