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开局觉醒空间系统,赘婿横扫天下 > 第47章 饿殍遍野收民心,以工代赈筑雄城

第47章 饿殍遍野收民心,以工代赈筑雄城


东山县的灾民,比林辰预想中来得更快,也更多。

台风过后的第三天,通往宁杭的官道上,便出现了第一批拖家带口的流民。

他们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眼神麻木。

他们唯一的本能,就是朝着那个传说中“完好无损,有饭吃”的地方前进。

到了第五天,官道上的人流,已经汇聚成了一条灰色的、蠕动的长河,绵延数里,望不到尽头。

哭声,呻吟声,孩子的啼哭声,交织成一曲绝望的悲歌。

然而,当这股绝望的洪流,抵达宁杭县城外时,他们看到的景象,却让他们呆住了。

城门外,没有紧闭的大门,没有手持刀枪、如狼似虎的官兵。

取而代之的,是三座用崭新木头和油布搭建起来的,巨大无比的粥棚。

粥棚里,几十口大锅一字排开,锅里翻滚着浓稠的土豆玉米粥,香气四溢,勾得人腹中雷鸣。

粥棚前,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衙役和巡逻队员,正在高声吆喝着,维持秩序。

“都别挤!排好队!人人有份!”

“老人孩子先来!受伤的到这边,有郎中给你们看伤!”

“喝完粥的,到那边登记!县尊大人有令,给大伙儿安排活计,管吃管住!”

这些话,对于已经饿了好几天,看了太多人情冷暖、白眼相待的灾民来说,不啻于天籁之音。

“真……真的有饭吃?”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不敢相信地问道。

“废话!没看锅里煮着呢?”

周铁牛亲自坐镇一口大锅前,他嗓门洪亮,虽然语气不耐烦,但手里的勺子却没停,一勺一勺,给每个灾民的破碗里都装得满满当当。

“快吃!吃完去那边登记!大人说了,只要肯干活,就饿不死你们!”

“噗通!”

那妇人接过热粥,滚烫的米汤温暖了她冰冷的手,也温暖了她绝望的心。

她什么话也没说,直接跪倒在地,朝着粥棚后方那座巍峨的城池,重重地磕了几个头,泪水混着稠粥,大口大口地吞咽下去。

这一跪,仿佛一个信号。

黑压压的灾民,齐刷刷地跪倒了一片。

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去欢呼,只能用这种最原始、最质朴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劫后余生的感激。

城楼上,林辰和王谦并肩而立,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王谦看得是心惊肉跳,他低声道:

“大人,这……这才两天,就来了不下三万人了!

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

我们府库的粮食,就算再多,也经不起这么消耗啊!

这简直是个无底洞!”

“无底洞?”林辰笑了笑,“王主簿,你看的是一张张吃饭的嘴。而我看到的,是一双双能干活的手,一个个能上阵的兵。”

他转过身,对王谦说道:“走,带你去看看我的‘炼金术’。”

两人来到城外不远处的一片空地,这里已经被玄甲卫圈了起来,设立成了一个巨大的“流民登记与安置中心”。

整个中心被划分成数个区域,井然有序。

入口处是“检疫区”。

所有流民必须在这里用药汤清洗身体,换上由县衙提供的干净旧衣,防止瘟疫的发生。

一些在后世看来极为简单的消毒措施,在这个时代,却是足以救下成千上万条人命的神来之笔。

检疫过后,是“登记区”。玄甲卫和识字的吏员坐镇于此,详细询问每个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成员,以及是否有什么特殊手艺。

“张汉山,男,三十五岁,原东山县农户,家有妻子,一儿一女。”

“李老四,男,四十二岁,原东山县铁匠,独自一人。”

“王小武,男,二十岁,身体健壮,曾随父辈打过猎。”

所有的信息,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登记过后,便是“分配区”。

“张汉山,你带着家人,去西郊的‘新农垦区’报到。那里会分给你们临时住所和农具,你们的任务,就是开垦荒地,按劳计分,凭工分换取粮食和生活用品!”

“李老四,你是铁匠?太好了!去象牙山矿场工坊报到!那里缺的就是你这样的好手!管吃管住,每月还有工钱拿!”

“王小武,你!还有你们几个!身强力壮的,都跟我来!”

张龙亲自坐镇此地,目光如电,挑选着合适的兵源。

“愿意参军的,去新兵营!每天三顿干的,顿顿有肉!训练合格,每月发一两饷银!立了功,还有重赏!”

一时间,哀嚎遍野的灾民,被迅速地分流、重组。

他们不再是无所事事的流民,而是变成了宁杭县这个巨大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

农户去开垦荒地,工匠进入工坊,妇女被组织起来纺纱织布、缝补衣物,就连半大的孩子,也有割草、喂牲口之类的轻活可干。

整个宁杭县,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王谦跟在林辰身后,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终于明白林辰所说的“炼金术”是什么了。

这不是在施舍,而是在投资!

用有限的粮食,撬动了数以万计的劳动力!

这些流民,非但没有成为县衙的负担,反而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为宁杭县创造着价值!

“看明白了吗?”

林辰拍了拍他的肩膀。

“粮食吃完了,可以再买。

但人心和人口,是钱买不来的。

我给他们的,不止是一碗粥,一片瓦,更重要的是活下去的希望和尊严。”

“以工代赈,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挣得食物。

这样得来的民心,才最稳固,最可靠。”

王谦看着那些灾民脸上,逐渐从麻木变得重新焕发生机的神情,心中对林辰的敬畏,已经上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大人……高明!实在是高明!”他发自肺腑地感叹道。

短短十天。

宁杭县的人口,翻了三倍。

城外的荒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了一片片规划整齐的新田。

象牙山的矿场和工坊,规模扩大了五倍不止,炉火日夜不熄。

而张龙的新兵营,更是招募了足足五千名青壮,经过初步筛选,这些在灾难中活下来的年轻人,眼神里都带着一股狠劲,是最好的兵源。

宁杭,就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在吞噬了海量的食物之后,体型正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急剧膨胀。

然而,这番动静,终究是瞒不过有心人的。

这一日,一骑快马从府城方向疾驰而来,马上的信使,背上插着代表都指挥使司的令旗。

信使带来的,是钱烈的一封亲笔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却让内堂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

信中,钱烈先是隐晦地恭喜了林辰,用“神鬼莫测之能”来形容他在台风中的表现,并表示雪盐的生意极好,第一个月的“七成利”,不日就将送达。

但信的后半段,话锋一转。

他提醒林辰,东山县的惨状,已经惊动了朝廷。

江南巡抚已经上奏,请求朝廷拨粮赈灾。

同时,巡抚衙门也已经派出了官员,前往东山县“安抚流民,主持重建”。

信的最后,钱烈用一种极其严肃的语气写道:“林老弟,你私自收拢流民,以工代赈,虽是善举,但在朝廷眼中,此乃‘编户齐民’,是地方官府的大忌。

若被有心人参上一本,便是‘拥兵自重,意图不轨’的大罪。巡抚派来的人,不日将至,你好自为之。”

王谦看完信,脸都绿了,手抖得像筛糠:

“大……大人!这……这可如何是好?

巡抚的人要来了!我们这是……这是捅了马蜂窝了啊!”

他太清楚了。

一个县令,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私自收容数万流民,还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军事化管理。

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足以抄家灭族的死罪。

周铁牛也紧张地握住了刀柄:“他娘的,我们好心救人,倒成了罪过了?大人,大不了跟他们干了!”

林辰却将信纸缓缓放下,脸上非但没有丝毫慌张,反而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

“慌什么。”

“他来得正好。”

“我正愁我们这新建的‘宁杭新城’,还缺一块朝廷盖章的牌匾呢。”

他看着窗外那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和那数万对他感恩戴德的新子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32/239703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