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有小姨管后院,你们有吗 > 第352章 你可千万别做傻事

第352章 你可千万别做傻事


“诶,没办法,陈秘书长。”

秦保国原本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但是陈俊生当面问起,他肯定要倒一倒苦水:“我不说您也知道,眼下东江地区各个部门都缺钱,哪哪都资金紧张,咱们国营厂要有国营厂的担当。”

他没有做假账,也没有撒谎,更没有贪污。

去年搞沪城555牌座钟订单的时候,厂里工人们的薪资报酬远超国家规定的平均标准。

现如今,这兴国牌黑白电视机产销两旺,公司业务发展迅猛,照理说产品卖得越多,应该赚得越多,大家的收入也相应的跟着水涨船高才对。

可现实却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职工的福利待遇还被砍了一刀,薪资大幅缩减。

被人拿去搞平均主义。

陈俊生皱着眉,盯着秦保国看了许久,没说话。

秦保国无奈地搓了搓手,压低声音对陈秘书长说道;“咱们这算亏得比较少的,东江机械厂那边,都快撑不住了。”

“想办法把东江机械厂的工人接收过来,投入到彩色电视机的扬声器和机壳制造生产线。”

陈俊生给秦保国递了支烟,一脸认真地交代道:“以后不管哪个部门,想从公司里拿钱,让他们的负责人亲自给我打电话。”

“另外,工人的薪资待遇,要严格落实计件制,鼓励多劳多得,谁要是有意见,有本事就告到中央去,不然叫他有多远滚多远。”

陈俊生在秦保国面前说这种话,当然不是为了甩威风,而是明确态度。

不仅如此,他也不可能让秦保国独自承受上级部门的压力。

话音刚落,便伸手拿起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越级拨给徐专员:“爷爷,我跟您打声招呼,从八月份开始,东江民生经济公司要实现盈利,工人的待遇也要调整。”

“嗯。”徐光宗嗯了一声,其实东江民生经济公司账上的资金,大部分都挪到东江地区的基建工程来了。

“你这么着急地给我打电话,应该是想集中资金和力量干大事,需要政策支持吧?”

徐专员知道陈俊生手上不缺钱,能让他着急的,只有接下来特别想干成的某件大事,或者近期就要落实的大动作。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啊。”

陈俊生笑了笑,顺势就说:“年底我准备搞点大动作,全面打响兴国牌电视机的知名度,如果账上没钱,工人们缺少干劲的话,那就成了纸上谈兵,不切实际了。”

“到时候,可能还得让您陪我去趟燕京,找相关部门谈一谈合作方面的事情。”陈俊生接着说道。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只要扎扎实实地维护好全粮液酒厂和东江民生经济公司这两大基本盘,往后不仅能够确保陈俊生本人的上升通道畅通无阻,还有可能让徐老爷子在离任前更进一步。

所以,去燕京找有关部门洽谈合作这事,陈俊生第一时间就想到老人家了。

徐专员发觉俊生同志的算盘珠子真是拨得噼里啪啦响,更难得的是这孩子做的每个决定,都跟他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仕途上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

“这事不难办,你大胆决策,爷爷无条件配合。”徐专员表态力挺。

“好嘞,谢谢爷爷的理解和支持。”陈俊生笑道。

结束通话后,陈俊生语重心长地对秦厂长说道:“政策我已经要到了,接下来看你的了,保国同志。”

“我一定全力以赴,确保八月份开始,实现盈利目标。”

秦保国当面立下“军令状”,随后又如实汇报:“我上个月派出了两支二十人的学习小组,分别前往长红电子和彩红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从他们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以及显像管制造技术上找到了一点灵感。”

“什么灵感?”陈俊生饶有兴趣地追问道。

他知道,长红电子厂是国内最早从东瀛引进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国营大厂,在军转民之前,它是国内唯一的机载雷达生产基地。

彩红厂,则是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从咸阳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国营小厂,迅速成长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红透半边天。

秦保国想了想,说:“学习小组的负责人回来后跟我汇报,彩色电视机整机生产成本高、销售难度大,后续还要跟几十、几百个国内厂家和国外大牌展开激烈竞争,稍有不慎就会亏损。”

“嗯,接着说。”陈俊生听得很认真。

秦保国继续说道:“不如调整战略,一边稳定生产黑白电视机,一边组织人手,招募人才,重点研究显像管、扬声器或者集成电路等核心部件,以后专门给同行们供货。”

“想法很不错。”

陈俊生微笑点点头,但却没有急着拍板让秦保国放手去做。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陈俊生心里门清,保国同志这不是在跟他谈项目,而是伸手要经费。

秦保国瞅两眼陈秘书长,见他好像对这事没什么兴趣,于是咬咬牙加码:“如果能把东江机械厂那批军工老师傅接过来的话,别的不好说,集成电路这方面,我敢打包票,绝对大有可为。”

陈俊生听到这话就想笑,保国同志的所作所为,明显夹带了“私人恩怨”在里面,毕竟这些年东江机械厂的辉煌,是建立在饶城县兵工厂的落寞和痛苦之上的。

“那就…试试看吧。”

陈俊生“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不过事先声明,你去东江机械厂干见不得光或者得罪人的事,尽管报我名字,责任算在我头上。项目研究经费就别朝我伸手了,自己想办法解决。”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我有事先走,回头有什么问题,随时电话联系。”

陈俊生起身就走,下属帮他订了傍晚六点十五分,从东江直达杭城的火车软卧,距离开车时间已经很近了。

不过,走出东江民生经济公司的时候,陈俊生右眼皮跳得有点厉害,心里隐约有个不太好的预感。

“沈晚秋,你可千万别做傻事。”

……

……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19/236758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