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诸葛亮智珠在握,约谈了沮授和田丰
中山国和常山国一直都是诸葛亮谋划河北的核心区域。
占据了中山和常山,向北可连通涿郡和代郡,向西可控制雁门郡和上党郡,向东可扼守河间国和安平国,向南可威压巨鹿郡和赵国,堪称四战之地。
以前袁绍还有雄心壮志的时候,诸葛亮都是隐忍不发、见好就收,不给袁绍任何可以责难问罪的机会。
如今袁绍的雄心壮志随着袁尚在兖州战场上节节失利也彻底颓败,袁尚又因兖州之败自乱阵脚,诸葛亮自然不肯错过这次良机。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尤其是南面还有个同样在觊觎河北之地的曹操,决断时就更不能有犹疑。
得了诸葛亮的军令,赵云亦不迟疑,一面派亲信去给灵丘的牵招送急信,一面挑选了五十名擅长骑射的白马义从径往真定。
离家数年,赵云亦是思念。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的观念,对于想要争霸天下的诸侯而言的确是沐猴而冠难成大事。
可对于赵云这类跟着诸侯打天下的文武而言,却是人之常情。
眼看着刘备、张飞回到了生养的涿郡,关羽也跟着去了生养的河东,赵云若说是一点都不在乎是否回故乡,那是在自欺欺人。
落叶归根,根植于人心。
远走他乡不是不喜欢故乡,而是因为家贫才远走四方。
若能在故乡富贵,谁又愿意奔走流离去博一个不知未来的前途呢?
赵云很感激诸葛亮。
作为留营司马的赵云,更大的职责在于留守幽州护卫幽州,而非去真定执行换个人也能执行的任务。
诸葛亮能将常山和真定的变故料算如斯,也不可能只有赵云前往真定这个唯一的选择。
但诸葛亮依旧让赵云前往真定,这是在让赵云立功的同时也能衣锦还乡而受乡人敬仰。
如此,功与名,赵云都能获得!
从这点上看,诸葛亮的确很偏心赵云
调遣赵云离开后,诸葛亮没有耽误时间,而是又请来了在涿县避祸的田丰和寄情文学的沮授。
除了性格有缺陷,田丰和沮授的才能品行都是无可挑剔,很符合汉代孝廉之官的正统人才标准。
举孝廉虽然在执行上形成了世家大族的阶级固化,但举孝廉为官的初衷是没任何问题的,能在汉末乱世中还能恪守孝廉之官的正统标准,田丰和沮授就值得诸葛亮替刘备拉拢。
对于诸葛亮的才能和品行,田丰和沮授同样也是认同和佩服的。
能以弱冠之龄将幽州吏治肃清,让幽州士民能恪守律法、安居乐业,只有大贤才能办到。
而诸葛亮,就是田丰和沮授眼中的大贤!
“参见军师。”
田丰和沮授谦逊问礼。
随后。
田丰拱手又问:“不知军师召我二人前来,所为何事?”
诸葛亮的目光落向田丰和沮授,淡淡开口:“中山相陶升之子陶景携母急入涿县避祸,声称袁尚带兵入了卢奴。”
田丰瞳孔微变,语气一沉:“袁尚在此刻带兵入卢奴,陶升又遣子携母急入涿县避祸,这是要夺权啊!”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如炬:“田先生既已洞悉袁尚意图,应知此举将会令河北局势骤变。袁尚若是夺权成功,必会派兵阻断左将军回返幽州的退路,而亮受左将军信任坐镇后方,必不会坐视不理。战事若启,必会波及二位,故而请二位前来,议一个两全之策。”
沮授不似田丰一般惊讶,语气神态都淡定如常,被问及两全之策时也只是淡淡开口:“我如今只是幽州的文学从事,不是大将军麾下的监军,若战事开启,我当闭门授课。我如今只想教书育人,不想参与任何的权力相争。”
对于袁绍父子,沮授早已死心。
涿县有大量的典藏书籍,足以令沮授寄情。
前些日子,蔡文姬返回涿县后也带回了不少蔡邕珍藏的典籍,让沮授沉迷其中而更不愿去理会窗外事。
见沮授有了抉择,诸葛亮又看向田丰。
相较于寄情文学的沮授,田丰更在意天下大事,兼之袁绍昔日厚礼相请让田丰铭记在心,田丰亦不愿袁绍受难而坐视不理。
若不是怕遭到袁尚迫害,田丰都不会跑到涿县来避祸。
沉吟良久,田丰有了决断:“我欲走一趟卢奴,军师可否调拨几个护卫与我?”
“可以!”诸葛亮爽快的答应了田丰的请求,又道:“亮已派人去灵丘通知牵招,不日牵招就会带兵返回卢奴,田先生若是遇到了牵招,可与之同往去见大将军。河北动乱多年,民生凋敝,委实不应再起大战。若能减少杀戮而让士民有喘息之机,田先生当享大功!”
诸葛亮的话,田丰也很明白。
在官渡之战前,河北士民就困累不已,力劝袁绍养民却不被采纳,袁绍反而还变本加厉。
以至于一场官渡之战,青壮被坑杀都有七八万,更遑论死于劳役的民夫以及死于饥饿的百姓了。
富饶的河北之地,也变得残破不堪,闻之令人心碎。
而如今。
袁尚为了争夺权力,不惜要与刘备开战,大战之后不论谁胜谁败都得再面临曹操的兵锋。
届时又会战乱不休,亡于天灾人祸的将不知凡几。
“军师放心,我定会竭力促成双方和睦。”田丰拱手一礼,退了出去,沮授亦是没有再多言,跟着田丰离开。
看着离去的二人背影,诸葛亮静静的摇着羽扇,陷入了沉思。
“沮授惊才绝艳,却因袁绍之故而心死如斯,可悲可叹。想要让沮授重振心力,只有等主公回了幽州再行谋划了。”
“田丰虽然心属袁绍,但尚存治国安民之志,若袁绍真能效仿陶谦卸任让位与主公,田丰亦可受袁绍嘱命而效力主公。”
念及此。
诸葛亮心头已经有了决断。
随后。
诸葛亮又召来典客从事孙乾,吩咐道:“河北将乱,主公又远征在外,我等不可坐以待毙。眼下康成公全家都已经到了涿县安居,公祐可去寻康成公求一封书信,劝袁绍以河北士民为念,断了三子的争嗣之心。”
2更来啦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52/111108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