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怒火中烧何太后
尚书周毖手持笏板出列,朗声道:“太后,臣有事上奏。”
何蕊隔着珠帘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讲。”
周毖躬身道:“自党锢之祸以来,天下清流名士多遭诬陷,或罢官流放,或禁锢终身。
此皆因宦官擅权,构陷忠良所致,如今十常侍已除,奸佞尽灭。
臣恳请朝廷为这些清正之士平反昭雪,恢复其名望,更应征召重用,以补朝堂之缺。”
他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不少士族官员眼中闪过热切,党锢之祸牵连甚广,他们的亲友、门生多有波及,若能平反,无疑可以继续壮大士族的势力。
何蕊端坐在帘后,心中暗惊。
吕布昨日果然没猜错,士族今日朝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解除党锢的问题。
她定了定神,依着吕布事先的嘱咐开口:“周大人所言,本宫一介女流,实在不懂。
只是党锢之事乃先帝亲定,先帝圣明,自有考量,想必不会有大的错漏。
所谓‘迫害’一说,怕是言过其实了。”
何太后此言如同冷水浇在热油上,顿时激起轩然大波。
廷尉韩卓出列反驳:“太后此言差矣!先帝在位时,宦官把持朝政,先帝亦受蒙蔽!
那些名士忠君爱国,却遭禁锢,实乃国之损失!”
太常马日磾也紧随其后:“韩廷尉所言极是!
党锢之事牵连甚广,前太尉汝南陈公(陈蕃)、前大将军扶风窦公(窦武)等,更是因党锢而含冤而亡,若不能平反,何以告慰天下士人?”
百官群情激愤,纷纷声援,一时间竟将何蕊的话淹没。
何蕊却面色不变,只淡淡道:“诸位大人的心意,本宫明白了。
只是此事牵连甚广,又涉及先帝,还是容后再议吧。
还有其他要事吗?”
她不接招,只一味推脱,士族官员们纵有满腔怒火,也无从发作。
卢植见状,悄悄靠近吕布,低声劝道:“吕将军,太后此举怕是不妥,党锢之祸确是冤案,还望将军劝劝太后。”
吕布则低声回复:“卢公说笑了。
布乃边地武夫,人微言轻,又不懂朝政,怎敢妄议?此事还是交由太后与诸公决断为好。”
前后两次的“党锢之祸”,本就是汉桓帝、汉灵帝两位皇帝为了遏制士族的发展而进行的抗争,效果也不差,极大打击了士族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吕布未来也要彻底打掉作为“国家寄生虫”的士族,他又怎么可能否定掉“党锢之祸”。
他态度坚决,卢植无奈,也只得作罢。
百官苦劝良久,何太后就是不答应。
终于,一名侍御史按捺不住,高声道:“党锢之人皆是贤才,此乃天下共识!太后何故如此固执?
太后言先帝圣明,依下臣看来,先帝重用宦官,分明昏聩至极,何来圣明之言!”
“放肆!”
何蕊再次拍案暴怒:“先帝之名岂容你这狂徒玷污?来人,将此等不敬先帝之徒逐出殿外!”
别管刘宏(汉灵帝)生前对何蕊如何冷淡,何蕊本人对刘宏的感情多么淡漠。
她现在都不可能让人诋毁刘宏,她就得事事打着刘宏的旗号,这样才能有权力基础,而且也不会落人口实。
这当然也是来自吕布的指点。
这么做也确实好用。
随着何太后命令,殿外兵卒进来将那侍御史拖走,大殿中却鸦雀无声,根本无人敢阻拦。
毕竟,那侍御史辱及先帝,确实是自己口无遮拦。
只是把他赶出去,已经是何太后手下留情了。
百官见何太后动了真怒,且句句以先帝为盾,终于暂时不再提彻底解除党锢之事。
过了一会儿,何蕊冷声再次开口询问:“诸公是否还有要事?”
尚书华歆出列:“臣有本奏:吕将军、尚书卢公、河南中部掾闵子献(闵贡字)等,护驾有功,当受封赏。请太后定夺。”
何蕊看向袁隗:“太傅以为,当如何封赏?”
袁隗抚须道:“护驾乃大功,自当厚赏。只是封赏关乎国体,需谨慎行事,不如由群臣共议。”
“既如此,今日便议一议吧。”何蕊顺水推舟。
但她话音刚落,周毖却再次出列:“太后,除护驾之功外,袁司隶(袁绍)、袁虎贲(袁术)、曹校尉(曹操)等人诛杀宦官,为大将军复仇,亦有大功,不如一同商议封赏之事。”
“荒谬!”
何蕊闻听此言,顿时暴怒。
她脑海中瞬间想起前天夜晚那萦绕皇宫的火光,和惨烈无情的杀戮,以及随之而来的狼狈落魄的逃亡。
这一切都“拜”周毖所言之人所“赐”!
他们不仅没有悔过之心,现在竟然还要以此邀功!
他们和吕布、卢植等人哪有丝毫可比性!
简直无耻至极!
何蕊完全忘记了昨天吕布的提醒,愤怒地在珠帘后站起,冷声呵斥:
“周毖!他们攻破皇宫,致使本宫与陛下流落荒野,险些丧命!
本宫不加以惩处已是宽宥!你竟还敢为他们请封!我看你是昏了头了!”
她语气激烈,几乎称得上是破口大骂,也说出了自己对之前那场“十常侍之乱”,以及对执行此事的袁氏官员的真实看法。
吕布心中叹息摇头,何蕊这女人确实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动物,太情绪化了。
德阳殿内一片死寂,袁氏派系的官员脸色骤变,袁隗、袁绍、袁基等人更是面色阴沉,眼中甚至能看到些许寒光。
刘虞见状,连忙出列打圆场:“太后息怒。
袁本初等人行事虽有鲁莽,但若非他们诛杀宦官,陛下与太后仍受奸佞胁迫。
念在其初衷是为国除害,还望太后以大局为重。”
何蕊看到百官反应,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又想起自己举动脱离了吕布的安排,心中也是一阵发慌。
她环顾殿内,总觉得官员们看向自己的目光都透着阴森,仿佛一群随时会扑上来撕咬的豺狼。
她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吕布以前所言的危险。
没有了大哥何进、二哥何苗和宫中十常侍的支撑,她这位太后,在朝堂上竟然像是一只进入虎狼群中的羔羊!
她下意识地看向吕布,眼中满是求助。
吕布在何蕊失控时,就已经在思考对策,此时见何蕊求助,也不迟疑,上前一步说道:
“太后,太尉所言有理,若袁校尉等人当真有功,自是要赏。
只是论功行赏之前,有一事却需先行厘清。”
何蕊见吕布愿意出面,心中顿时大定:“将军请讲。”
“太后容禀:
虽然诸公都言,大将军乃是死于宦官之手,袁校尉等人诛杀宦官,为大将军复了仇。
然,据臣所知,当日不仅大将军罹难,车骑将军亦不明身亡。
二位将军皆是外戚重臣,如今却死得不明不白,其中必有蹊跷。
若不彻查此事,何以让二位将军安息?又怎能分清功过,论功行赏?”
何蕊忙不迭点头:“将军所言极是!此事必须彻查!便由吕将军负责此事吧。”
袁隗闻言眉头紧锁,也顾不得再自重身份,直接开口道:
“太后,此事关乎重大,应由朝廷主导。
吕将军虽有功劳,毕竟无相关经验,却是不妥。
依老臣之见,廷尉韩公越(韩卓字)、司隶校尉袁本初更为合适。”
袁隗多年浮沉,当然明白所谓“查案”的猫腻。
让吕布去查何进、何苗之死,那不是给了他天大的权力?
到时候他一通乱咬,谁知道是什么后果。
吕布道:“太傅此言差矣。
布乃外来之人,与洛阳诸公都无瓜葛,却是最合适之人选,此乃太后圣明。
反倒是太傅推荐之人,廷尉韩公掌管国之刑狱,参与进来自是应当。
袁本初却与大将军有所关联,却是应当回避。”
“本初掌管司隶,监察京都与百官……”
袁隗正要为袁绍辩驳,又听到吕布继续说道:
“太傅若是信不过吕布,可由廷尉韩公、河南尹王公(王允)一起与布彻查此事,如此一来,想来诸公对此当都无异议。”
袁隗思索片刻,点头道:“吕将军担忧也有些道理,那便如此安排吧。”
吕布向何蕊微微颔首。
何蕊道:“既如此,便由吕将军、韩廷尉、王河南彻查大将军、车骑将军死因,并逮捕作案之凶徒,尘埃落定后,再行封赏。”
“诺!”
随后,几名官员提出了一些地方灾情和赋税调整的小事,何蕊皆交由袁隗处理。
至于论功行赏之事,却是无人再提起。
吕布继续冷眼旁观,心中则再次提醒自己:事要缓图,不能急于求成。
治理天下需要太多人才,没有搭建自己的人才库之前,绝对不能直接与天下所有士族翻脸。
否则,即便很小的地盘,自己都很可能无法管理。
这也是士族敢于觊觎天下至尊之位的真正根基。
在这方面而言,吕布甚至无法与董卓相比。
董卓毕竟早就是一方大员,手下有一些治国理政之才不足为奇。
吕布却是“凭空起高楼”,手下只有一帮文化、见识都有限的兵卒。
哪怕吕布有见识、有想法、有手段,未来肯定能扭转局面。
但他穿越来的时间还是太少了。
天过午时,太阳当空,本次朝会才结束,百官依次退场。
袁绍经过吕布身边时,朝吕布温和的笑笑。
吕布也朝他点头。
表面上一切平静,但双方心中对对方都有着十足的警惕。
吕布回到军营,魏续迎了上来:“主公,西园军张璋送来请柬,文远也派亲兵传来了信函。主公请看。”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00/5050085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