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李儒的建议
中军大帐的门帘被掀开,魏续、侯成等将领鱼贯而出,脸上还带着讨论军制时的兴奋。
他们刚走到帐外,就与一名身着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撞了个正着。
那男子面容清癯,眼神深邃,正是前来求见吕布的李儒。
他见众将气势汹汹,微微侧身避让,拱手示意。
“这是谁?”宋宪低声嘀咕,上下打量着李儒,见他穿着文官服饰,眼中有些不解。
他们这些边关将领想来与文官往来不多,不明白怎么有这么一个文官来拜访主公。
魏续却心头一动。
他前日在宫门前见过此人与吕布相谈甚欢,吕布对其礼遇有加,绝非普通官吏。
此刻见李儒气度沉稳,更觉此人不简单,连忙停下脚步,朝李儒拱手还礼。
李儒微微颔首,目光在魏续脸上一扫而过,记在了心里。
其余将领见状虽有疑惑,却也没再多问,三三两两各自离去,行走间还在小声讨论。
新军制还没完全议定,吕布让他们回去之后再考虑考虑,有建议再向吕布提,他会酌情考虑。
帐内,吕布见李儒进来,抬手指了指一旁的坐席:“文优,坐。”
李儒躬身行礼,从袖中取出一叠粗纸,双手奉上:“主公,您要的洛阳年轻官吏名单,属下已统计妥当。”
“好。”吕布接过,称赞道,“文优有心了。”
“儒之本分也。主公,方才儒见众将离去时面带喜色,可是得知了朝廷对他们的封赏?”
吕布不置可否,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
军制改革是重中之重,目前还不能外泄,即便对李儒,也需留几分余地。
他岔开话题:“名单里可有可用之才?我如今却需一些文吏协助做些文书工作。”
李儒想了想说道:“属下倒有几个人选,皆是鸿都门学出身,应该符合主公需求。”
“鸿都门学?”吕布挑眉。
这名字有些耳熟,似乎是汉灵帝为对抗士族搞的学宫。
“正是。”李儒眼中闪过一丝感慨,“先帝曾设鸿都门学,招揽寒门学子,本欲制衡士族。
可惜后来向士族妥协,学堂渐废,学子们也遭排挤,如今多在洛阳做些闲职,空有才华却无出头之日。”
他顿了顿,坦然道:“属下出身寒微,亦是鸿都门学出身,对他们还算了解。
这些人被士族视作‘异类’,若主公肯重用,必能倾心效命。”
吕布恍然。
难怪李儒对这些人如此清楚,原来是同出一脉。
他对士族本就没什么好感,这些被排挤的寒门学子,反倒可以成为自己的助力。
“他们现在何处任职?”
“多在太常、太仆等衙门做掾吏,品阶不高,却熟悉政务。”
李儒报出几个名字,“如王秉王伯良,行事有章法;刘植刘子松,律令精通;还有冯威冯叔豪,擅长文书整理……”
吕布将名字记在心里:“安排他们明日来见我。”
“属下遵命。”李儒应下。
随后,他话锋一转,向吕布询问:“主公如今身为光禄勋,不知今日可曾到光禄寺赴任?”
吕布这才想起还有这茬,随口道:“今日事多,尚未顾得上。怎么?”
李儒提醒道:“主公,光禄勋虽是贵为九卿,名义上掌管宫禁、郎官,其实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寺中的大夫、谒者、郎官等官吏,基本都是各州郡的士族子弟,平时伴随陛下左右随侍问询。
光禄勋对他们只有名义上的统辖权,但实际的升迁管理权限都已被陛下收归尚书台。
虽然如今陛下年幼,太后参政,无须郎官们参议政事,但他们无所事事中,反而更加喜欢沽名钓誉。
主公以武人之身位列光禄勋,又即将迎娶长公主,对他们而言,正是最佳的邀名对象。
所以,主公你如果到光禄寺赴任,怕是会受到他们的刁难。”
吕布眉头微皱,随即松开:“我本也只是借用光禄勋的名义而已,倒是无须真正靠光禄寺做事。
他们若想通过我积累名声,我躲着点也就是了。”
李儒却道:“主公却也无须这般委曲求全,你只需这般……定可让他们自己败退,不说能够为主公所用,至少不会再为难主公。”
吕布听完一笑:“文优果有谋略,若他们当真过分,我就用此应付他们。”
“主公谬赞,不过雕虫小技罢了。”
李儒抚须微笑,一幅风轻云淡的模样。
随后他又严肃起来,向吕布说道:“主公,今日儒此来却并非专为此事。”
“哦?不知文优还有何要事?”
李儒道:“儒昨日离开后考虑一番,却是想起一事,主公千万要重视。”
“何事?”吕布面色严肃起来。
“主公可知敖仓?”
“荥阳敖仓?”
“正是!主公若想在洛阳成就大事,此地便要尽快掌控在手!”
吕布有些不解:“为何?这里虽处要冲,但如今并不紧要吧?”
他当然知道敖仓、荥阳的重要性,刘邦、项羽楚汉争霸的核心地点就在这里。
但除了楚汉争霸,此后敖仓似乎再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地形,应该是荥阳、成皋(虎牢关)的防御能力。
怎么听李儒的意思,反而是敖仓异常重要?而且,如果不尽快掌握,还会有莫大风险?
“主公可知当今朝廷每年的税赋还能收缴多少?”
吕布若有所思:“不知,还请文优教我。”
李儒道:“其他且不论,单说粮食,相比国朝鼎盛时期,如今朝廷每年统计中的粮食税收,已经不足三分之一。”
吕布一惊:“怎么会这样?”
他当然知道黄巾之乱后大汉已经动荡不堪,而且黄巾之乱也确实给地方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但也不至于直接砍掉三分之二吧!
李儒却未回答,而是说出了让吕布更加震惊的话:
“不止如此,这些粮食还只是统计中的,实际有多少税收入库,朝廷根本无力去各地确认。
各地原本中转、储存税赋的粮仓,如今根本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中。
至于真正能够运送到洛阳附近的粮食,也是同比例降低。
如今虽然还能勉强支撑洛阳附近的消耗,但也几乎到了极限,经不起任何波澜。”
吕布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些粮食都在敖仓?”
李儒点头:“太仓存储了一部分,但更多的,都存储在敖仓。那里是全国税赋的转运节点,也有全国最大的粮仓。
那里堪称洛阳的命脉,一旦出现意外,仅靠太仓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洛阳的百姓坚持到来年秋收。”
吕布倒吸一口冷气。
他几乎能够想象,如果敖仓被毁,那将会是怎样的人间惨剧。
那样的局面,吕布的几万人马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他们自己都得想办法找粮食。
经过李儒的诉说,吕布却忽然有些理解了前世董卓的选择……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00/504802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