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软禁李隆基,我改写了安史之乱 > 第382章 救灾

第382章 救灾


唐朝一州不大,魏城本就靠北,和卫州边缘相连之地仅仅半天马程。

次日一大早,李凡就带人轰隆隆的来到了一处高山之上。

这不来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入目之初,汪洋一片!

浑浊的河水淹没了地平线至少十余米,尸体,孩童,牲畜,瓦罐,浮木……数不胜数,堪称人间地狱!

洪涝摧毁了一切,那些本该生长茂盛的农作物付之一炬,远山之后的村落不堪重负,被洪涝带的轰然垮塌!

生灵涂炭在这一刻具象化,比起战争的摧毁,这种决堤造成的损失更是夸张!

近卫营将士无不是一言不发,神色极为凝重。

河北乃大唐人口和农耕最为密集之地,以洛阳为分界线,长安那边远不及这边,如此受灾,得多少人吃不上饭!

李凡怒极。

这个狗东西!

但事情已成定局,他也只能想办法先救援。

“快去催一催李嗣业的人,还有多久能到!”

“还有木筏,尽快!”他催促。

“是!”

朱庆抱拳,立刻离开。

这时候,有近卫大喊:“殿下!”

“殿下,那片山头上有人,有好多人!”

驾!

李凡立刻骑马冲了过去,只见远方的山头上,隐约有许多小黑点在移动,乃是残存的百姓。

往下看,还有许多抱着浮木,在洪涝中苦苦挣扎的百姓。

好在是神武军在建立之初,他就立下规矩,所有士兵要学会游泳,本是以备不时之需,但没想到今日如此用上了。

“快,全军下马!”

“将绳索固定,水性好的下水捞人。”

“救一个是一个!”

“是!!”近卫营大喝,火速行动。

在这个人比草贱的安史之乱期间,因为李凡的存在,整个唐军都以平叛,复兴,匡扶民族为己任。

所以在这群太子嫡系的军队中,看不到一点冷漠和高贵,只有救死扶伤的积极。

其实,李凡已经改变了整个时代。

三个时辰后。

李嗣业率三万安西军轻装抵达,与李凡完成会合。

魏城全城的木筏和小船也被运来,但不多,基本都是老百姓自己家的,一共也就五百多支,其中大量为木筏,能载人最多不过七人。

“三军弟兄们,太子有令,灾情就是命令!”

“不论男女老少,皆我大唐子民!”

“救!”

“是!!”

一声令下,全军正式以马头山为基点开始救灾,全是作战军队投入,堪称历史第一次。

三万余人次,八十多条小船驶向更远的地方搜救,木筏则就近搜救,木筏不够,就以人力捆绑绳索来救。

哪怕是尸体,也捞了起来。

顷刻间,整个洪涝地区的浑浊河水中,满是密密麻麻的身影,木筏来往不停的运输百姓。

黄昏时分。

李璇玑又带人赶到,带来了赶制出的几百条木筏,以及大量的干粮。

天色渐晚,水中星火点点,唐军呐喊不断,从高山俯瞰如万家灯火,依旧如火如荼。

李凡挽起裤脚,双肘撑地,疲倦的坐在泥土上歇息,脸上满是泥泞。

上马是三军统帅,下马也可以是大唐官兵。

一只水壶递到他的面前。

李凡侧头一看,神级冷艳侧颜,和碧绿色的夜幕相得益彰。

“什么时候来的?”

李璇玑清冷,语气略带酸味:“看来殿下这几日寻欢作乐,真是将卑职忘的一干二净。”

李凡尴尬一笑,这几天确实白天扑在军务上,晚上则扑在章氏的肚子上。

但男人嘛,哪有不喜欢女人的,特别是章氏这种水润型的,少见。

他一只手喝水掩饰尴尬,另一只手悄然扶住李璇玑的柳腰。

啪!

李璇玑直接打开。

她曾和李凡立下约定,公私分开,大庭广众不能动手动脚。

这辈子,也就是李璇玑一个女人敢跟她立这种约定。

“哈哈哈,对对对,本太子忘了。”

李璇玑没有搭话,而是道:“刚才城内有人声称,淇水,白沟这两条河的底下连通着黄河,属于支流。”

闻言,李凡脸色当即一变,坐直起来。

如果只是两条河流,灾在可控范围,但如果是黄河支流,那就有点不好说了,那可是能淹没中原的存在!

但估计古代人决堤的手段,不可能把黄河搞成那副样子。

想到这里,他稍微松缓。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时候朱庆回来,盔甲作响,脚步急促,满是泥泞。

“殿下,刚才卑职已经乘木筏到洪涝尽头侦察过,咱们搜救的范围可能还不到三分之一。”

“水灾波及到的地方至少十几个县,还不算镇村,几乎所有驿道无一幸免。”

“其中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洼位置,洪涝倒灌,洪水无法排出。”

“部分冲刷过的地区也是一片泥泞,车马,辎重无法有效运输。”

李凡蹙眉,这还了得。

他可不想跟叛军拖太多时间,现在正是史思明“难产”之际。

“水师能过来么?”

“殿下,一来一回时间太久了,不久前,水师奉命已经前往绥阳地区运输后勤。”

“而且黄河主流无法直接到这里来,小船能想办法,但水师沙船几乎不可能,大军无法继续推进。”朱庆严肃。

闻言,李凡深吸一口气,又问道:“现在救起来多少人了?”

“回殿下,已经搜救两千余人。”

“但尸体比活人还多。”朱庆道。

李凡眉头紧蹙。

“让李嗣业负责这里,继续搜救。”

“璇玑,你随本太子回去一趟。”

“是!”

“……”

不久后,李凡回到魏城,立刻让人广布告示,寻“精于水利河道”之人。

大军要过境,排水疏通是最快的办法,但怎么排怎么疏,在哪里疏,这是很有讲究的,也需要熟知河北地形的人来,否则稍不注意就又是一场洪涝。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899/237197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